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地震局黨組關於推進地震臺站改革的指導意見》

解讀:《中國地震局黨組關於推進地震臺站改革的指導意見》

《中國地震局黨組關於推進地震臺站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已於近日印發。為做好《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陰朝民同志對《指導意見》的編制背景、目標、任務等方面進行了解讀。

一、《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2018年6月,中國地震局黨組出臺了《大力推進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明確了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安排,構建了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佈局。2019年5月,制定印發《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綱要(2019—2035年)》,提出“構建科學的評估體系,優化站網布局。發展監測數據在線質控及預處理技術,開展監測系統性能和業務運行模式的綜合評估,建成信息化的裝備保障業務,建立監測系統標準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完善監測系統計量檢定業務,提高計量檢定能力。”

2018年,印發的《地震監測預報業務體制改革頂層設計方案》,提出“以業務架構佈局、任務佈局、管理規制佈局改革為核心和切入點,梳理明確監測預報業務工作內涵、重構業務流程,調整優化局屬單位業務架構和職責配置,立改廢並舉調整完善管理規制,帶動監測預報業務改革的全面深入實施。”

地震臺站是地震基本業務體系的重要環節,是防震減災工作的基礎單元,是我國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基石。局黨組出臺《指導意見》,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精神的根本要求,是落實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是適應“全災種、大應急”管理體制新要求,大力推進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具體行動。《指導意見》的印發實施,有利於優化地震監測預報業務佈局,有利於促進地震基本業務現代化建設,為實現防震減災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和地震部門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推進,監測預報管理模式和地震臺站工作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現有地震臺站管理體系、業務體系、人才體系與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建設的需求不相適應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以國家級業務單位為龍頭的監測預報業務體系亟待健全;現代運維保障、質量控制、計量標校等監測預報業務鏈還存在短板;臺站人員隊伍整體素質和結構有待優化。面對新形勢、新問題和新挑戰,必須通過全面深化地震臺站改革加以解決。

二、《指導意見》編制的過程

《指導意見》編制工作於2018年8月啟動,歷時1年多,中國地震局黨組高度重視,應急管理部副部長、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同志多次聽取彙報並就相關工作進行具體部署。《指導意見》起草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明確改革思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要論述和局黨組全面推進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建設和深化改革的要求,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聚焦監測預報主責主業,調整優化臺站業務架構,明確臺站功能定位,重構臺站業務體系和業務流程,強化人才隊伍保障,實現臺站業務全面轉型升級,有力支撐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建設。

二是深入開展調研。組織臺站改革調研組,赴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華東等地進行實地調研,召開地震臺站改革片區座談會,廣泛聽取局屬單位、地方部門和基層工作人員意見建議,深入分析地震臺站在管理架構、業務佈局和業務流程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問題倒逼改革,補齊制約臺站發展的短板和薄弱環節,進一步明確地震臺站改革重點內容,提出圍繞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加強運維保障、數據質量控制、計量標校等業務建設,不斷完善《指導意見》。

三是廣泛徵求意見。編制過程中,採取座談會、專題研討班、函調等方式,充分徵求系統內不同層級的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意見建議。專門召開地震臺站改革研討會,深入研討臺站管理體制、業務體系、人員隊伍以及政策保障等關鍵問題,進一步統一思想和凝聚共識,確保意見編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反覆討論,深入研究,2020年4月15日,局黨組會議審議通過,最終完成印發稿。

三、《指導意見》的突出特點

《指導意見》充分考慮管理體系規範化、技術體系集約化和政策保障制度化,在試點經驗總結提煉基礎上提出改革的主要內容,著重解決地震臺站功能定位不清晰、業務運行不順暢和人才隊伍不適應等方面問題。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突出臺站功能定位。全面梳理國家級和省級業務單位的監測預報職責任務,對重複交叉、佈局不科學的職責任務進行歸併整合。在國家層面設置國家地震臺,省級層面設置省地震臺,聚焦國、省兩級速報、預報、預警工作,產出和對外發布權威產品信息,中心站聚焦轄區一般監測站運維保障任務,形成國家地震臺、省地震臺和中心站統籌協調、分工明確的三級管理架構。

二是突出業務流程重構。聚焦監測預報核心業務,提出“構建國家地震臺、省地震臺、中心站、一般監測站”四級業務架構,重構業務體系。明晰業務鏈及其主要業務環節內容,強化技術平臺支撐,推進計量標校、維修保障和質量控制等業務建設,實現地震臺站業務能力和水平跨越發展。

三是突出試點經驗總結。在河北局等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開展中心站改革試點工作,從試點情況來看,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崗位設置更加合理、運維保障效率顯著提高、人才隊伍更加穩定。通過試點先行,形成了臺站分佈式管理、業務集約化運行等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四、改革的重點內容

《指導意見》涉及到3個方面13項重大改革舉措。概括起來,重點是圍繞加快構建臺站組織管理體系、業務體系和人才隊伍保障等三個方面進行改革。地震臺站組織管理體系改革是重點,對臺站組織架構深度調整優化。臺站業務體系改革是關鍵,對地震監測預報業務全面佈局進行重構。人才隊伍配套政策是地震臺站改革的重要保障。

——構建分工明確、協同高效的地震臺站管理體系。通過深化地震臺站管理體制改革,明確國家地震臺、省地震臺和中心站功能定位,注重上下貫通、左右協同,確保職責界面清晰,主動適應國家相關事業單位改革政策,為實現臺站業務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構建技術先進、流程清晰的現代地震臺站基本業務體系。通過深化地震臺站速報預報預警、計量標校、維修保障和質量控制等業務體系改革,實現地震臺站業務全面轉型升級,建立有利於提高地震臺站綜合業務能力水平的體制機制,實現地震臺站業務提質增效,有力支撐地震監測預報業務現代化建設的改革目標。

——構建激發活力、愛崗敬業的新型臺站人才隊伍保障體系。通過加強地震臺站編制與崗位管理、人員交流培訓,以及完善激勵機制入手,推動政策落地落實。重點提升地震臺站人員隊伍綜合素養,適應改革後業務轉型發展需要,保障各項業務高質量運行。

五、貫徹實施

地震臺站改革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面廣,事關重大。各單位黨組(黨委)要切實履行臺站管理主體責任,局機關相關內設機構要全面履行職責,抓住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積極穩妥推進,確保《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領導臺站改革的責任機制,在強化黨組(黨委)負總責的前提下明確責任分工,在加強總體謀劃、整體推進前提下細化目標任務,研究制定具體措施,強化政策保障和資源調配,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緊迫感,有力有序協調推進臺站改革。

二是抓好試點示範。重視發揮改革試點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試點先行,分步驟穩步推進。科學評估改革各項任務進展及成效,剖析問題、分析原因,及時整改完善,做到目標明確、任務具體、切實可行。

三是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充分發揮基層臺站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加強地震臺站改革工作宣傳解讀力度,增進地震臺站人員對改革工作的瞭解、理解和支持,及時回應職工關切,最大限度激發和調動地震臺站職工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推動地震臺站改革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來源:中國地震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