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送9岁儿子回农村学习!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要学会“狠心”

一、

父母的爱,应该理智一点,要明白所有的“狠心”都是爱的根源。

邻居9岁的儿子,是小区里有名的三不会——不会洗衣服、不会洗碗、不会做饭,甚至连头也不会洗。而孩子母亲的观点是,做这些干什么,好好读书就好了,其他的做母亲的给他搞定。

确实,邻居专职为了这个孩子在家,时间都用来照顾孩子了。可是当母亲不在身边时,孩子只能点外卖。

有一次,父母不在家,孩子又不想吃外卖,于是自己打开煤气想炒鸡蛋饭吃,可是当把油倒进锅里,油都冒烟时,孩子的鸡蛋还没打好。轰的一声,油燃了起来,幸亏当时物业有事巡逻到他家,才没酿成严重的后果。

瞬间这件事在小区里传开了。孩子的母亲不以为然,觉得孩子还小,以后不离开孩子就好了。可是孩子的父亲却很生气,“九岁了,马上十岁的孩子,什么都不会。我跟他一样大的时候,已经去地里背玉米,种庄稼了,他现在什么样子,连头也不会洗。”

于是思量过后,孩子的父亲决定把孩子送回乡里,让他在乡里上学。孩子听了又哭又闹,而父亲却毫不留情地说,“你生活可以自理的时候,你再回来,否则一直在那边上学。”

“真狠。”孩子的母亲和很多邻居这样评价到,但是如果不狠,这孩子以后将会成为什么样子?会不会成为母亲怀中的“巨婴”?

其实,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可是有时候越爱,就越要学会对他狠一点。这种狠,就是要有让他自己去成长的魄力,不要怕他吃苦、吃亏,怕他受挫,越是如此,长大的他越是坚韧。

父亲送9岁儿子回农村学习!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要学会“狠心”

二、

在网上看了一个故事。父亲和一个有着孩子的女子结为夫妻,那女子还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了自己家。

女子和别人嘴里的后妈完全不一样,对他千般宠,万般宠,只要他不想做的事儿,不想要的东西,从来不说不。人们都说这是世上见过的最好的后妈。

可是,渐渐地,孩子长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在开始的年岁里,是父亲强制着要他上学,他不喜欢,认为上学不自由,也不喜欢写作业。并把这些告诉了后妈。后妈并不责备他,还想办法帮助他把作业完成。

渐渐地,年级越来越高,到高中的时候,他很多课程都不会,对学习的热情越来越淡。甚至厌恶,最后辍学回家。

很多人以为,不喜欢读书,可以做很多事。可是,他回家就坐着打游戏,什么都等着父母为自己准备,完全成人们说的体格上的大人,心里上的孩子。而此时,后妈的孩子成绩不断提升,最后考上了好大学。

所以有人说,当注入更多的爱时,就是失去的开始,给予太多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失去。这种失去,就是在父母的宠当中完成的,于是有人提出一个词“宠杀”。而作为父母的我们,面对孩子的教育,千万不能过于宠,有时候狠一点,反而是对孩子的负责和爱。

父亲送9岁儿子回农村学习!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要学会“狠心”

三、

你可记得,“天下第一懒人”——杨锁?那个从小被父娇生惯养的孩子,出门父母用担子挑着,父母从不让他洗衣服,父母好像穷尽一生,都不能表达对他的爱。可是这个被父母宠上天的孩子,却在父母双亡后的一个冬天,饿死在了家里,那时候他仅23岁。

根据当时村民们的说法,他本可以不饿死的。可是村民们给他吃的,放臭了他也不会自己做来吃。当地一位曾经帮过这个小伙子的村民说,"那么大的人了,你给他饭吃,他都想让你直接喂到他的嘴里。"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能让你的孩子不幸吗?对他百依百顺!这就是杨锁的悲剧所在。百依百顺,把他们能给的所有都给了孩子,可是最终的结局,父母变成了生物上的父母,而精神上,却让孩子离得越来越远,让孩子不懂得何为精神存在。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里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格局的父母,才能狠下心,为孩子的将来筹谋。俗话说,教育里,父母是因,孩子是果。怎么让孩子变得优秀,成为独立拥有人格魅力的人,还要看父母放得下多少,舍得多少,狠得下多少。

