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这两天“鲍毓明”这个名字成为网络最大焦点,网上对他各种讨伐,骂得昏天黑地。可是在查阅了大量案例以后,我悲哀地发现:最多四个月后,鲍毓明这个名字就将被淡忘,他大概率会换一个地方做独董,钱照赚,舞照跳,他的人生几乎又可以回到原来的样子。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鲍毓明涉嫌性侵未成年养女 图源:微博@头条新闻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表明:负面新闻被遗忘的速度要比正面新闻快。

2019年7月也曾有一条类似的新闻刷屏:“上市公司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某因猥亵9岁女童,于本月1日在沪被采取强制措施。”后续怎么样了?我搜索了一下,大半年过去了,没有任何关于判罚的新闻。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新城控股王振华猥亵女童案曝光 图源:微博@头条新闻


而新城控股通过公告和王振华“切割”以后,经过略微下落,2020年行业排名第二。

王振华最新的一条新闻是15天前中华网关于新城控股的财报:新城控股的实际控制人仍是王振华。

再之前,则是王振华和儿子位居胡润全球房地产富豪榜33名的新闻。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图源:《2020胡润全球房地产富豪榜》


还记得当初我们的愤慨吗?一边是身家几百亿的上市老总,一边是几岁的幼童。“禽兽”、“人渣”、“下地狱”……当初我们用过的情绪激烈的词汇,今天重复使用到了鲍毓明身上,除此之外呢?到了今天,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在王振华猥亵儿童的当周,媒体报道的数量是389篇,第二周是46篇,第三周是12篇,第四周也就是一个月的时候是9篇。到第十四周,也就是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再也没有任何报道了。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案件发生后,以周为日期单位统计媒体网站报道篇数的变化

而百度指数也显示,王振华最近指数上涨,恰恰是在鲍毓明事件成为焦点的这段时间。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4月10日,王振华的百度指数上涨,正是鲍毓明案发酵的时间点。图源:百度指数


这个数据也能说明一个问题:没有鲍毓明,王振华至今还“低调且舒服”地生活着。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微热点数据显示王振华因鲍毓明案再次有了热度


曾经有人说过:“当下一个热点到来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新闻被失忆的时候。”

是因为互联网没有记忆吗?

鲍毓明的事情出来之后,有人总结过一句:

新城控股王振华 杰瑞集团鲍毓明

中央美院姚舜熙 刑法大佬赵秉志

上财教授钱逢胜 奥赛名师张大同

这里面的人,你们还记得几个?

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标签“性侵”,从王振华到鲍毓明、姚舜熙、赵秉志、钱逢胜、高嘉鑫,无一不是在社会上有头有脸的成功人士。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王振华及鲍毓明4月7日-4月13日全网关键词云 图源:微热点


更讽刺的是,身为法律专业人士的鲍毓明还写过一篇文章《从“嫖宿幼女”看未成年人保护的差距》:

“在参考其他国家的一些成功做法后,可以认识到我国目前对幼女性侵害的打击确实存在不足。在此,呼吁有关部门重视这个差距,尽快采取有效可行的立法和司法举措,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尽量避免给有特权的人物以可乘之机。”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无独有偶,看微博的一个评论才发现:大部分刑法教材都是赵秉志编写的,对,就是骚扰女学生的赵秉志,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及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经济观察报早在2018年7月就有一篇《因生活作风问题 知名法学家赵秉志被处分》的报道。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图源:经济观察网


而如今赵秉志的百度百科里没有任何关于“性侵”的显示,我们查到在2019年10月,该词条历史版本还有“因为生活作风,被北师大党委予以留院查看,免去北师大刑法学院院长,停止招收研究生等处分”的内容。然而,2019年12月,他又变回了清白的词条。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百度百科“赵秉志”词条2019-10-22的历史版本显示还有撤职查处的内容。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而2019-12-19的历史版本,撤职查处部分被删除了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修改原因写的是:删除虚假失效新闻内容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被删除的“虚假失效新闻内容”

只有维基百科上有更新显示,“2018年7月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免职。”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维基百科“赵秉志”词条


2020年1月13日,中央美术学院发布通报称,学校自2019年6月10日收到关于反映教师姚舜熙涉嫌违反师德师风等系列问题的实名举报信后,立即成立了调查组,调查核实学生举报的相关情况,并停止了姚舜熙的教学工作。但对于多达九名学生实名举报反映的性骚扰,百度百科的最后更新显示“现有证据无法认定姚舜熙有违法犯罪事实,公安机关作出不予立案决定。”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然后呢?也没有然后。

