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曾震驚全國的“國考第二名千里投毒陷害第一名”

一案,於2019年年末一審宣判,主犯王麗(化名)獲刑 8個月並處罰金1萬元。

“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時隔太久,可能大家已經不太記得具體案情了,給大家簡單整理了一下:

王麗,2018年公務員綜合成績第二名。但由於目標單位只招一人,她決定鋌而走險,向遠在北京的第一名秦女士“投毒”。

她僱傭了一名男子肖某到秦女士的公司應聘,隨後肖某騙秦女士喝下放了毒品的水,並且在她的電腦鍵盤下藏了一袋毒品,然後舉報了秦女士。公安人員隨即將秦女士控制。

王麗以為第一名違規了,自己就可以順利進入單位。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王麗和肖某的伎倆最終沒能逃出警察叔叔火眼金睛,王麗黃粱夢碎。

本來有大好前程的王麗,因為嫉妒,斷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

不要以為只有大人才會嫉妒,其實很多人的嫉妒心都是從童年時期養成的。

嫉妒是孩子成長的毒藥,如果不好好引導,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嫉妒,使人失去理智

嫉妒,是一種迫害的傾向,而且通常包括著瘋狂在內。

浙江台州小張和倆好友的高考志願被篡改。令人吃驚的是,篡改志願的人居然是倆人的好朋友陳某。究其原因,是陳某自己沒考好,擔心被取笑,於是就篡改了他們的志願。

“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其實這是嫉妒心在作怪。

心理學上是這樣解釋,嫉妒心理產生的前提條件:共同需要和個體差異,由於個體能力的差異導致了同樣的動機,產生不同的結果。這種不平衡是引發嫉妒的直接根源。

也就是說,人的差異是造成嫉妒的最根本原因。

自己沒的,若別人有,那就會心生恨意。

去年有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新聞:未滿13歲女孩小覃因為妒忌同學美貌,將其殺死並碎屍,殘忍到令人無法相信。

小覃和小周是同班同學,又是鄰居,平時關係特別要好。就因為同學說她長得胖,不如小周漂亮,嫉妒使她懷恨在心,產生邪惡的念頭。

小覃本可以通過積極鍛鍊,讓自由變得苗條,而她卻因為嫉妒,做出這麼瘋狂的事。

法國思想家拉羅什福科在《道德箴言錄》裡說:“嫉妒是萬惡之源,懷有嫉妒心的人是不會有絲毫同情心的。”

嫉妒真的是個瘋狂的魔鬼,它能讓人失去理智,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嫉妒是把雙刃劍,傷人傷已

15歲的小肖家住在頂層6樓,由於沒有電梯,天氣又熱,每天爬樓讓他十分難受。

一天,他去朋友家,朋友家住8樓,有電梯上下樓很方便。想著自己每天都要爬樓,而人家卻有電梯乘坐,心裡不舒服。

於是,他將手裡飲料倒進電梯觸摸屏的位置。

他這一倒,整棟樓的居民,17天都無法乘電梯了。而他的父母也要付出7000元購買零件的錢。

“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嫉妒帶來的後果,從來都是傷人不利己,“殺人一萬,自損三千”。

電影《贖罪》中,少女時期的布里奧妮對管家的兒子羅比暗生情愫。當她知道姐姐塞西和羅比的戀情後,她的內心就被嫉妒吞噬著。

在嫉妒心的作祟下,她產生了報復的想法。當表姐被強暴,她立刻指認了羅比做的。最終,導致姐姐和羅比喪命於戰火中。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布里奧妮一直為此感到內疚和惶恐。她用漫長的餘生開啟了贖罪之旅。可是,不管她怎麼內疚,姐姐和羅比卻永遠都回不來。

“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遇見上帝。上帝說:現在我可以滿足你任何的一個願望,但前提就是你的鄰居會得到雙份的報酬。那個人非常高興。

但他轉念又想:如果我得到一份田產,我鄰居就會得到兩份田產了;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鄰居就會得到兩箱金子了......

