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一招,萬山的農民變“網民”

近年來,萬山區積極推進網絡扶貧工作,在網絡覆蓋、通訊服務、智慧廣電雲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在便民利民、互聯互通上想辦法,統籌推進所有行政村有線電視、廣電網絡、4G網絡全覆蓋,讓村民變“網民”,生活多姿又多彩。

在魚塘鄉槐花村村民石靜的家中,她的一雙兒女此時正拿著手機在上網課。由於疫情影響,學校未能如期開學,在假期裡,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成為了石靜子女學習的“新課堂”。“我們在家裡,在手機上上網課,每天上課有數學、語文,下課要寫作業。”石靜的女兒謝思雅說道。

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一招,萬山的農民變“網民”

魚塘學子通過平板學網課

網上聽課、居家學習,這些讓石靜一家在疫情期間,得以坐享便利、保障安全的方式背後,離不開槐花村通信網絡的不斷建設。近年來,萬山區持續推進鄉村通信網絡建設,槐花村建起了公用移動通信基站,開通了寬帶和網絡,實現了網絡全覆蓋,村民也因此告別了“滿山找信號”,過上了“網上雲”生活。

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一招,萬山的農民變“網民”

魚塘村民通過廣電雲看電視

如今,槐花村的村民們不僅可以通過寬帶縱覽高清電視,還能借助手機、電腦等電子媒介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購物。“我們現在都是用4G網絡,買一些生活用品,衣服、褲子、鞋子,還有學習用品,都比較方便。”石靜笑眯眯地介紹。

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一招,萬山的農民變“網民”

魚塘鄉槐花村村民石靜收拾網購的學習用品

與魚塘鄉槐花村一樣過上了“網上雲”生活的還有高樓坪鄉趕場壩村。隨著“廣電雲”村村通工程的不斷實施,海量的信息與數據通過有線數字化廣播電視傳輸系統、數字廣播電視節目等平臺,傳遞、延伸到趕場壩村的千家萬戶,讓鄉村打開了山門,為更多村民拓寬了視界。

趕場壩村民袁世明表示,“在家就是每天觀看國家的大事,而且每天一起來就看早間新聞,然後知道國家的疫情如何防治?如何控制?如何做好自我保護?這樣可以幫助家人提高這方面的防護意識,還有幫助村民也提高這方面的意識。”

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一招,萬山的農民變“網民”

高樓坪鄉趕場壩村民袁世明通過廣電雲看電視

作為一項政治工程、民生工程、扶貧工程和大數據工程,多彩貴州“廣電雲”不僅為趕場壩村的村民送去了廣播電視節目,更為當地群眾搭建起讓農村加速駛入信息化“快車道”的橋樑,讓所有群眾得以享有信息化、數字化生活。

截至2019年底,萬山區所有行政村廣電雲的覆蓋率100%,用戶數達33561戶,農村寬帶使用率也進一步增強,安裝農村光纖寬帶用戶數達9235戶。隨著鄉村通信網絡建設的發展完善,村民也跨入了互聯網時代,享受到便捷化、智能化、個性化服務,提升了獲得感和幸福感。 (區融媒體中心 龍豔 何丹(實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