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比上賽季場均低了7.3分,為何康利本賽季得分出現了下降

本賽季至今,當康利在場時爵士的進攻效率為109.1,康利不在場時爵士的進攻效率為111.9,差值為-2.8。之所以出現負值,就在於康利本賽季得分下降導致。本賽季場均得分的21.1分比上賽季的13.8分低了7.3分。為何康利本賽季得分出現了下降?

詳解|比上賽季場均低了7.3分,為何康利本賽季得分出現了下降

不可否認康利得分下降和受傷有很大關係。本賽季至今因為傷病,康利已經缺席了23場比賽,這對於他來說是十分不利的一件事。首先康利受傷的時間集中在12月和1月中旬,從賽程上來說這接近了賽季的中段。這就意味著剛加盟和球隊產生“化學反應”的情況下,因為傷病被迫中斷。其次因為傷病,康利傷愈復出後還得重新尋找比賽的狀態,鑑於缺席的比賽較多(佔已打完賽程的36%)這尋找狀態的時間會更長。當一個球員因為傷病缺席比賽較多且又是剛加盟一支新球隊的情況下,顯然這得分是會下降的,畢竟既要尋找比賽狀態又和球隊沒有太高的默契度。

詳解|比上賽季場均低了7.3分,為何康利本賽季得分出現了下降

雖然受傷對康利本賽季的得分影響很大,但絕非全部的原因。我們來看,在10月和11月沒有受傷的情況下,場均的13.8分比上賽季的21.1分也低了很多。這就意味著,康利本賽季得分下降除傷病外,還有其他的因素存在,對於這點,咱們從幾方面來入手。

出手位置

相比上賽季,康利本賽季降低了籃下0-3英尺的出手比,由19%下降到了13.6%,轉而增加了籃下3-10英尺的出手比,由15.7%上升到了21.4%。雖然都是籃下,但兩個區域有很大的區別,其一、0-3英尺更靠近籃筐,這就意味著得分終結的效率更高;其二、因為有「合理衝撞區」(籃下4英尺半徑的半圓)的存在,0-3英尺對進攻球員更有利(因為全部區域都在合理衝撞區,雙方身體接觸下更容易判防守犯規),而3-10英尺只有極少一部分在合理衝撞區(雙方身體接觸下更容易判進攻犯規)。這也就是為何康利本賽季進攻犯規增加的主要原因。

詳解|比上賽季場均低了7.3分,為何康利本賽季得分出現了下降

此外,康利本賽季和戈貝爾合計在場的891分鐘是除戈貝爾和米切爾之外後衛和內線組合最高的,而戈貝爾又不具備小加索爾那樣的射程,導致拉不開進攻空間。與此同時康利又沒有其他小個後衛那樣穩定的「拋投」(生涯命中率只有三成左右);又因為爵士不是一支善於打「空切」(本賽季只佔進攻比的5.7%)的球隊,康利也少很多上賽季通過無球跑動或隊友掩護後空切籃下的機會(本賽季空切出手只佔個人總出手的0.8%)。由此,康利在3-10英尺的出手大多數都是在空間很小且需要自己尋找出手機會的情況下完成的,就此本賽季3-10英尺的命中率降到了近六個賽季以來新低的38.5%也就不足為奇了。

詳解|比上賽季場均低了7.3分,為何康利本賽季得分出現了下降

進攻方式

本賽季康利「跳投」出手比來到了近五個賽季以來新高的80.1%。如此多的出手來自跳投,那麼表現如何呢?

  • 防守人距離0-2英尺命中率為25%,佔出手比5.8%
  • 防守人距離2-4英尺命中率為41.6%,佔出手比35.7%
  • 防守人距離4-6英尺命中率為38.3%,佔出手比30.7%
  • 防守人距離6英尺以上命中率為44.4%,佔出手比27.8%

我們可以看出來,除了防守人距離6英尺以上的命中率還算合格以外,其他均達不到聯盟平均水準。之所以整體命中率不高(37.3%),在於兩點:第一,生涯至今跳投並不是康利的強項,即便命中率最好的一個賽季(16-17賽季為41.3%)在各區域(下圖)的命中率也有近一半處於聯盟中游以下的水準;第二,爵士並不是一支喜歡跳投的球隊,受球隊文化及球隊配置的影響,爵士是一支慢節奏喜歡陣地戰的球隊,這就意味著康利的主要進攻方式和球隊的主要戰術背道而馳。這兩點相對來說第二點的影響更大:

進攻節奏慢打陣地戰意味著對手基本上已經落位,在防守建立起來的情況下意味著出手空間並不大,況且康利只有185,就更容易受到干擾了

詳解|比上賽季場均低了7.3分,為何康利本賽季得分出現了下降

既然「跳投」並不是強項,且與球隊主要戰術不符,那麼康利為何還要增加跳投的出手比例呢?這就引出了第三個方面「角色轉變

」。

角色轉變

從去年被交易到爵士那一刻起,因為米切爾的存在,康利就不會像之前在灰熊那樣是後場甚至球隊核心的存在,畢竟米切爾只有23歲,加之本賽季又入選了全明星,不論從年齡還是實力,康利都處於下風的存在,就此角色也由之前在灰熊的核心轉變成了輔助者。

詳解|比上賽季場均低了7.3分,為何康利本賽季得分出現了下降

角色的轉變,影響康利最直觀的就是打法的轉變,如剛才所說增加跳投的比例,畢竟「

球權」的總數是有限的,當籃球更多的集中在米切爾手中的時候,那麼康利就只能更多的去打偏無球的跳投,這也是為何本賽季「接球就投」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就是出手權的下降(本賽季至今的場均11.9次出手為近八個賽季的新低)。一個球員在場能得多少分?實力是一方面,出手權的多少又是一方面,如果說光有能力出手權不多,那麼得分不會太多,畢竟出手權是轉化得分最有效的途徑;如果說實力不足,而出手權不少,那麼得分也不會太多,畢竟整體效率不高。而康利就屬於前者,不算本賽季之前六個賽季場均得分為17.8分,甚至兩個賽季還達到了場均20+。

當然角色的轉變不但包括場上還包括場下的心態。試想一下,從核心變為輔助者,這樣的反差恐怕很多人一時間都難以適應,這就更不要說康利之前至少有五個賽季是球隊後場核心、兩個賽季是球隊核心了。心態上不能及時的轉變過來,必然會或多或少影響到了場上的狀態。這從剛才所說防守人距離4-6英尺命中率只有38.3%就能看出來,畢竟此時防守人距離至少1米以上(1英尺約等於33釐米)沒有太多幹擾的情況下,在投籃人眼中籃筐應該是無限的大。

整體來看,康利之所以本賽季得分下降,和以下四點有關:

  1. 傷病
  2. 籃下終結效率降低
  3. 進攻主要以不擅長的方式為主
  4. 角色轉變

這之後康利的場均得分還會在下降嗎?

詳解|比上賽季場均低了7.3分,為何康利本賽季得分出現了下降

在我看來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至少未來兩個賽季是這樣。除第一點是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其他三點都是能有效解決的。籃下終結效率不高可以像之前賽季那樣增加對進攻更有利的籃下0-3英尺投籃;逐漸適應新角色後,康利整體效率還是能有所提升的,畢竟本賽季得分下降更多的是因為傷病和角色轉變造成的,而非得分能力的下滑,如失去了爆發力、彈跳力等。此外,87年出生的康利還不滿33歲,應該說還處在巔峰的尾巴,況且相對來說康利算一個技術流,這樣生涯壽命會更長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