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科技一季度業績環比大幅提升 展現全球行業龍頭實力

4月28日晚間,TCL科技披露2020年一季報,以重組後同口徑計,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7.4億元,同比增長15.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1億元,同比下降 46.9%,環比增長3.7億元。

  公告顯示,今年年初供需兩側同步改善驅動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向好,面板產品價格溫和回升以及TCL華星極致效率效益優勢,驅動大尺寸業務環比顯著改善。TCL華星大尺寸化單季度實現盈利,環比實現扭虧。

  但由於海內外疫情影響,商業停滯和消費需求下降導致行業改善速度減緩。面對疫情影響,TCL科技堅定落實既定經營戰略,嚴格執行極致控本增效,以領先的效益效率應對經濟波動和行業調整。同時,抓住危機中的機遇深化大尺寸產品創新,推動家庭大屏為核心應用的多場景IoT生態建設。

  “黑天鵝”疫情波及全球,TCL華星大尺寸面板逆境顯彈性

  自2019年年底以來,大陸面板廠商由於規模效應及聚集效應,更具備低成本和高盈利性,與此同時由於長期虧損,退出LCD產能已成為韓國廠商及部分落後產線項目的既定規劃且有加快跡象。此外,未來兩三年新產能釋放有限,供需關係呈現緩和平衡態勢。因此,在經過最長週期的下行之後,於2019年年底產業底部確認,價格從底部開始翻轉。

  記者瞭解發現,自去年年底以來,大尺寸TV面板產品價格環比穩步上升。群智諮詢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份,32吋、50吋、55吋、65吋和75吋對應價格分別為38美元、90美元、114美元、178美元和291美元,整體相較於2019年底約6%至15%的價格漲幅。

  然而,“黑天鵝”新冠疫情突如其來,讓原本呈現底部反轉的半導體顯示產業回暖速度放緩。據瞭解,面板產業在2月份開始由於疫情影響,如LGD部分廠商在內主動下調產線稼動率,導致大尺寸面板整體出貨量有所下行。

  有消息顯示,受疫情及電視等上游應用需求影響,三星顯示和LGD在2020年一季度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三星顯示方面,預計一季度虧損3.78億美元;LGD方面,一季度虧損2.93億美元。

  反觀TCL華星,在疫情衝擊下卻體現出較強的經營韌性。報告顯示,TCL華星克服困難和挑戰,發揮管理優勢,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實現產品銷售面積72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3%,實現營業收入91.4億元,同比增長25.3%,EBITDA 21.9億元,同比增長6.15%。

  值得注意的是,TCL華星大尺寸產品在報告期內,t1、t2、t6產線維持滿銷滿產,出貨面積和出貨量為688萬平方米和1,191.2萬片,分別同比增長58%、27%,顯著優於行業整體水平。受益於大尺寸顯示面板價格回升,實現營業收入61.9億元,同比增長44.6%,加之規模效應及高效的經營效益效率,環比顯著改善,實現單季度盈利。

  有業內人士透露,TCL華星大尺寸面板產品逆勢增長,源於兩方面:

  一是企業本身長期的管理精細、產線自動高效化、成本合理管控,高效的經營效益效率為TCL華星在疫情中賦能競爭優勢。報告顯示,TCL華星2月份LCD電視面板出貨量和出貨面積以18.8%和19.6%的份額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液晶電視面板供應商,其中32吋、55吋產品份額全球第一,65吋、75吋產品份額全球第二。

  二是大尺寸LCD市場格局供需關係趨緩,面板價格回升所致,目前來看由於受疫情影響實際上行業毛利率仍未恢復到正常水平,預計在二季度之後隨著需求回升,面板價格有望重啟回升,TCL華星受益更為顯著。

  需求只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受疫情影響,特別是2月,3月全球疫情蔓延,全球市場經濟活動停滯,這期間企業及消費者更傾向於現金為王。與此同時,由於商業停滯,導致大型體育活動、商務活動均延遲推進。

