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诅咒”!为何热带的人比较“懒”,南边的国家普遍落后?

很多人家对南方热带亚热带国家和地区生活的人们都有一种比较“懒”的印象,除此之外还有穷(相对)、科教较差、热情、爱笑等好的、不好的印象。(如非洲、南亚、东南亚、中美洲、中东等地区)

相对的,世界上处在在较寒冷区域的国家和地区,则给人相对较富裕、高效、严谨、科教发达、冷漠、阴郁等有好有坏的感觉。(比如俄罗斯、英国、瑞典、挪威、德国等欧洲国家)

这种印象也许并不准确,因为确实存在一些异类,比如东南亚地区的“小强”新加坡,被称为“赤道特例”——赤道附近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都是贫穷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北边则有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欧发展中国家,目前来看好像也不是那么的勤劳和富裕,不过在曾经的苏联时代,这一大片地方还是曾经辉煌过的,曾与美国并列“第一世界国家”。

不过“北强南弱”的整体形势放在全球概念中确实是基本准确的,我们在中学课本中接触到的“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等概念正是基于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都集中在北半球、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的南部这一现实情况。

资源的“诅咒”!为何热带的人比较“懒”,南边的国家普遍落后?

▲世界人均GDP水平分布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冷历史观作为“地理决定论”的支持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地理、地缘因素决定的。

丰富资源的“诅咒”

从地理的角度来看,热带、亚热带地区相比寒冷的北方往往资源更加丰富,追溯到上古时期,人类也是起源于光照充足、资源丰富的非洲大陆。设想在石器时代,一个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人肯定比生活在寒温带的人要容易得多,因为热带地区植被茂盛、物种丰富,无论是采摘还是狩猎都相对容易很多(热带降雨少的地区则极容易变成沙漠不适合生存,如撒哈拉)。而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原始人类,除了考虑要填饱肚子以外,还要考虑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里保暖、储存物资等因素。

丰富的资源固然是一种优势,但正所谓“福兮祸所伏”,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种资源优势也会变成一种“诅咒”——只需简单向大自然索取即可获日常生活所需,每天可以轻松过上衣食无忧的安逸生活,却也泯灭了危机感、进取心、团结性、规划性和交易需求。

资源的“诅咒”!为何热带的人比较“懒”,南边的国家普遍落后?

▲直升机拍到的亚马逊热带雨林里的原始部落,他们曾试图用弓箭射击直升机

比如在东南亚及南美洲的很多热带雨林地区,至今仍然存在着很多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这些原始部落只需依靠简单的工具即可从物资丰富的热带雨林中生存,获得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资,但千万年依旧如此,导致他们早已落后于整个世界的文明发展进度,如今不得不依靠当地政府对他们的专门保护才免受打扰、得以生存。

而非洲的黑人兄弟就没这么幸运了,由于热带非洲丰富的物资无需辛苦劳作即可满足基本生存,以及撒哈拉大沙漠、印度洋、大西洋对其他文明地区的阻隔,历史上的黑非洲长期处于原始、松散的部落式社会形态,没有发育出像样的文明和政权。而在先进的欧洲开始大航海以后,急剧扩张的殖民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很多非洲黑人被当做奴隶贩卖到美洲大陆。据保守估计,这场持续400多年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让整个非洲损失约一亿人口,被杀等非正常死亡的黑人约在一千万以上。

资源的“诅咒”!为何热带的人比较“懒”,南边的国家普遍落后?

▲1860年,美国南方,棉花种植园主和他的黑奴.

时至今日,非洲黑人给世人的感觉依然是落后、懒惰、愚昧、得过且过。很多到过非洲的中国人惊异地发现当地土地十分肥沃,根本不用专门施肥即可长出丰硕的农作物,产量甚至比国内还高,但非洲当地人就是懒得去种地。对于当地人来说,水里有鱼、树上有果、地上有动物,吃饱的问题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至于可能到来的天灾人祸,他们不愿去想,也不愿去做任何准备。

