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00多天“看守所”生活,他們成功放飛空間站“第一箭”

每天兩點一線、完全不能外出的“看守所”生活,網吧、廠房徹夜亮著的燈光,摞起來將近一人高的工作文件……最早的一批隊員1月29日入場,3月23日完成與空間站核心艙合練任務,5月5日長五B遙一火箭發射成功,航天科技集團長征五號B火箭合練及首飛試驗隊大幹百天,終於完成使命。這支經歷過寒冬的隊伍,在初夏迎來綻放。

轉場那天,雖然一大早天氣悶熱,但也有藍天白雲,半路上突然黑雲滾滾,一陣急雨落下。

而當最後火箭立在發射塔架上的時候,又是晴空萬里,這像極了長五B試驗隊走來的這一路。

發射成功後,長五B火箭總師李東賦詩一首:

減字木蘭花·賀長五B首飛


據鞍橫劍,

碧水銀灘策馬看。

枕戈而眠,

濤語椰香入帳簾。


旌旗漫卷,

袍澤瓊崖戰合練。

鼙鼓驚天,

群英龍樓送新船。


斗轉星換,

十年終鑄成巨箭。

甘苦暑寒,

波折歷罷捷報傳。


初心不變,

今日夢築空間站。

更待來年,

鯤鵬扶搖九重天!

歷經整整十年研製和百餘日的發射場準備,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五B火箭,克服包括疫情在內的波折,成功完成了合練和首飛,中國空間站工程大幕拉開!

歷經100多天“看守所”生活,他們成功放飛空間站“第一箭”

第一次在船上過春節

1月23日早上6時,“護箭隊員”徐洪濤、曹京京等登上遠望號火箭運輸船,即將護送長五B遙一火箭出征。上船時,一切如常。

當天上午10時,武漢正式封城。曹京京是從手機上看到這個消息的,當時的他並未在意。兒子出生才6個月,家距離“遠望號”不過幾公里,他還打算除夕夜回家開開心心吃頓團圓飯。

但是,第二天,天津市濱海新區發現新冠肺炎患者,船上的管理頓時嚴格起來。所有已經上船的隊員不允許再下船活動。這就意味著,這個春節他們將在船上度過。

好在即便在船上,除夕夜的氛圍依然濃厚,另一艘船上的試驗隊員和船員們還辦起了聯歡。多才多藝的表演和豐盛可口的飯菜沖淡了大家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經過6天顛簸的、全程沒有信號的、“與世隔絕”的生活,船隻順利抵達海南省文昌市東南部的清瀾港。連上網,大家才發現疫情已經在全國肆虐開。而疫情給長五B遙一火箭發射任務帶來的影響才剛剛顯現。

卸船時,受疫情影響,參與卸船工作的大部分試驗隊員按照發射場的防疫要求還處在隔離中,導致參加卸船裝船的人員大幅減少。於是,船上的工作只能由6名“護箭隊員”們自己完成。

工作量和工作強度成倍增加,兩條船上的所有產品卸船和返程產品集裝箱裝船的工作足足幹了8天才完工。

歷經100多天“看守所”生活,他們成功放飛空間站“第一箭”

人少活多,把人用活

火箭總裝團隊副主任崔蘊早在1月10日就跟著其他火箭任務進入了發射場,僅在春節前回了趟家。進場的時候還沒什麼,回家的時候,一到機場就發現戴口罩的人多了起來。春節那幾天,疫情形勢突變,再回來時,氣氛就更緊張了。

“疫情帶來的問題相當大”,崔蘊說,那段時間,由於發射場疫情管控,長五B火箭總裝團隊進場人員嚴重不足,“人到了文昌,但是都進不來,都在隔離。”

隔離的情況各式各樣。防疫要求嚴,天津某個區發現一例,從當地過來的隊員就需要隔離;年輕小夥子吹空調著涼發燒,連同室友一塊隔離。原本兩個小組各十六七人,最“可憐”的時候,每個小組長手下僅有兩三個人工作,近乎“光桿司令”。

但剛進場時又是總裝工作最需要人的時候,火箭卸船、產品恢復、火箭上臺……面對人員短缺的情況,只能借用其他火箭試驗隊的人增援。就這樣,經過合理安排,長五B火箭型號工作全部按時完成。

“可能對你們來說,這是兩個試驗隊的人,但是對我來說,他們都是我的孩子,我只能把人靈活用起來。”在一院211廠天津火箭公司,崔蘊帶領的車間主要負責長征五號等兩型系列運載火箭,在車間幹活不分型號,在發射場更是如此,“因為這原本就是一支隊伍。”

歷經100多天“看守所”生活,他們成功放飛空間站“第一箭”

歷經100多天“看守所”生活,他們成功放飛空間站“第一箭”

首次垂直狀態產品更換

總裝團隊在發射場工作經常會碰到棘手的問題需要處理,既是壓力也是挑戰。在以往的任務中,在發射場更換循環泵沒有過先例。這次,這個新問題擺在了總裝團隊面前。

循環泵旁邊上百根電線電纜,手指粗細的管路彎彎繞繞,僅有0.3毫米厚的真空管路磕不得、摸不得、碰不得。更換位置距離尾段約3米,入口僅半米見方,需要定製工裝梯;空間有限、尾段承載有限,循環泵重十幾公斤,對操作人員身材、力量、體重都有要求。操作環境極為複雜,難度極大,風險很高。

總之,從設計方案到實際操作,容不得一點閃失。總裝團隊前後共修改完善方案10餘次,總體部設計人員通過人機仿真,驗證更換操作可行性,經過試驗隊、一院、集團公司層層把關才最終定稿。