  近年來,體育賽事已經成為家電企業打開市場、提升銷量的重要賽場之一,今年更是體育“大年”,擁有像奧運會、歐洲盃等全球頂級的重要賽事。但是體育賽事的延期,使得2020年全球電視產業增量預期落空。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集邦諮詢(TrendForce)發佈的數據(預估)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電視出貨量為4,460萬臺,同比下降10.57%,環比下降32.3%;國內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彩電市場銷量規模共計995萬臺,同比下降20.1%;零售額規模238億元,同比下降33.9%。

  相關人士表示,預計市場需求影響要到下半年方能逐步恢復,2020年電視市場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在此背景下,產業將呈現出迴歸價值、創新、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趨勢。由於疫情影響,將長期催生家庭智屏、電競顯示、教育白板、會議白板等內容載體與主要交互界面的長期需求。報告顯示,報告期內TCL華星深化與戰略客戶合作,共同推出大尺寸“智屏”、“智慧屏”等交互產品,共同推動家庭大屏為核心應用的多場景IoT生態建設。

  儘管2020年大尺寸產品面臨終端下游電視的下降可能性,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疫情逐漸緩和及2021年歐洲盃、奧運會的重啟,以及5G應用普及催生的多場景應用規模化需求,大尺寸面板產品將出現“量價齊升”的態勢,需求或許“遲到”,但不會“缺席”。

  整合大幕開啟,市場格局加速重構

  3月31日,韓國面板巨頭三星顯示(SDC)宣佈在今年年底前退出LCD市場,並將專注於擴大其QD-OLED業務。繼LGD之後,三星顯示也正式退出LCD面板市場。據信達證券研報統計,LGD和三星顯示在年底前關停其所有的LCD TV產線,二者將合計退出308.92萬平方米/月的產能,相當於全球總產能的21.58%。

  相關人士表示,當下韓國廠商LCD產能退出是既定戰略,不會因為價格回暖的影響而延後或改變計劃,同時在疫情的影響下,其推出速度有可能進一步加快,韓國LCD產能退出節奏及退出幅度預計會遠超市場預期。

  CINNO Research研究認為,三星顯示此次提前關廠,意味著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將從中韓競爭加快轉向中國大陸兩強(TCL華星、京東方)集中。全球7代以上LCD產線中,中國大陸廠商的產能面積佔比將從2019年的44.8%,進一步提高至2020年53.3%,隨著三星顯示關廠逐步完成,到2021年,這一比例還將躍升至65.3%。

  因此,儘管短期需求受疫情影響,但是新增產能與退出產能存在較大的供給缺口,預計在疫情得到控制後,下游回暖有望給面板價格上漲埋下伏筆。

  實際上,整合大幕的開啟驅動著全球LCD市場格局重構。具備相對競爭優勢和資源積累的領先企業,更能把握產業併購重組的機會。

  目前顯示產業處於關鍵窗口,疫情、技術迭代、規模競爭等驅動產業格局加速重構。實際上,半導體顯示產業併購及產業重構符合規律,早期東亞顯示產業興起之後,中國臺灣地區、韓國日本都曾發生整合和重組。

  近期市場消息,三星蘇州8.5代LCD面板生產線項目以及華東科技(000727,股吧)醞釀出後南京中電熊貓產線。在“大魚吃小魚”的商業整合規律下,目前市場上最具併購實力無疑是大陸面板龍頭廠商TCL華星和京東方。有消息稱,三星顯示擁有蘇州8.5代產線60%的股份,而華星光電持有10%的股份,一些市場觀察人士表示,三星顯示可能會將其所持的股份出售給TCL華星。

  相關人士表示,未來中國大陸面板兩強TCL華星和京東方預計將佔據全球LCD市場份額一半,LCD無疑將進入“中國時代”,集中度提升驅動競爭格局的優化,有益於產業良性競爭。

  因此,在低效產能退出及明年需求回升的背景下,大尺寸面板產品有望迎來量價齊升的態勢,且TCL華星在此階段性困難的背景下呈現的逆勢增長,理應有信心相信TCL華星受益量價齊升“紅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