越想越不開心了,他實在不甘心就這麼讓鄰居比自己富有。最後,他一咬牙:“哎,你挖我一隻眼珠吧。”

一個人為了不讓別人得到好處,寧可傷害自己。你可別笑他傻,很多人都曾因為嫉妒不自覺地傷害自己。

英國詞典編輯家托馬斯·富勒說:妒忌使他人和自己兩敗俱傷。

嫉妒是把雙刃劍,在傷害他人的同時,也會把自己帶入深淵。

“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孩子對嫉妒的態度來自父母的引導

嫉妒造成的後果是難以估計的。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要教孩子如何面對嫉妒。

關於嫉妒,有個最著名的“龍蝦理論”:

一個裝滿龍蝦的桶裡,只要有龍蝦往外爬,當快爬出桶外時,就會有其他龍蝦把它往下扯——我出不去,你也別想出。

嫉妒並不是一種罪惡;但如果嫉妒過了火,燒掉了你的理智傷害了他人,那就是罪惡。家長做好以下幾點,就能讓孩子化嫉妒為動力,避免孩子發生因嫉妒而導致的錯誤。

  • 樹立孩子自信心

人生不是賽場,無須時刻跟他人比較,更不需要事事爭第一。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他是獨一無二的,不要跟別人比較。即使考了最後一名,但他有他的優點,他依然是父母手心裡的寶。

女兒班上有個同學,學習成績是班上的中下,可是畫畫特別好,每次繪畫比賽都能拿獎。

孩子媽媽說,她從來不拿孩子和別人對比,她告訴孩子:“在我們心底你永遠都是最棒的,做你自己就好了。”

當知道孩子愛繪畫,他們夫妻給予鼓勵和支持。

“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這本書中說道:孩子小,他們對自我的評價更多源自親近人的評價。

不打擊孩子,給孩子自信,才能讓孩子心理更健康。

  • 給孩子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嫉妒。

有二胎的家庭,大寶會覺得二寶奪走了父母的愛,這種不安全的感覺讓他們產生嫉妒。

大寶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可能會做出一些讓人討厭的舉動,比如打二寶、不吃飯、破壞東西等。

教育學家簡·尼爾森說:孩子的行為方式所達到的效果往往與其目的背道而馳。

父母應該和孩子共情,給孩子安全感。只要你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嫉妒就無處安放。

“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 化嫉妒為動力

曾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個搏擊高手地去參加錦標賽,本來是志在必得,結果卻落敗。他有點憤憤不平,找到師傅問原因。

師傅只在地上劃了一條線,要他在不擦掉這條線的情況下,設法讓這條線變短。搏擊高手錶示無法做到。

師傅輕輕地在那條線的旁邊又畫了一道更長的線。


原來那條線瞬間變短了許多。

師父說:“要戰勝你的對手,不能指望別人變‘短’,而是要使自己變‘長’。只有你強於對方,你才能夠成為勝利者。”

深以為然。

若想贏得對手,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

要讓孩子知道,與其花時間千方百計地算計別人,不如把時間花在努力提升自己上。讓嫉妒成為動力,促進他們的上進心。

“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嫉妒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情緒,它和上進之間,只差了一個領路人。而父母就是孩子的領路人。

孩子有嫉妒心是正常現象,好好引導就可以成為動力。從小就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

美國心理學家艾麗卡·雷斯切爾在《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一書中這樣寫:

父母要向孩子強調,成功的定義是,自己不斷努力以及取得一點一滴的個人進步,而不是與他人的成就進行比較。

心理學家van de Ven ,2015年曾提出過“善意嫉妒”理論:

增加得到嫉妒目標所有物的渴望,但不會產生惡意嫉妒的敵意,這其實是一種追求進步的動力!

嫉妒心對於孩子的自我成長,其實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它能幫助孩子突破認知的侷限,更加嚮往進步,關鍵看我們怎麼對待它。

願我們的孩子不但有上進心,又有陽光照耀他人。

“國考”榜眼投毒狀元:如何從小扭轉“善意嫉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