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這些老地名不僅好聽,還藏著沉澱已久的清廉故事

街巷,如同城市的葉脈和紋路,流淌著歷史文化的血液。寧波自唐朝始立明州,經過漫長的歲月,經歷祖先們的努力,給後人留下極為豐富的歷史遺蹟,其中就包括反映不同時代市井生活的街巷建築,它們很多與寧波歷史上的名士、官員有關,也寄寓著老百姓期待政治清明、社會太平的願景。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上寧波街頭,探尋那歲月變遷中依然熠熠生輝的寧波清廉故事。

寧波這些老地名不僅好聽,還藏著沉澱已久的清廉故事

棋杆巷

小時候的碶閘街,附近的小弄小巷是放學後玩耍的地方,像馬鞍巷、紗帽巷、棋杆巷等等。聽老人講,這幾個地方,都與“官”有關,像紗帽巷據說是生產官帽的(一說是戲帽),棋杆巷似乎是旌旗招展的官衙所在,很有儀式感的樣子。而馬鞍巷是否為加工官員之馬鞍的地方,不甚明瞭。

如今,兒時嬉戲的地方,成了城市中最熱鬧的商圈——天一廣場。馬鞍巷、紗帽巷還有像十字井巷、英烈街等等街巷,失其所名,已不知所終,只有棋杆巷頑強地存活著。這條200米長的小巷就位於天一廣場北端,它何以倖存不得而知,但它是一個有故事、有歷史的老巷,卻是鐵定的事實。

寧波這些老地名不僅好聽,還藏著沉澱已久的清廉故事

《寧波地輿圖》

棋杆巷原名旗杆巷,之所以有此名,就因為它後面有一個明朝萬曆年間考上進士、任工部主事的寧波人餘寅,這裡是他的故居所在。

在古代,“六部”之一的工部相當於現在建設部、水利部、交通部等多個部門的綜合。餘寅據說被人稱為“餘水部”,想必是分管水利工程建設的。

在農耕時代,水利建設可算是國家最重大的工程,投資應該是最多的。當時,明代官員的工資普遍比較低,加之通貨膨脹,像有權者借重點工程撈點錢,在官場也不是很令人意外的事,也許上頭也眼開眼閉。但這個餘寅卻得了個“餘水部,清如水”的口碑,可見是個嚴於律己的清官,很不容易。

這種不同流合汙的品格,在他退休後的所作所為也可見一斑了——在告老回到寧波後,餘寅並沒有仗著自己是中央退下來的大員,與地方官員、士紳套近乎、拉拉扯扯,而是在東錢湖大慈寺附近建了一幢叫“大慈山房”的簡陋房舍,獨自在那裡平靜地生活。

除了吟詩作文外,他偶爾還為家鄉的水利建設出出點子。雖然兩袖清風,但因為心態平、積善行德,餘寅活到了73歲,這在當時也算是相當高壽了。

其實,餘寅的祖居所在地原來稱為“姚家巷”,但出了這位清官好官後,人們為紀念他,就在他祖居門口立了個高高的旗杆。於是,姚家巷也改名旗杆巷。據說在“文革”前,這裡還有一對雕著龍鳳圖案的夾杆石,但現在已不知去向了。

寧波這些老地名不僅好聽,還藏著沉澱已久的清廉故事

1976年的三江口

君子街

話說回來,歷朝歷代,老百姓對官員的要求,說簡單也簡單,那就是:一要能幹事會幹事,二要不貪腐。但真正能做到,也是極難的。在寧波,唐末明州刺史黃晟就是這樣一個人。

在黃晟任刺史十八年間,“築羅城”保一方平安,“建浮橋”連起奉化江兩岸,“修廟寺”助民眾修善聚善,在寧波建城史上可謂是立下功勳、能幹事的“好乾部”。

而黃晟的清廉也為後人稱道:他生前上書朝廷,不讓子孫後代世襲官位;官府所有庫存銀兩都被打上“送使”字樣,即作為封存上繳之賦稅。在興學引進人才方面,黃晟更不乏大手筆。

在他任內,他為江東儒學之士“築居於城東隅,為之措大營,即今君子營”。後來,老百姓把“君子營”的所在地,命名為“君子街”了。

寧波這些老地名不僅好聽,還藏著沉澱已久的清廉故事

寧波老街屋簷

尚書街

寧波歷史上不僅出清官,還出很多“言官”,也就是負責監督、彈劾官員的“紀檢幹部”——他們大多生性耿介,為人正直,辦事公正。明代的屠滽和章鎰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位。

