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祝“上清真境靈寶天尊”聖誕

上清真境大羅靈寶天尊,道教至高尊神,全稱“太上真文寶籙龍章鳳篆上清真境禹餘天宮接經教主靈寶天尊”,又稱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封神榜中也曾稱其為通天教主,是漢族民間信仰和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居玄都七寶紫微宮、禹余天宮,與玉清聖境大羅元始天尊、太清仙境大羅道德天尊合稱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

今日夏至 | 恭祝“上清真境靈寶天尊”聖誕

大羅靈寶天尊主宰和象徵混沌始清、陰陽初分、靈寶出法,隨世度人的道教第二個大世紀,道教稱洪元時期,故以陰生陽消、晝長夜短的夏至為誕辰。在道教宮觀“三清殿”中,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位,大多手捧如意或太極圖。

今日夏至 | 恭祝“上清真境靈寶天尊”聖誕

靈寶天尊是道教三寶君“經寶”神化,靈寶,道的別名之一,故萬物莫不是靈寶。變化無方曰靈,欽崇貴愛曰寶,在天曰靈,在地曰寶。天有靈化,神用不測,則廣覆無邊;地有眾寶,濟養群品,則厚載萬物。如天如地,能覆能載,有靈有寶,功德無窮。證得此道心,故名靈寶。靈者,眾聖之通稱也。寶者,眾聖之所珍也;空玄為靈,入藏為寶,故曰靈寶。

道教以“玉清天寶君、上清靈寶君、太清神寶君”為道教三寶,尊為最高之神。道教以學道、修道、行道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為三寶。學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為道寶尊,上清靈寶天尊為經寶尊,太清道德天尊為師寶尊,作為皈奉道法之“道、經、師”三寶;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氣、神”為修養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寶;行道者,以“慈、儉、讓”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寶。《老子·三寶章》

雲:“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今日夏至 | 恭祝“上清真境靈寶天尊”聖誕

《洞玄本行經》,靈寶天尊以靈寶之法,隨世度人。自元始開光,至於赤明元年,經九千九百億萬劫,度人有如塵沙之眾,不可勝量。凡遇有緣好學之人,請問疑難,靈寶天尊即不吝教誨。天尊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慾見之,隨感而應,千萬處可分身即到。

上清靈寶天尊,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即靈寶大法師,靈寶天尊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自元始天尊處受經法以後,即輔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闕,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萬侍衛。萬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圖。

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道經說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從混沌狀態產生的元氣所化生。

《雲笈七籤》《洞真大洞真經》,靈寶天尊系“玉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玉輝煥耀,金映流真,結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為人。”原是“二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後托胎三千七百年誕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萬人侍衛,萬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計其數。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他。

《靈寶略記》

則稱“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誕於其國鬱察山浮羅之嶽丹玄之阿側,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

今日夏至 | 恭祝“上清真境靈寶天尊”聖誕

《雲笈七籤》《道法會元》

等道書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

《大洞真經》有,上清高聖太上大道君者,蓋玉晨之精氣,慶雲之紫煙,玉暉曜煥,金映流真,結化含秀,包凝立神,道君即廣宣經籙,傳乎萬世。”《雲笈七籤》卷三有,“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隨迎,謂其無復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無而無,視之無象,聽之無聲,於妙有妙元之間大道存焉,道君即審道之本,洞道之元,為道之炁。”

“道”衍化歷洪元、混元、太初三個階段,依次化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其中,大羅靈寶天尊主宰和象徵混沌始清、陰陽初分、靈寶出法,隨世度人的道教第二個大世紀,稱洪元時期

志心皈命禮。

居上清境,號靈寶君,祖劫化生,九萬九千餘梵炁。赤書煥發,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開九霄,紀元洞玉曆而分五劫。天經地緯,巍乎造化之宗。樞陰機陽,卓爾雷霆之祖。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志心皈命禮。

上清真境,禹余天宮。紫微瓊臺之中,玄都玉京之上。接元始虛皇之統系,超西那玉國之根苗。人黍米珠,盡挹真玄之精粹;在香林苑,屢談秘要之詮諦。妙德難思,神通莫擬。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無量度人,靈寶天尊。

志心皈命禮。

強名曰道,尊以為君。居上清七寶之玄臺,為三洞九真之聖主。演說三乘教,鴻開眾妙門。度聖成真,為上—下之梯級;安民保國,超劫運之始終。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轉發

功德無量

靈寶天尊是道教正統真神,非小說人物,勿混淆。一切小說與道教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