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禾:內畫界的一枚“鏗鏘玫瑰”

張禾,1985年生人,現為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鼻菸壺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河北省工藝美術研究院副秘書長、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第十二屆青聯委員、石家莊市第十一屆青聯委員,民革黨員。

張禾:內畫界的一枚“鏗鏘玫瑰”

張禾:內畫界的一枚“鏗鏘玫瑰”

走進冀派內畫大師王習三先生提楣的“子柳軒”,見到軒主張禾正左手握定水晶壺,右手執銅絲彎鉤毛筆,全神貫注地在鼻菸壺內壁作畫。如果來訪者決意不願驚擾她,就只管屏聲靜氣在一邊作壁上觀。但見她一會彎鉤毛筆、一會竹勾筆,時而蘸水調墨,時而又洗筆揉色,又用洗耳膠皮球吹乾壺內-------玉指撥纖毫,或虛起實收或實起虛收,也或虛起虛收轉折頓挫,於方寸之間的纖毫勁舞讓外行人眼花繚亂;銳目分暮色,或重墨勾線或淡墨皴染,柳暗花明就在轉瞬之間。

等到張禾長吁一口氣,秀目從掌中煙壺上移開的時候,一件內畫作品就基本成型了。

她,是內畫界的一匹“黑馬”

張禾,原名張鳳娥,生於河北泊頭,結識鮑若玉先生學習內畫,後又考入石家莊長安工藝美術研究所拜王千先生為師,是冀派內畫創始人王習三大師第二代傳人。深得冀派內畫“中西合璧”式技法真傳。無論人物肖像、山情水韻還是動物花鳥,不僅鮮活躍目栩栩如真,而且佈局巧妙構思得體。能夠在瑪瑙、水晶、琥珀等壺坯的寸釐空間之內,展現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態。內畫鼻菸壺雖為掌中物,卻可俯仰乾坤之大,芥子之微。

談起與內畫結緣之始,張禾總是頗有感情地說:“自幼喜歡美術,喜歡傳統民間藝術、尤其接觸到內畫就愛上內畫,因為它是一門奇特的‘工與藝’完美結合的藝術,能把繪畫藝術的各種美在小小的方寸間表現得淋漓盡致,又能把玻璃的透明,瑪瑙的潤澤與畫面交相輝映地融合到一起,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透過她眉眼之間的笑意,你仿若看到了她對內畫的那份深愛。

內畫是一種在內壁反手繪畫的技藝,起源於明末清初,得到皇帝的青睞,盛行於清中期,是我國獨有的民間藝術。發展至今,形成“京、冀、魯、粵”四大流派,冀派水平最高、實力最強、影響最大,主要分佈在河北衡水市及其周邊地區。其工藝精妙異常,“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勢,如同鬼斧神工”,讓人驚歎。出自張禾之手的內畫作品除了“氣勢之美”,更多了些女性溫婉的審美與纖巧。其作品天然水晶壺《身心世外》、《觀竹悟理》不僅新穎別緻,給人以見賢思齊的頓悟,《功到自然成》更是催人奮發的醒世勵志之作;《十大元帥》表現了對祖國英雄的敬佩;瑪瑙壺《禪》立意高遠幽深,從容淡定,以一種禪意的空靈放飛心靈。另為眾多人喜愛的梅、蘭、竹、菊四君子的作品,則給人的是一種淨化靈魂,崇尚樸真,迴歸大自然的盡善盡美。

張禾正值妙年,天賦愛好加上勤奮刻苦,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並得到了業界的垂青,被評為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當選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鼻菸壺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河北省工藝美術研究院副秘書長、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河北省第十二屆青聯委員、石家莊市第十一屆青聯委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等職務。許多作品在省內外參展獲獎,成為冀派內畫業界年青一代嶄露頭角的後起之秀。

她,扛起“內畫傳承”的大旗

有一種恆久的靈思不輕易流走,有一種內斂的華彩不輕易張揚。這就是張禾的人品和藝品。憑藉著良好的藝術品德與勤奮,歷年來她斬獲眾多碩果。2017年4月,她在北京山水美術館舉辦“跨界藝術展-----方寸乾坤張禾內畫藝術”展覽;2017年7月,國畫作品《遵義勝境》入選河北省委宣傳部、省軍區、省文聯、省民政廳聯合舉辦的“慶祝建軍90週年書畫、攝影主題展”,在省博物館展出;2017年9月,內畫作品《十大元帥》入選河北省委宣傳部、省文聯舉辦的“迎慶十九大-----歌唱祖國、禮讚英雄”主題創作美術展,在省博物館展出;2017年10月,內畫作品《主席像》入選紀念“石家莊解放七十週年,中國土地大綱生效七十週年”史料展,在河北省圖書館展出;2018年8月作為內畫藝術代表參加烏蘭察布市主辦的“京、津、冀、蒙”民族藝術博覽會。2019年10月,代表內畫藝術家得到許勤省長的接見,並得到許勤省長的高度讚許。

