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家鄉味,懷念趕集時


在農村有一種鄉愁叫“趕集”。

—— 題記

滿滿家鄉味,懷念趕集時

當城裡人隔三差五的逛一次超市貯存生活所需的各種物資時,在淳樸的鄉村裡卻依然保留著五天一場的“趕集”習俗。我經常站在自家的屋頂上,俯視著這個村莊的山川和溪流、田地和樹林、街道與房屋。如果是在趕集的時候,便可看到密密麻麻的人流,也可聽到集市上的吆喝聲和此起彼伏的討價還價。趕集前一天,大家都會提前商量好,第二天早晨起的很早,三五成群的一起歡歡喜喜地出門,大家都開開心心地邊逛邊聊。

滿滿家鄉味,懷念趕集時

趕集之日,方圓一二十里甚至更遠的村民都會來到這裡,集市上好象湧動著一條不大不小的河流,成為我的家鄉的獨特風景。平常出來趕集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男人、中年婦女和小孩,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了。於是,集市上便沒有從前人聲鼎沸的盛況。

滿滿家鄉味,懷念趕集時

因為集市的緣故,使原先並不那麼寬敞的街道顯得又窄了許多,臨街店鋪的主人會把貨物擺到店面以外的通道上,熱情的招呼十里八鄉的鄉親們。

滿滿家鄉味,懷念趕集時

趕集時總會看到有人在一個個小攤前,拿起一件東西瞧一瞧,問一問價,卻並不買,一看便知是懂得生活的當家人。也有匆匆忙忙,也不討價還價,買好就走的,還有一部分婦女帶著小孩來逛集市,一旦路過好吃的好玩的攤點,小孩便會向著大人咿咿呀呀的撒起嬌來。真正賣自家種的蔬菜水果的是那些五六十歲的農人,販賣各種自家種的蔬菜和山上採摘的中藥花卉等等。

滿滿家鄉味,懷念趕集時

農村集市其實是農村市場經濟的一個歷史縮影,農副產品的產量與價格,不僅反映了物價水平,也涉及到農民的積極性與收入,關係著農民的生活。雖然現在購物的途徑變多了,人們對於各種物資沒有以前那麼匱乏了,集市比起十幾年前也多了些現代氣息,少了許多古樸風情,但趕集的那些日子依然是農人們歡喜雀躍的日子。

滿滿家鄉味,懷念趕集時

在村裡,趕集是人們的尋寶活動,大家會根據自家的需求,採購些物美價廉的物品,很多時候也是農村生活的一種樂趣所在。為生計,在這裡,很多農民會將自家的山貨,大老遠的拉過來賣,集市成了老百姓敞亮的窗口,我希望今後我們的集市可以走出自己的特色,讓老百姓真正的發家致富。往後在集市上可以看到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產品,歷史悠久的傳統小吃,更多的是農人眼裡的喜悅和一張張歡快的笑臉。

滿滿家鄉味,懷念趕集時

滿滿家鄉味,懷念趕集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