父亲送9岁儿子回农村学习!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要学会“狠心”

四、

有一次听到小孩子聊天说,你父亲太狠了,竟然让你一个人去北京。其实,这个时候,我倒觉得这个父亲,做得对。

然而这里的狠心不是常常我们说的心地残酷,而是能够在孩子的面前,能够放得下,放得开,并收得回。所谓放得下,便是面对孩子,能够放下,不要紧张孩子受伤,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了解孩子,让他去搏;所谓放得开,就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会有所选择,面对孩子的选择,孩子的追梦,作为父母,要放开他们,让他们去寻求更广阔的舞台;而收得回,则是要求父母,不能太放纵孩子,在给孩子空间、舞台的同时有一个度,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从而防止孩子走弯路。

父亲送9岁儿子回农村学习!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要学会“狠心”

放得下,让孩子受点伤,学会保护自己

二姐的孩子才初中,暑假到我家来的时候,我告诉她,我要她学做饭。她问我为什么,我给她的回答是,学做饭并不是去伺候任何一个人,而是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还可以证明你可以照顾自己。孩子听了很认可,但是她告诉我,在家里,父母都不让她切菜的,总害怕菜刀会伤到她。

其实这就是二姐的放不下,害怕孩子受伤的心理,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作为父母的我们,谁又能保证孩子一辈子不受伤害,哪个父母又能保证,自己能保护自己的孩子一生?

父亲送9岁儿子回农村学习!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要学会“狠心”

放得开,孩子的路终归需要自己去完成,父母只能陪伴

当孩子为了梦想,要远走他乡时,父母最舍不得的就是离别。身边很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离自己太远,在孩子考大学时,总是让孩子填了离家近的学校。有时孩子本可以去自己梦想的城市,或者梦想的学校的,可是父母的干涉,让孩子未能去。我大学的同学就是最好的例子,本来可以上985的省外学校,可是母亲给他限制了,要他一定要留在本省,结果得了一个二本院校。

父母与孩子,终会要分开独立的那一天。比如他有了自己的家,再比如,他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个时候,难道作为父母的我们,还放不开吗?我们能做的就是陪着他,看着他幸福。

父亲送9岁儿子回农村学习!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要学会“狠心”

收得回,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在正确的人生轨迹中运行

万事有个度。在孩子未成年时期,他们的心智,对世界的认真有着一定的偏差,这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便不能把缰绳放开、放远。这就像放风筝一样,必须有一根绳子,风筝才能越来越平稳的高飞。而这根绳,便掌握在父母的手里。

父亲送9岁儿子回农村学习!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要学会“狠心”

放得开、放得下、收得回的同时,父母还要学会挫折教育、责任教育

现在很多孩子能接受成功的喜悦,却经受不起挫折的打击。而作为父母,在此时就要学会,让孩子多尝试,不要害怕孩子失败,而应该让孩子学会面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经历过失败的孩子才会更有韧性,面对人生中的更多风浪和挫折。

而责任,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一种品质,当孩子犯错时,不要一心维护孩子,帮孩子辩解,而应该让孩子自己学会去承担。有的父母孩子伤了人,总是替孩子出面,“一句孩子太小。”就认为解释了孩子的错误,其实这是在帮孩子逃避错误。你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无论自己有多大,只要自己错了,那就错了,自己伤了人,就出来道歉,自己做错事,就勇于承担认错。

我们一定要明白,躲在父母羽翼背后的孩子,长不成参天大树,只有经历风雨,才能坚韧,不断向上。

【宝宝那些事:世界500强职业女性,职场宝妈分享的育儿宝典,与万千父母一起关注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