在寧波城中心,有條尚書街,它東至呼童街,西至孝聞街。顧名思義,這裡因舊有“尚書第”而得名,而這個“尚書第”的主人就是屠滽。

屠滽是明成化二年(1466年)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右僉都御史、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據說,屠滽曾有一副門聯,“辛苦立門戶,清白貽子孫”,可見其心跡。

他為人正直,為官公正,自謂“手執此筆,掌刑獄唯恐誤殺一人;掌銓衡唯恐誤黜一人”。他對於有官員送禮求情來“跑官”,“反放至遠地”。

明正德元年(1506),武宗即位,屠滽重新成為太子太傅,兼掌院事。當時,太監劉瑾專權得勢,恨言官言事,欲加之罪,屠滽堅決反對。後來,他又力保前兵部尚書、“忠誠懇篤”的劉大夏,使其免於死罪。

屠滽不畏權勢是個“硬骨頭”,但他平易近人,對下屬體恤有加,也很有情商。據說,某一天,他穿著身白綾衣在衙門辦公,屬下小吏不小心將墨汁濺到他的白衣上,嚇得伏在地上請罪。屠滽卻說:“去,去!我正厭惡衣服太白,染上墨汁正好。”

章耆巷

明代寧波另一位監察官員章鎰,也是為官清廉,不懼權貴。明成化十三年,威寧伯王越鎮邊,殺麾下以邀賞。章鎰遂揭發其奸。王越後來居京營,軍隊虧空損耗,章鎰再次上書彈劾,可謂對貪腐權貴纏住不放、一追到底、決不妥權。但最終“胳膊擰不過大腿”,被奪官。他索性返回故里,以詩自娛,不涉外事。章鎰壽至耄耋,鄉人敬其正直清廉,因稱其所居之巷為“章耆巷”。

寧波這些老地名不僅好聽,還藏著沉澱已久的清廉故事

昔日鼓樓

蒼水街

在寧波,直接以官員命名的街巷不多。江東有賀丞巷,似是紀念一代文士、“四明狂客”賀知章的,但他其實是沒做過宰相的,這其中的奧秘就不得而知了。

而鼓樓附近的蒼水街,卻是實實在在地紀念抗清名臣、寧波人張煌言的。

張蒼水,名煌言,寧波人。順治二年,年僅25歲的他走出書齋,投筆從戎,與錢肅樂一起在寧波一帶抵抗清軍,後被桂王任命為兵部尚書和鄭成功的監軍。

張蒼水在抗清中,曾聯絡十三家農民軍,並與鄭成功配合,親率部隊連下安徽二十餘城,堅持抗清鬥爭近二十年。康熙三年閩戰一役失利,隱居南田懸岙島,因叛徒出賣而被捕。

在押解到寧波時,寧波父老傷心地流下熱淚,但他在途中以蘇武、文天祥、岳飛、于謙等為楷模,堅持名節。為表心跡,被捕後,他寫下了許多詩。其中一首寫道:“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詩中充滿以身報國、視死如歸的精神。

就義前,他又寫下絕命詩:“我今適五九,復逢九月七,大廈已不支,成仁萬事畢!”引頸就戮後,後人把他安葬在杭州南屏北山麓荔枝峰,如他所願,與他所效仿的岳飛、于謙的墓在一起,被後人稱為 “西湖三傑”。

就在張蒼水就義112年後,連乾隆皇帝也被他的忠烈所感動,賜諡號“忠烈”。張蒼水雖然是明室的“孤臣”,但他民族氣節,是足以為後人景仰的,連敵人也被感動了便是明證。1936年,改建市區貢院橋一帶馬路時,寧波人把蒼水故居前面的一條街命名為“蒼水街”,加以紀念。

寧波這些老地名不僅好聽,還藏著沉澱已久的清廉故事

海定波寧

在寧波的老城區,一些街巷所承載的歷史記憶,訴說著人們對官場風清氣正的嚮往,隨著寧波東部新城的開發,新命名的那些道路,也期盼著清明的政治生態。

河清路、海晏路

在寧波,市行政中心西面平行的兩條路被命名為河清路和海晏路。這兩條路的命名,大概是深有寓意的。比如河清路就在市行政中心一側。如果以俯視的角度,以世紀大道為軸心,對稱兩邊的是滄海、桑田路,意謂世事難免變化。東面取海晏、河清路,那就是滄桑之間,祝福天下永遠太平。

讓我們再次憶起幾百年的那個“餘水部”餘寅。或許在他眼裡,“河清海晏,時和歲豐”,太平盛世就會到來。而如今,“海晏河清”,更是與“朗朗乾坤”聯結在一起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這裡面的意義,也就是要深化標本兼治,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這樣才能跳出歷史週期率,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從尋常中見哲理,從歷史中向未來,以甬城街巷之名鑑古知今,祝願清廉之風永遠吹拂神州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