型號調度李曉龍制訂了周密計劃,細化到小時,落實到具體人員,並迅速從天津調集所需產品,經陸運送往文昌。疫情期間,道路選擇和溝通並不簡單。

總裝團隊黃小春主任提前決策,定製工裝梯,確保更換工作能第一時間進行;他帶隊進艙觀察更換環境,制定工藝方案,20個流程環節識別出風險點22個,制定措施42項。人員安排上要選擇有進艙操作經驗的,定人定崗定責;操作時間長,還需要考慮人員精力、狀態等,安排備份人員。

曹京京、李萌等隊員提前進行模擬演練,整個更換操作持續5天,順利將新產品上箭。經此一役,總裝團隊積累了經驗,梳理分析到底還有哪些產品可以進行垂直更換,需要怎樣的保障條件,而哪些又不可以更換。“通過這次任務,我們拓展了思路,可以為以後更多的工況做好預案。”黃小春說。

歷經100多天“看守所”生活,他們成功放飛空間站“第一箭”

非常時期的非常生活

剛進場時,文昌發射場聚集了6支試驗隊伍。人數眾多,不少隊員被安排在場區外的酒店隔離、住宿。所有在外住宿人員的飲食都由後勤人員統一保障。每一批隔離期滿的試驗隊員,臨時黨委書記董麗雲都要親自上門迎接,歡迎大家健康平安歸隊,感謝大家在特殊時期的堅守和付出。

八院試驗隊前後30多名隊員均住在場外,每天進場通勤、登記、消毒時間都不短,大家都早早出發。通過在微信開展防疫知識競賽,試驗隊為大家普及防疫知識和理念。每一次,試驗隊員剛到賓館,利用給行李消毒的工夫,副隊長張修科都會現場考察大家防疫知識的學習情況,在輕鬆的氛圍中讓大家提高防疫意識。

受疫情影響,此次發射場進行了封閉式管理。所有人員都只能在發射場廠房和宿舍兩點一線往返。為了避免聚集用餐,每人配發餐具,從食堂打飯帶回宿舍吃;為避免交叉感染,宿舍保潔也需要自己動手;進場前每天測量體溫也成了家常便飯。地面測發控的前端人員連盟笑稱,這是“看守所”的生活。

李曉龍剛到時負責疫情工作,每天奔波在場區,幾乎都要走上2萬步,腳心磨起兩個比硬幣還大的水泡。但是,擔心出去看病需要隔離耽誤時間,他就一直堅持在工作崗位上。據瞭解,他幾乎是整個試驗隊出差時間最長的,春節前在天津出差到大年二十九,火箭裝船後才回家;春節後大年初五又最早一批入場。

徐洪濤和雒云云是夫妻倆,兩口子雙雙進場不說,還一起分擔中隊日常管理服務工作。雒云云是宣傳委員,經常採寫鮮活的稿件,協作做好黨建工作;徐洪濤是生活委員,每天測量並記錄47名隊員體溫,常常為了給大家發放水果顧不上吃飯。

歷經100多天“看守所”生活,他們成功放飛空間站“第一箭”

點火不到 “雙想”不止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試驗隊進場隊員壓縮了近30%。試驗隊以勞動競賽為牽引,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採用人員前後方聯動、一人從事多崗等方式,加班加點推進工作,並通過開展培訓考試加以鞏固,為確保任務完成提供助力。

發射流程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長征五號B火箭合練及首飛試驗隊紮實工作、充分確認,前後方聯動,提出“點火不到,雙想不止”的口號,將嚴慎細實的工作態度堅持到最後一刻。

為了保證質量和成功發射,每一位試驗隊員都付出了超常的努力。那段時間,火箭廠房裡常常到凌晨還燈火通明;宿舍工作用的網吧裡,經常去晚了就搶不到位置;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劉秉說,這次熬了工作10年來最多的通宵。

4月24日,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長五B火箭團隊選擇以一場“質量再複查再確認動員部署會”的形式來度過。

“衝鋒號已經吹響,從今天起進入臨戰狀態,鼓勵大家勇敢發現問題,勇敢說出疑惑。”火箭總設計師李東的語氣堅定有力。他用4個排比句強調信心的來源,“我們的信心來自長五遙三的成功,信心來自長五B遙一狀態的確認,信心來自後方的支持,信心來自發射場測試的合格。”

總指揮王珏也用了4個排比,足見“兩總”保證成功的底氣:“勇氣背後是長五遙三火箭的成功,是對產品實際狀態的放心,是基於複查再確認的結果,是基於隊伍10餘年來形成的優良作風。”

4月29日火箭轉運那天,崔蘊提前半個小時來到廠房,目送火箭緩緩遠去,眼神裡充滿了期待。副總師陳建華腳患舊疾,依然堅持走完全程,“這點小雨算不了什麼,長五系列本就是防水設計,但同時我們還會再做檢查。”

試驗隊員們揮舞著旗幟,一路護送火箭到發射塔架,2公里的路不遠,卻載滿了試驗隊員們對遙一火箭的祝願;長征五號B火箭研製時間整整8年,換來了約488秒的首次完美飛行。

這發任務結束後,試驗隊的很多隊員,都還將留下來繼續完成長征五號遙四火箭的任務。重任在肩,他們信心滿滿。

歷經100多天“看守所”生活,他們成功放飛空間站“第一箭”


攝/ 中國航天報記者 宿東 通訊員 鄧燁晨

審核/ 劉淮宇

監製/ 索阿娣

歷經100多天“看守所”生活,他們成功放飛空間站“第一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