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3知3守”就夠了……

老子《道德經》,2000多年來,一直被譽為中華文化的一座寶庫。

上至宇宙變化、天地法則,下至謀略治國、為人處事,萬象森羅。

其環環相扣,奧妙無窮的智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時至今日,穿越歷史興衰,影響力絲毫不減,反而與日俱增。

今天,我們分享的是其中為人處事的智慧。一個人若是在為人處事中,能夠做到下面的“3知3守”,一定是生活中的得道高人。

1

知其雄,守其雌

知道什麼是剛強,卻安守柔弱,這是大智慧。

對人來講,如果只知道雌,而不知道雄,並不是好事。

換句話說,一個人只知道順從人家,卻完全不知道原來也可以去開創,這樣經常吃虧。

只知道很柔和,但是不知道人家很雄偉,有時候是要捱打的,捱打的時候還沒有人同情。

所以,老子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我們只能守雌,不能先導。

雄就是先導的意思。如果只能後順,不能開創,那就是分了。大道是不分的,既然如此,我們怎麼能夠只要後順,不要先導呢?不要雄偉,只要柔順柔和,當然是不可以的。

老子是告訴我們,一個人要知道,剛強有剛強的好處,柔弱有柔弱的好處。但是不能一開始就剛強,否則別人也會很剛強地對待你。

硬碰硬,對著幹,最後只會兩敗俱傷。

有智慧的人雖然有可以剛強的本錢,可以先導的能力,但是要先採取弱勢,先採取低下的姿態,先用順的態度,看看別人怎麼對你。

你順,別人也順;你柔,別人也柔;你客氣,別人更客氣,事情就很好辦了。

為人處世“3知3守”就夠了……


我們舉個例子。

你到別人家去,要先敲門,主人會根據聲音大小來判斷採取什麼態度。

如果梆梆梆地敲,主人會說:“敲門就敲門,那麼大聲幹什麼?”

如果是輕輕地敲,主人會很柔和地問:“你有什麼事嗎?”如果他一開門,你立即一步向前,說自己有事,他馬上擋住,問你幹嘛衝進來。

我們一般的做法是,敲完門,等對方把門打開的時候,會後退一步,他看我們沒有敵意,甚至還是朋友,自然會請我們進去。

這就是我們常講的,退一步海闊天空。

2

知其白,守其黑

“白”,指的是純白的知識,沒有教人做壞事的知識。

有知識的人能夠把事情看得清楚,可是我寧可不要讓人家看出來自己有知識,這就是“守其黑”。

“守”,就是堅守。“黑”,就是深不可識,讓人家看不出來。

修道的人都是深不可識的。深不可識是說品德修養好。

明明知道很多專業知識,可是假裝不知道,明明知道這個人很可能不如自己,可自己在他面前還是很謙虛,請對方多多指教。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禮的專家。可是子入太廟,每事問。

你不是專家嗎,怎麼連這個也看不懂?其實孔子知道,一切都在變。

也許這兩年,禮器變了,禮治改了,名稱也不同了,自己所知道的是幾年前的那一套,如果跟人家不相對應的話,不是讓大家都很難堪嗎?

於是他乾脆先問,再印證,以便了解自己那一套知識是否還管用,有沒有過時。這樣才叫作“曲則全”。

如果孔子完全以專家自居,而人家卻說那是以前的,現在已經不用了,豈不是自討沒趣,而且人家還會看不起他,得不償失。

為人處世“3知3守”就夠了……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年紀很大的人,大概是帶著他的孫子去飯店吃飯。

爺爺講的都是這個有營養、那個沒營養之類的話。

想不到那孩子講了一句話,弄得他爺爺目瞪口呆:“你以為這些我都不知道?其實你講的我都清楚。”

就這麼一句話,讓長輩情何以堪!這也是自作自受。

我們經常把別人當作是無知無識的人,非要告訴別人怎麼做。這就是孟子所講的:“人之大患,在好為人師。”

指揮來指揮去,就是“知其白”,而不能“守其黑”。現在整個社會都充滿了這種自以為是的人。

中國人最不喜歡精明能幹的人,對越是能幹的人越是不信,對越是精明的人越是給他吃苦頭。

人都希望自己很精明,因為可以滿足虛榮心。但是別人一精明,就要打擊他,就要出手幹掉他。

這是我們民族的矛盾性,大家一定要了解,才叫作有自知之明。

中國人常講一句話,難得糊塗。

有時候用裝糊塗來滿足別人的虛榮心,別人也會意識到自己不能亂講話,否則就叫關公面前耍大刀,孔夫子面前講大道理,只會自討沒趣,貽笑大方。

這豈不是更高的智慧?!

3

知其榮,守其辱

知道什麼叫作榮譽,而且也享受過,但還是堅守受辱的狀況,就永遠不會敗。

“辱”,不是敗德,它指的是別人做得不對,不是自己不對。

別人侮辱你,是別人不對,別人沒有修養,跟你有什麼關係呢?

現在的人接受不了這樣,受了辱那是不得了的事情。其實,有什麼不得了?把自己看得那麼高大上幹什麼?

你認可低微,認可卑下,至於別人高高在上,那是別人的事情。其實,高高在上的都會吃虧。因為一般而言,上面高的會先倒下,下面低的往往不會倒。

比如,泥石流都是從上面先衝下來的,底下還是好好的。所以,追求榮譽,高高在上,不見得是好事情。

為人處世“3知3守”就夠了……


老子告訴我們,有人提拔你的時候,你要特別小心,因為那絕不是好事情。

一開始提拔你,沒事;再提拔你,沒事;繼續提拔你,你的麻煩可能就來了。

如果他不提拔你,你根本不會有麻煩。對於那位要破格錄用你的上司,你一定要特別小心。那是不是要拒絕呢?其實也不必拒絕,你趕快去充實自己就對了。

“知其雄,守其雌”,雌與雄之間,因為有異性相吸的功能,還比較容易做到。黑白之間,因為有對比,而且可以互補、調配,所以也不是很難。

榮辱最難。明知道可以爭取這個榮譽,但是不要;明知道可以拿到這個名譽,但是不要。

功成不居,這是最高的境界。

很多人讀了《道德經》以後,表現出一副深不可識的樣子,而他本身的功夫又不足。

這就是走偏了,叫作故弄玄虛。故弄玄虛是假道學,不是真的道。

我們讀《道德經》是要拿來用的,用來指導生活,讓尊道貴德成為習慣,隨時都可以表現出來,這才真的有用。

人活著,就要為人處世,而為人處世一定需要智慧,《道德經》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典範。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正是其中高層次的智慧。

當然要想到達到這個境界,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生活中不斷實踐體會,這就是我們人生修行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