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90後的愛情觀、婚姻觀

這些天,把自己之前關於愛情、婚姻的文章蒐集整理了一番,精挑細選了4篇,也是4個觀點,又稍加修改,直至自己滿意為止,算是再完善再創作。真心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以期共同提升,但文章確實略長,實屬抱歉。

一個90後的愛情觀、婚姻觀

(一)選你所愛,愛你所選

“是選擇我喜歡的,還是選擇喜歡我的”。毋庸置疑,肯定首選你喜歡的,最好是兩情相悅,互生情愫,皆大歡喜的。主要有以下考慮:

首先,要清醒地認識到湊合一時可以,相處一世不易,你選擇的是跟你過一輩子的那個人,三思而後行十分必要。如果說你對他沒有一丁點兒感覺,這段感情還是不開始的好,一開場就很難收場,不僅浪費彼此感情,更可能辜負對方一片真心,甚至痴心,傷人傷己。也許有人就會說感情是培養出來的,日久也可以生情,婚後會慢慢喜歡上對方,就像上世紀很多父輩那樣,媒妁之言,家長包辦,一張證一輩子,家庭也十分和睦穩定,但在愛情裡冷暖只能自知,如此感情可能親情要遠遠大於愛情,得到的愛也並非愛情。

其次,要深刻地認識到愛無關其他,就是單純的彼此歡喜,只有選你所愛日後才不會後悔,愛的體驗也會更加深刻。俗話說愛情因愛而生,以愛為基礎,沒有愛的愛情也可能光鮮奪目,但往往因缺少愛情滋潤而失色不少,讓人缺乏愛的直觀體驗。不少人可能會說我喜歡他,他不喜歡我,豈不更痛苦,還不如找一個喜歡我的人,如此可能會得到更多的愛,也會更幸福。但你是否曾認真想過,和一個你不喜歡的人過一輩子,還要接受你並不真正渴望得到的愛,你的內心會安穩嗎?你會感到幸福嗎?如果不是,那就勇敢地去追求你喜歡的那個人,也許這樣的愛並不完美,但至少幸福感會倍增,愛得也會更加深刻。

最後,要清楚地認識到所有的愛都不完美,也不容易,選擇了你喜歡的人就要堅定自信,不懼不畏,勇往直前。實際上,不管哪一種愛情,最終都要回歸生活,歸於平淡,繞不來柴米油鹽醬醋茶,躲不過人情世故,小災小難。所以,當你選擇了你所愛的人時,同時也意味著擔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必須做好彼此要一路照應,互相扶持的準備,共同走完這平凡但不平淡的一生,讓愛情之花開滿人間。

一個90後的愛情觀、婚姻觀

(二)好的愛情往往都不差錢

“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大家是否還記得曾因在《非誠勿擾》上口爆金句而被貼上“拜金女”標籤的馬諾。

當時此言一出,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爭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口誅筆伐。其實,馬諾只不過說出了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又不願承認的現實罷了。不過,她也僅僅是說對了一半,愛情確實需要物質基礎,但又不完全依賴於金錢。

越單純越幸福。這是說在愛情裡越單純就越容易找到真愛,但在婚姻裡就不怎麼適用了。愛情是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兩個人對上眼就可以開始了,更多的是一種感覺。婚姻則大不相同,她是具體的,吃穿住用行,樣樣看得見摸得著,少了哪一樣都是不行的。所以說,婚姻需要愛情去調劑,但更需要物質基礎去支撐。

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俗語更是一語中的,說出了婚姻的無奈。婚前,我們儘可以無憂無慮,盡享愛情的美好。但婚後,我們就得接受現實,一般家庭都要還房貸車貸、撫養子女、孝敬老人以及人情往來,甚至偶爾的消遣,等等,哪一樣都需要用錢,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尤其是當父母年老、孩子年幼,家庭成員體弱多病,家庭經濟基礎又不夠殷實,這會是怎樣的窘境。