傳統的工藝一定要堅持,但創新也是要做的。在張禾身上不僅有著傳統藝人特有的匠心與嚴謹,更有著80後年輕一代特有的才華和本色:既懂得傳統,又懂得傳承。在繪畫題材上偏於傳統的她,喜歡中華傳統文化,善畫些傳統水墨山水、四大名著、古詩詞、京劇戲曲人物、十二生肖和一些吉祥圖案等,無不寄託著人們希望美好的寓意。但在載體上她又追求創新,比如將內畫與生活實用結合,創作出內畫筆筒、內畫水杯、內畫把玩件、內畫項鍊墜、內畫扳指、內畫戒指等等藝術品,讓藝術融入生活中,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的目光。

作為內畫界的後起之秀,數年來,張禾不僅孜孜不倦地鑽研內畫技藝,扛起“內畫傳承”的大旗,還不忘關心社會,不斷輸送自己的正能量。

2016年1月,她受邀為習三內畫博物館舉辦的“習三小畫家”寒假內畫藝術培訓班授課,講解內畫的歷史由來與傳承發展,並教學生體驗內畫的魅力;2008年,她創辦了“子柳軒”內畫工作室,後成立河北子柳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致力於弘揚、傳播、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冀派內畫”,以獨特構思、精湛技藝為藝術愛好者提供一個收藏、展覽、交易的平臺;2016年8月,河北省平山縣發生洪澇災害時,在河北省工藝美術研究院院長的帶領下,趕赴平山災區崔家溝村為災區捐贈一萬多元物資,送去藝術家的一份問候;2019年5月,錄製“非遺進校園四點半課堂”教學視頻,讓更多的孩子瞭解非遺的工匠精神和內畫的啟蒙認知。

甘於寂寞,不羨浮華,虛心求教,勤於琢藝。整日整年、年復一年傾心於瑪瑙、水晶、琥珀等這些千萬年地殼運動所形成的瑰寶中的張禾,借天地宇宙之靈氣,日月星辰之精華,繪畫出冰清玉潔之質,七彩斑斕之容,創作出獨具藝術靈性魅力的精品。它們是財富和美的體現,是聖潔和吉祥的化身,更是她一生的追求與信仰。在內畫這條藝術之路上已經堅持了十幾年的張禾坦言,未來將繼續堅持,把藝術做好,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推動內畫的發展與傳承,做好非遺文化的傳承人,把內畫這個民間藝術帶到更大的舞臺。作為一名80後以“無聲的方式”為繼承傳統文化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她,擁軍愛國不只是一種情懷

張禾,從小嚮往軍營,崇拜軍人,有著深厚的愛國情懷。她多次參加書畫進軍營活動,為軍人帶去一幅幅書畫作品,送上了深深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她還兩次深入軍營參加國防教育培訓。通過培訓,她見證了中國的強大,感受到了國防強大帶給老百姓的安定。每次培訓後她都備受鼓舞,更加堅定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創作更多的歌頌祖國、讚美英雄的作品,來回報熱愛國家的決心。

文化擁軍,張禾有她自己的體會:人民子弟兵為我們祖國保駕護航,為社會主義建設奉獻青春,值得敬佩,作為一名年輕的藝術家,能為他們做得實在太少,但願能夠用積極的、正能量的內畫作品豐富戰士精神生活,為軍營文化作貢獻。

目前,張禾創作完成了歌頌祖國、歌頌人民解放軍系列作品----《萬里江山圖》《軍人風采》《十大元帥》《軍魂》,《國防之盾、長城之基》等,未來張禾立志關心國防和部隊建設,用藝術鼓舞士氣,用文化自信激勵官兵的榮譽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滿足部隊官兵對傳統文化藝術的需求,為部隊能打仗、打勝仗提供更多的精神支持。

張禾:內畫界的一枚“鏗鏘玫瑰”

張禾:內畫界的一枚“鏗鏘玫瑰”

談到這份愛國擁軍情懷,她無不感慨地說:“文化進軍營,弘揚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激發軍民愛國熱情的有效載體;也是軍民融合文化交流的高度昇華,轉達了社會各界對軍人的崇高敬意和對子弟兵的愛戴,充分展示了藝術家們情繫‘祖國大好山河’的愛國情懷,為實現強軍夢、強國夢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無論時代如何發展,軍民魚水情深、同甘共苦。相信當把這份情感與情懷“複製”下去,凝聚萬眾愛國的思想共識,讓擁軍愛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成為常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張禾:內畫界的一枚“鏗鏘玫瑰”

張禾:內畫界的一枚“鏗鏘玫瑰”

“非遺”傳承當堅守“初心”,在沉靜與耐力的堅守中,是張禾對傳統文化堅守的精氣神的閃光,是華夏曆史文明傳承與創新的青春進行曲。未來可期,我們祝願她在至臻大美的從藝之路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