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送9歲兒子回農村學習!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要學會“狠心”

一、

父母的愛,應該理智一點,要明白所有的“狠心”都是愛的根源。

鄰居9歲的兒子,是小區裡有名的三不會——不會洗衣服、不會洗碗、不會做飯,甚至連頭也不會洗。而孩子母親的觀點是,做這些幹什麼,好好讀書就好了,其他的做母親的給他搞定。

確實,鄰居專職為了這個孩子在家,時間都用來照顧孩子了。可是當母親不在身邊時,孩子只能點外賣。

有一次,父母不在家,孩子又不想吃外賣,於是自己打開煤氣想炒雞蛋飯吃,可是當把油倒進鍋裡,油都冒煙時,孩子的雞蛋還沒打好。轟的一聲,油燃了起來,幸虧當時物業有事巡邏到他家,才沒釀成嚴重的後果。

瞬間這件事在小區裡傳開了。孩子的母親不以為然,覺得孩子還小,以後不離開孩子就好了。可是孩子的父親卻很生氣,“九歲了,馬上十歲的孩子,什麼都不會。我跟他一樣大的時候,已經去地裡背玉米,種莊稼了,他現在什麼樣子,連頭也不會洗。”

於是思量過後,孩子的父親決定把孩子送回鄉里,讓他在鄉里上學。孩子聽了又哭又鬧,而父親卻毫不留情地說,“你生活可以自理的時候,你再回來,否則一直在那邊上學。”

“真狠。”孩子的母親和很多鄰居這樣評價到,但是如果不狠,這孩子以後將會成為什麼樣子?會不會成為母親懷中的“巨嬰”?

其實,哪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可是有時候越愛,就越要學會對他狠一點。這種狠,就是要有讓他自己去成長的魄力,不要怕他吃苦、吃虧,怕他受挫,越是如此,長大的他越是堅韌。

父親送9歲兒子回農村學習!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要學會“狠心”

二、

在網上看了一個故事。父親和一個有著孩子的女子結為夫妻,那女子還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了自己家。

女子和別人嘴裡的後媽完全不一樣,對他千般寵,萬般寵,只要他不想做的事兒,不想要的東西,從來不說不。人們都說這是世上見過的最好的後媽。

可是,漸漸地,孩子長大了,到了上學的年齡。在開始的年歲裡,是父親強制著要他上學,他不喜歡,認為上學不自由,也不喜歡寫作業。並把這些告訴了後媽。後媽並不責備他,還想辦法幫助他把作業完成。

漸漸地,年級越來越高,到高中的時候,他很多課程都不會,對學習的熱情越來越淡。甚至厭惡,最後輟學回家。

很多人以為,不喜歡讀書,可以做很多事。可是,他回家就坐著打遊戲,什麼都等著父母為自己準備,完全成人們說的體格上的大人,心裡上的孩子。而此時,後媽的孩子成績不斷提升,最後考上了好大學。

所以有人說,當注入更多的愛時,就是失去的開始,給予太多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失去。這種失去,就是在父母的寵當中完成的,於是有人提出一個詞“寵殺”。而作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孩子的教育,千萬不能過於寵,有時候狠一點,反而是對孩子的負責和愛。

父親送9歲兒子回農村學習!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要學會“狠心”

三、

你可記得,“天下第一懶人”——楊鎖?那個從小被父嬌生慣養的孩子,出門父母用擔子挑著,父母從不讓他洗衣服,父母好像窮盡一生,都不能表達對他的愛。可是這個被父母寵上天的孩子,卻在父母雙亡後的一個冬天,餓死在了家裡,那時候他僅23歲。

根據當時村民們的說法,他本可以不餓死的。可是村民們給他吃的,放臭了他也不會自己做來吃。當地一位曾經幫過這個小夥子的村民說,"那麼大的人了,你給他飯吃,他都想讓你直接喂到他的嘴裡。"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一定能讓你的孩子不幸嗎?對他百依百順!這就是楊鎖的悲劇所在。百依百順,把他們能給的所有都給了孩子,可是最終的結局,父母變成了生物上的父母,而精神上,卻讓孩子離得越來越遠,讓孩子不懂得何為精神存在。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裡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有格局的父母,才能狠下心,為孩子的將來籌謀。俗話說,教育裡,父母是因,孩子是果。怎麼讓孩子變得優秀,成為獨立擁有人格魅力的人,還要看父母放得下多少,捨得多少,狠得下多少。