可以說,有了愛情的婚姻是幸運的,沒了物質基礎的婚姻是不幸的。沒錢是不行的,但毫無原則的追求經濟基礎更是可悲的。這樣鮮活的例子不勝枚舉,往往是愛情和家庭的悲劇。

因此,我們應該抱著一顆赤子之心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真愛,同時不斷去塑造自我,夯實經濟基礎,當愛情來臨時不辜負好的愛情。

一個90後的愛情觀、婚姻觀

(三)再好的愛情也需要互相“遷就”

“婚姻大都是湊合”。確實,我們每個人都曾希望擁有完美愛人、完美愛情、完美婚姻,但真正做到所謂完美的卻鮮為人知,寥寥無幾。

雖然說在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都有一種追求完美的本心,抑或初心。普遍認為好的事物就應該是至善至美至真的,不好的事物就應該是萬惡之根源,就像我們看影視作品,總是希望好人有好報,壞人終有惡報。但過猶不及,對於愛情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消遣偶像劇裡的浪漫愛情,期待童話世界的美好愛情,甚至欣賞歷史長河中的永恆愛情,卻不能奢望現實中的完美愛情。

在現實中很多人對待愛情,始終放不下完美愛情觀,懷著不將就不湊合的高姿態優心態,找對象寧願再等等看,也不願積極邁出第一步,多實踐多體悟,很長時間遇不到對的人;談戀愛只講美好不說現實,遇到不順就懷疑,遇到困難就退縮,愛的能力很難提高;甚至常常以緣分和宿命自我安慰,認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是不愛只是緣分未到,抑或堅信只要再挑挑再等等,肯定會遇到對的人、好的愛情。果真如此嗎?未必。愛情是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更多的是感性而非理性,理性過多就很難遇到真愛;但婚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更多的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相互包容、相互扶持才能走得更遠。

但願我們能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時,少一分幼稚、多一分成熟,少一分苛刻、多一分包容,彼此相愛、互相“遷就”,讓不完美的愛情更加完美。

一個90後的愛情觀、婚姻觀

(四)越相似真的越幸福嗎

“到底是相似型婚姻更幸福,還是互補型婚姻更長久”。很顯然,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得因人因時因勢去看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簡言之,相似型婚姻是指夫妻雙方思維模式、性格性情相近,共同點、共通點較多,容易產生思想共鳴,達成一致性,通常情況下幸福指數也相對較高。總體來看,其主要有以下優點:

一是內吸力大,更容易走到一起。從性格因素看,性格相似的兩個人容易產生親近感,更容易相識相知,取得進一步發展。就拿我們每個個體的成長來說,不管是學生時代,還是參加工作後,抑或學前兒童時期,我們身邊的朋友,特別是所謂的知己,是不是絕大多數都是性格相近的。正所謂相似相吸,相吸相識,相識相知。

二是契合度高,更容易產生默契。與互補型婚姻相比,相似型婚姻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夫妻雙方情趣相投,情意互通,步調一致,整體的契合度較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默契。可以看看我們身邊,相似型婚姻夫妻之間的默契度要明顯高於互補型的。有了默契,或許你一個眼神,她就讀懂了你,這樣的婚姻能不幸福嗎?

三是感知力強,更容易換位思考。在一般情況下,相似型婚姻的雙方具有相似的思維模式和性格性情,看待問題的角度,對待事物的態度,處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更趨相近。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要相似型婚姻夫妻雙方都認識到這一點,並加以充分利用,可以有效避免很多衝突和不快,增進夫妻感情,融洽家庭關係,提升幸福指數。

說了這麼多優點,相似型婚姻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是因夫妻雙方的很多相似,致使彼此的鮮度明顯欠缺,比較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另一方面是由於彼此相對熟知,也就很難找到新鮮刺激的事物,在生活中激情略顯不足。

所以說,越相似就越幸福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