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從家裡的窗戶向東南邊望去,海水正慢慢退去。


一個壯碩的山東漢子穿起長長的水靴,拿起水桶、叉子出門了。步行五分鐘後,黑黢黢的礁石已經近在眼前,不知道今天的海灘裡,會給他怎樣意外的賞賜。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礁石下藏著一隻螃蟹,水窪裡拾到一個海螺,泥沙裡挖出幾十個蛤蜊,運氣好的時候,還會發現難得一見的海星、八爪魚和皮皮蝦。


這是張遠在山東日照的普通一天,對從小生活在黃海邊的人來說,趕海已經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也最值得向外地人炫耀。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太陽對黃海之濱的日照是有私心的,20多公里的漫長黃金海岸,常年沉浸在陽光的懷抱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初次來這裡的人根本看不出這是一座北方城市。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既有著山東人粗獷豪放的地域性格,也被幾千年的海風賜予了恬淡安然的生活態度。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有一種快樂叫趕海

每月陰曆的初一和十五前後,海水會退大潮,趕在潮落的時候,到海岸的灘塗和礁石上“發掘”海產品,是日照人最難得的快樂時光。


農曆四月初一的晌午,潮水已經離開岸邊幾百米,因為海水退得快,貝類等行動遲緩,當海水退下去的時候這些海洋生物就被擱置在沙灘上了。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這個時候,男女老少會全家動員,拿起趕海專用的耙子,在海岸邊忙碌起來。三五成群的孩子,頭髮花白的老人,童心未泯的情侶,一個個左右開工,樂此不疲。


在日照,一年四季都可以趕海,但是因為每天潮汐時間不同,所以在趕海之前,要留意當天的潮汐表。這樣不僅可以選擇在最佳時間體驗趕海,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證在漲潮前返回岸邊,確保安全。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一般情況下,最高潮後的兩三個小時是最適合趕海的時候。出發前要帶好鏟子、夾子、水桶等工具,戴好手套,條件允許可以穿上水靴。


退潮後的泥沙裡,蛤蜊會偷偷鑽在裡面,因為需要呼吸,所以它們會在沙灘表面留有小氣孔。在氣孔密集的地方用耙子輕輕翻幾下,就會觸碰到蛤蜊堅硬的外殼。用海水沖洗一下,露出漂亮的各色花紋,小孩子會突然高興地歡呼起來,彷彿尋到了寶物一般。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淺水灘的石頭下或者泥沙裡,很可能藏著螃蟹。戴好手套,翻開石頭,如果看到螃蟹要快速行動,用手趕緊扣住,以免它們溜回海里,然後儘快抓起來放到水桶裡。


尋找海螺要費一番功夫,因為它們藏在礁石下面的泥沙裡,而且往往緊緊地吸附在石頭上,撿拾的時候要戴好手套,以免劃傷手指。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由於潮水一天會漲落兩次,所以夜間趕海另有一番風味。人們有的戴著頭燈,有的打著手電,在礁石間的窄縫裡上下翻找,經常會有意外的收穫。


在市區南邊的嵐山港,有很多專門的趕海人,他們隨身帶著小馬紮,遮陽帽下露出黝黑的皮膚,幾十年來在這片灘塗出現了上萬次。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幾個小時的忙碌,會收穫十多斤的海貨,挑起扁擔運到岸邊的市場裡,或者直接出售給市民。這些收入,可能會是孩子的學費,也可能是下個月的生活開支。


“日照有很多免費的趕海場所,李家臺、任家臺、張家臺、嵐山港,都是市民經常選擇的地方。一到夏天的時候,人山人海,要早點去才能找到好東西。”張遠說。


一小時內吃到的才叫海鮮

對生活在海邊的日照人來說,餐桌上最常見的當屬海鮮,有的人家甚至每頓都離不了海味。


“我們當地人平時都愛來海港買海鮮,一是非常新鮮,從出海到下鍋不到一個小時,再來因為沒有攤位費,價格非常親民,比遊客光顧的景區要划算很多。”張遠說。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在離市區很近的張家臺和大泉溝海鮮市場,漁民正售賣著剛剛出海打撈回來的海貨,扇貝、元貝、生蠔、鮁魚、鰻魚、多寶魚、螃蟹、皮皮蝦,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很多老漁民,他們的體力已經經不起海里的大風大浪,只能選擇在這裡擺攤賣海產,也算是自己漁民生涯的一種延續。


紅白相間的燈塔,為無數漁民指引過回家的方向,如今依然默默地陪伴在他們身邊,像極了一位老友,不離不棄。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從市區驅車前來的人們,和攤主一番討價還價後滿載而歸。四月份的生蠔格外肥碩,一個不到兩塊錢。一大盆的海星,十塊錢就能全部拿走。


岸邊孤身一人的垂釣者,獨自享受著專屬於自己的夕陽。海釣是日照人特有的消遣方式,不管收成如何,吹吹海風才是最愜意的事。


像漁民一樣生活

四月是當地休漁季前的最後一個月,所以也成了全年最忙碌的時間段之一。多的時候,漁船一天要出海好幾趟。


李帥是張遠的好兄弟,常年跑海產運輸,也會出海打魚,身材結實,性格豪爽。張遠偶爾會和他一起出海,每次都能收穫不少海龍、海參、鮁魚、八爪魚。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這個是粘網,海里的魚蝦撞進網眼兒裡,出不來,進不去,就粘在網上了。這是拖網,深海、淺海都能工作,船拖著網,魚蝦、貝類都能抓到。”每次帶著朋友出海,李帥都會這麼介紹一番。


每次收網,難免會捕到一些個頭很小的魚蝦,漁民們都會毫不猶豫地放回海里,讓大海休養生息,是他們長期以來的共識。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日照漁民很多使用的是傳統的木質漁船,長度從幾米到十幾米不等,工藝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別看是木頭做的,結實耐用,壽命和汽車相當。”李帥說。


閒暇時候,李帥也會刷刷手機視頻,自己偶爾也拍一段,放鬆下勞累的身心。最近他也在網上做起了直播,一邊賣海產,一邊帶外地人瞭解日照。


對漁民來說,最開心的時刻莫過於出海歸來,在船上做一頓海鮮盛宴,叫家人和朋友一起來分享美味。吹著海風,講講笑話,看著海平面上漸漸亮起來的點點漁火,再疲憊的心也會被撫平。


天天能趕海,日日有海鮮,這座城的快樂讓內地人實名羨慕


祖祖輩輩生活在海邊的日照人,早已學會了如何與大海相處,他們平日裡享受著大海的饋贈,在休漁期到來時也懂得善待海里的生命。陽光、沙灘、海風、海味,這樣的海濱生活,正是日照人與大海長期磨合的結果,像是一對戀人,知根知底,卻又相看不厭。



文丨雲叔 圖丨楊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