父親送9歲兒子回農村學習!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要學會“狠心”

四、

有一次聽到小孩子聊天說,你父親太狠了,竟然讓你一個人去北京。其實,這個時候,我倒覺得這個父親,做得對。

然而這裡的狠心不是常常我們說的心地殘酷,而是能夠在孩子的面前,能夠放得下,放得開,並收得回。所謂放得下,便是面對孩子,能夠放下,不要緊張孩子受傷,給孩子足夠的空間,瞭解孩子,讓他去搏;所謂放得開,就是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有所選擇,面對孩子的選擇,孩子的追夢,作為父母,要放開他們,讓他們去尋求更廣闊的舞臺;而收得回,則是要求父母,不能太放縱孩子,在給孩子空間、舞臺的同時有一個度,給他們正確的引導,從而防止孩子走彎路。

父親送9歲兒子回農村學習!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要學會“狠心”

放得下,讓孩子受點傷,學會保護自己

二姐的孩子才初中,暑假到我家來的時候,我告訴她,我要她學做飯。她問我為什麼,我給她的回答是,學做飯並不是去伺候任何一個人,而是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你還可以證明你可以照顧自己。孩子聽了很認可,但是她告訴我,在家裡,父母都不讓她切菜的,總害怕菜刀會傷到她。

其實這就是二姐的放不下,害怕孩子受傷的心理,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作為父母的我們,誰又能保證孩子一輩子不受傷害,哪個父母又能保證,自己能保護自己的孩子一生?

父親送9歲兒子回農村學習!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要學會“狠心”

放得開,孩子的路終歸需要自己去完成,父母只能陪伴

當孩子為了夢想,要遠走他鄉時,父母最捨不得的就是離別。身邊很多父母,為了不讓孩子離自己太遠,在孩子考大學時,總是讓孩子填了離家近的學校。有時孩子本可以去自己夢想的城市,或者夢想的學校的,可是父母的干涉,讓孩子未能去。我大學的同學就是最好的例子,本來可以上985的省外學校,可是母親給他限制了,要他一定要留在本省,結果得了一個二本院校。

父母與孩子,終會要分開獨立的那一天。比如他有了自己的家,再比如,他有了自己的孩子。那個時候,難道作為父母的我們,還放不開嗎?我們能做的就是陪著他,看著他幸福。

父親送9歲兒子回農村學習!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要學會“狠心”

收得回,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在正確的人生軌跡中運行

萬事有個度。在孩子未成年時期,他們的心智,對世界的認真有著一定的偏差,這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便不能把韁繩放開、放遠。這就像放風箏一樣,必須有一根繩子,風箏才能越來越平穩的高飛。而這根繩,便掌握在父母的手裡。

父親送9歲兒子回農村學習!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要學會“狠心”

放得開、放得下、收得回的同時,父母還要學會挫折教育、責任教育

現在很多孩子能接受成功的喜悅,卻經受不起挫折的打擊。而作為父母,在此時就要學會,讓孩子多嘗試,不要害怕孩子失敗,而應該讓孩子學會面對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經歷過失敗的孩子才會更有韌性,面對人生中的更多風浪和挫折。

而責任,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的一種品質,當孩子犯錯時,不要一心維護孩子,幫孩子辯解,而應該讓孩子自己學會去承擔。有的父母孩子傷了人,總是替孩子出面,“一句孩子太小。”就認為解釋了孩子的錯誤,其實這是在幫孩子逃避錯誤。你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無論自己有多大,只要自己錯了,那就錯了,自己傷了人,就出來道歉,自己做錯事,就勇於承擔認錯。

我們一定要明白,躲在父母羽翼背後的孩子,長不成參天大樹,只有經歷風雨,才能堅韌,不斷向上。

【寶寶那些事:世界500強職業女性,職場寶媽分享的育兒寶典,與萬千父母一起關注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