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首個!北海“零排放”項目!

4月20日上午,廣西首例海養類“零排放”圈養綠色高效循環養殖技術投苗儀式在合浦縣黨江鎮漁江村舉行。一種革新傳統池塘養殖模式的新技術率先在該村進入實踐養殖階段。

廣西首個!北海“零排放”項目!

在黨江鎮漁江村安農公司“零排放”圈養模式推廣示範基地, 1000尾東星斑魚和60000尾南美白對蝦幼苗分別被投放到指定的四個圈養桶和池塘內。“零排放”圈養模式主要包括圈養系統、增氧系統、集排汙系統、循環水系統和人工溼地廢水處理系統五個系統。它最大的核心是集中排汙,它能及時有效地收集魚類代謝物和殘剩飼料,改善水質,確保池塘良性循環,實現養殖廢水零排放,同時為魚、蝦養殖提供穩定的環境。

廣西首個!北海“零排放”項目!

廣西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員 劉旭佳

廣西首個!北海“零排放”項目!

經過了一定時間的這個沉澱以後,這個殘洱和糞便可以收集起來,可以用來養殖泥蟲。經過這三級生物處理之後,脫氮除磷就可以零排放回到我們的池塘當中。

廣西首個!北海“零排放”項目!

據介紹,目前合浦現有蝦塘、魚塘共有13萬多畝,水產養殖成了當地一大支柱產業。但傳統的池塘養殖不同程度地存在養殖水環境劣化、病害頻發、養殖效率不高、產品質量不安全等諸多問題,制約了水產業可持續發展,池塘養殖傳統技術模式的轉型升級已成為一種迫切的需要。

廣西首個!北海“零排放”項目!

合浦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 、水產養殖高級工程師 黃德生

廣西首個!北海“零排放”項目!

今天我們這個零排放圈養,就是通過圈養,把我們養殖品種的糞便,大量收集起來,通過調控,收集的糞便,也可以通過水池處理,重新回到池塘中循環利用,這對於改善養殖方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廣西首個!北海“零排放”項目!

“零排放”圈養綠色高效循環養殖技術由華中農業大學研發,該技術入選農業農村部2019年十大引領性農業技術。一整套圈養設施設備只佔池塘10%的面積,而它的產量卻高達普通養殖模式的數倍,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它的引進和推廣,將為合浦當地水產養殖業注入一股新活力。

廣西首個!北海“零排放”項目!

中共合浦縣黨江鎮黨委書記 張曦

廣西首個!北海“零排放”項目!

我們一直在探索一種高效、低汙染的養殖方式,今天我們引進華中農業大學,同安農公司在這裡建立一個零排放圈養養殖基地,我相信這個基地的引進,將為我們黨江的養殖致富走出一條新的路子,助力我們的鄉村振興!

廣西首個!北海“零排放”項目!

來源 | 合浦發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