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招教你應對飢餓感

作者:李廣利醫生,主治醫師 ,醫學碩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原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大學博士在讀。

擅長疾病 : 擅長糖尿病、甲亢,甲減,亞甲炎,甲狀腺結節、痛風性關節炎、高血脂、肥胖、腎上腺疾病、垂體疾病、性早熟、生長髮育遲緩以及內分泌代謝系統其他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對於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來說,飲食控制尤其重要,為了防止進食後血糖波動過大,每位患者都應該嚴格控制每餐主食的量,甚至加餐時也要做到心中有數,否認就會出現反覆高血糖。另外當血糖明顯升高時,由於血液中葡萄糖沒有被充分被利用,身體便會發出求援信號,表現為明顯飢餓感。當高血糖遭遇飢餓感時,是還是不吃?怎麼吃?吃多少?一連串的問題隨之而來,細品起來,飲食控制有太多的注意事項,也因此成為很多糖友苦惱的話題。這種情況,到底怎麼解決呢?教你幾招,輕鬆應對飢餓感。


幾招教你應對飢餓感

第一、飲食控制切忌過於嚴格,不能吃過少的主食 主食的主要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為平時的活動提供足夠的能量,過分限制,就好比“汽車不加油”,怎麼也動不起來。應根據體重和平時活動強度大概計算每天主食量,一般每餐2-3兩的主食,足夠維持日常活動所需,重體力勞動者可以上浮10-20%,以滿足身體所需。安排好科學的飲食順序,也可以減少飢餓感,如吃主食前吃少量水果或喝一袋純牛奶。


幾招教你應對飢餓感

第二、飲食習慣和膳食結構講究多 飢餓感一般發生在兩餐之間,接近下一餐的時間,根據這個特點,可採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如三頓正餐七到八分飽,分別在上午10-11點和下午4-5點適當地加餐。這種方法優點多多,不僅可以改善飢餓感,還能減少餐後血糖升高的幅度。多樣化膳食結構同樣重要,可以在吃主食前先吃一些低熱量低糖的水果或蔬菜,如黃瓜、西紅柿、蘋果、橙子、柚子等,以補充人體總不可或缺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還可增加飽腹感、控制食慾,降低少吃主食所帶來的飢餓感。涼拌小菜為最佳推薦,不過度烹飪使得營養破壞少,而且操作簡單好上手。


幾招教你應對飢餓感

第三、隨身攜帶小包裝零食 不管居家旅行,還是出門在外,低血糖常為不速之客,飢餓感是常見的表現,若處理不及時,可能導致嚴重後果。糖友外出需常備小包裝零食,建議含糖餅乾及無糖餅乾各準備若干。一旦有飢餓感,可以提前吃點無糖餅乾,如同時伴有心慌、出汗時,立刻吃點含糖的小零食,以防出現嚴重的低血糖。平時血糖波動較大的患者,也可以把兩餐之間少量加餐定為常態。

幾招教你應對飢餓感

最後,提醒各位糖友,如果近期出現比較頻繁的低血糖,如一月內超過一次或更多,請及時到醫院內分泌科就診。對於以往沒有確診糖尿病的朋友,如果頻繁出現餐前飢餓感,也需提高警惕,及時到內分泌科就診,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做糖尿病篩查,早治早防。


大糖醫是一個知名的糖尿病管理平臺,目前已聚集了25000+公立醫院專業內分泌醫生,幫助廣大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遠離併發症。關注大糖醫微信公眾號,或在蘋果商店/安卓商店搜索下載“大糖醫”,瞭解更多糖尿病資訊,獲得醫生專業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