最近大火的电影《战狼2》里也有反映非洲人这种独特精神的镜头——吴刚饰演的老兵说:“这帮黑哥们儿,无论什么战争啊、瘟疫啊、贫穷啊,你只要给他们一堆火,他们立刻就这样(手舞足蹈)。非洲啊,吃的好,景好,姑娘好!”对此,我们可以羡慕他们的天性乐观、豁达奔放,却也不禁为他们的未来长远的发展感到一丝担忧。

福兮祸兮,未可知也

与很多阳光充足、雨水丰沛的热带国家/地区相比,比较寒冷的国家/地区动植物资源数量、种类都少了很多,而且由于季节、天气变化相对较大,这些地方的人们很难每天都能轻松解决吃饱的问题。而且由于寒冷的夜晚和冬季,他们还必须制作厚厚的衣服、搭建保暖的房屋、储存足够的食物,因此无法得过且过地过一天是一天。他们必须做好长远规划,每天辛勤劳作,充分准备,才能保证长久地生存下去。毫无疑问,就生存难度而言,这些地方的人要比热带要困难许多,但在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些地方的人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自的勤劳勇敢、聪明才智、毅力技巧提高了竞争能力和文明水平。

在这些相对寒冷的北方国家/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分别孕育了农业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和商业文明,这些文明互相促进、融合以及激烈碰撞,从而最终诞生了工业文明、科技文明,让整个人类的认知水平和生产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资源的“诅咒”!为何热带的人比较“懒”,南边的国家普遍落后?

▲国家一级文物——战国水晶杯,是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批判热带地区因为资源丰富而造成那里的人比较“懒”,事实上,一个地区的科技、文明的发展影响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比如中国五千年文明中一直没有孕育出成型的实验科学和先进的材料科学,在西方大量使用透明度高、坚硬、无毒、耐高温的钠钙玻璃烧杯、试管、烧瓶做着化学、物理实验的时候,古代中国却一直只能制造透明度差、易碎、有毒、不耐高温的铅钡玻璃(琉璃)。也许就是古代中国瓷土、木材等资源过于丰富的一种“诅咒”——中国几千年来满足于精美的陶瓷、木制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在玻璃、冶金等方面却逐渐落后西方。这种落后甚至到今天依然可见,比如中国由于基础材料技术滞后,在研制航空发动机、精密车床等方面就遇到了极大地阻力。

再说了,热带虽有种种丰富资源的好处,坏处也非常多呀。比如在热带大量蚊虫的叮咬和汗流浃背的高温下,那里的人们是不可能像北方寒冷地区的人们一样可以长时间坐下来踏踏实实地搞科学研究的,甚至连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学习文字都变得不可能。即便是熔铸、锻造金属器物这种让文明进步的基础工作,在热带地区显然要比北方寒冷地区艰难得多。

所以热带地区虽然给当地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物资,但无形中也限制了人们向高等文明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寒冷地区的人们虽然获取生活物资、生存下来难度颇大,却反而因此获得了向高等文明发展的技能和需求。真所谓福兮祸兮,未可知也。

“资源之祸”的警示

丰富的资源反而成了社会进步发展的阻力——这种“资源之祸”不仅在历史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给今天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及科技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一些警示。

即便在交通工具已大大缩短了地理带来的差距、世界已经俨然成为“地球村”的今天,我们依然会发现由于资源的不均衡导致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如美国地理优势明显、资源极大丰富,但却存在着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浪费现象;沙特、伊朗、阿联酋、委内瑞拉等国石油资源丰富,几乎可以躺着赚钱,但却也导致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发展极不健康,并且这些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没有独立自主的工业及科研体系,虽然很富有,但不见得强大。

资源的“诅咒”!为何热带的人比较“懒”,南边的国家普遍落后?

▲有钱可以买很多先进武器,但买不来战斗力,图为沙特军队

反而是一些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地区反而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水平的工业和科研能力,如日本虽然几乎所有的工业原材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但他们懂得珍惜利用,反而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工业强国、科技大国,同时日本社会虽然富有,但全民危机意识很高,保持着节约勤俭的作风,不仅很少像美国社会那样挥霍浪费,还能够把垃圾的回收和利用做到极致。除了日本以外,新加坡、以色列、瑞士等国也是这方面的榜样。

资源多者,往往轻易浪费,不能物尽其用;资源少者,辛苦得之,甚至会变废为宝。资源之祸,不可不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