大概上财教授钱逢胜是看上去处罚结果稍微重一点的:被上海财经大学通报:给予开除处分,撤销教师资格;2019年12月被九三学社撤销社内职务,而这一切在百度百科上均有显示。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然而,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是:钱逢胜被学生举报的当周,新闻媒体报道文章有164篇,第二周有8篇,从第三周开始,就再也没有任何后续报道或是新闻更新了。

昨天忍不住对财新这次报道的失望。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可能拿“人性”来解释一个40岁的单身男人和一个14岁养女之间常年发生的这种性关系。

约塞夫普利策的信条:

一张报纸的良心和灵魂在于它的道德感、它的勇气、它的诚实、它的博爱、他对压迫者的同情、它的独立、他对公众福利事业的投入、它服务社会的热诚,这一切超越了知识、新闻、智慧的范畴。

而新闻伦理责任以下两个方向发展,其中记者需要采纳以下的准则:

同情穷人、残疾人与常人不同之人;

当无权无势者受害时产生道德愤慨;

……

就像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老师常江所说:

“对专业程序(比如信源的平衡性、语言的客观中立等)的部分舍弃,必须是服务于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善”的标准的。……新闻的本质是对一个平等、公正、信息透明的社会理想的追求,专业主义则是附着其上的操作规范,两者的地位不可颠倒。”

至于从法律的专业层面上来看,上海市德尚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凡律师表示:

“现在可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是2013年10月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出台《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其中明确,对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女性负有监护、教育等特殊职责的人员,利用其优势地位或者被害人孤立无援的境地,迫使未成年被害人就范,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而优势地位,一般是还有监护、教育、医疗等特殊职责,是胁迫发生性关系,才构成犯罪。

鲍是把这段关系写成曾经的恋爱关系,这也要看能否证明,他这样做主要目的是撇清性侵、强奸的指控,想说女孩是自愿发生关系的。因为年满14周岁,自愿的发生性关系不属于强奸。”

——也就是说,因为我们现有法律上的“漏洞”或是空白,我们也许连起码的“善”也许都无法维护,也无法实现“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那么至少,我们应该站在弱势的一边。

把“张大同”这个名字留到最后来说,是因为这个人的新闻是至今最久远,阵线拉得最长的:

2012年6月27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多名97届毕业男生,在微博上实名指控该校物理教师张大同,曾多次以“检查身体”为由,对男性在校中学生做出有违师德的举动。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图源:97-3班牛


张大同曾任华东师大二附中副校长,上海市政协委员,是全国闻名的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名师,他辅导的学生曾7次在国际奥赛上获金牌。但是直到学校展开调查他才最终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受害者们谢绝了所有媒体采访,以为可以从此回到正常的生活。直到他们看到张大同和一群学生的合影,才发现事情并没有结束。虽然他被学校免职,但却被多家培训机构聘请为指导老师。所谓的“离职不离岗”,一个在20年里曾侵犯多名学生的人,还能继续以名师的身份近距离接触孩子,这让当年的受害者们感到,他们有必要再次站出来做出提醒。这才有了央视新闻调查的一期节目——《性侵犯:隐蔽的罪恶》。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我很不想用这个转折,然而百度一下“张大同”这个名字,最新的新闻是2019年12月6日:

近日,一张中学物理特级教师、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教练创办的培训机构的宣传图片在微博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引起大家关注的并不是教师创办培训机构,而是这位“知名教师”就是张大同!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张大同出现在补习班宣传图上 图源:@fanfanyang在魔都


互联网的四通发达使新闻越来越碎片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旁观者,然而丑闻,热点,槽点,互联网同时也在加速这些东西被遗忘的进程。只要王振华还可以低调奢华地生活,赵秉志的百度百科白茫茫好干净,张大同还可以继续开办培训机构……正义就是迟到的。互联网从来不会帮助你记忆,只会用更多夺人眼球的噱头让你忘掉过去的记忆,就好像那些孩子的呼叫从来不曾抵达过我们的耳膜。

中国政法大学的罗翔教授公开呼吁引进“滥用信任关系剥削性利益罪”,在立法中直接规定:如果行为人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负有特殊职责,与之发生性关系就构成犯罪。如果能在立法上做出这样的修正,那么类似鲍毓明这样的案件就会迎刃而解。

如果万一到最后,法律真的没有办法制裁他们,也不要把世界让给他们,任他们嚣张得意。至少应该让他们声名狼藉受尽折磨,也让人渣们还想伸出手时,知道这一切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而记住他们,和他们犯下的罪孽,就是第一步。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四个月后,鲍毓明的恶行将被人们忘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