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探索人性的光,這是一本認人,認心的書


《皮囊》,探索人性的光,這是一本認人,認心的書


我經常聽到一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我讀過一本書,是蔡崇達老師寫的《皮囊》。

其實人終究都是一副皮囊,也終有一天會放下這副皮囊,放下自尊,放下驕傲,放下堅強,放下懦弱,放下過去,放下思想,放下一切,歸於塵土。


一、生老病死是我們永遠逃不開的皮囊


書裡描繪了一個堅強,倔強,不相信脆弱的父親,和很多人的父親一樣,他堅強慣了,當一家之主,做家裡的頂樑柱,做慣了,他無法相信自己會被疾病打敗,他執著的想要找回曾經那個能幹的自己,可是得到的依舊是摔倒,舌頭打戰,吐字不清。

他固執的在臺風中行走,一步一步艱難的挪動著,摔倒了,再笨拙的爬起來,誰的勸也不聽。

但是最後疾病徹底擊垮了他,疾病帶給他的絕望也釋放了他。

書裡最讓我忍不住眼淚的一段話是《重症病房裡的聖誕節》:


“你知道和我父親同一天手術的那個人怎麼樣了嗎?”

“對的,他有個和我差不多年紀的男孩。”

“昨天一早他父親和你父親差不多時間退出去,就再也沒見到他了。”終於有人回答我。

我一個人默默搭著電梯,走到樓下。燃放煙花的痕跡還在那,灰灰的,像一層淡淡的紗。

我知道過不了幾天,風一吹,沙子一埋,這痕跡也會不見的。

一切輕薄得。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


人很渺小,地球從不會因為少了誰,就不轉動,人也很無奈,他永遠都不知道死神會在哪一天把自己帶走,我們只能努力的過好今天。


我遇見過很多老人,有十分開朗把一切都看的很開,可以在醫院吃茶看戲,也有很固執的老人,一生要強,她不願疾病找上自己,永遠在一個死循環裡“為什麼生病的是我,為什麼要讓我生這樣的病。”

生老病死,它是生命的一個歷程,這是我們永遠都逃不開的一副皮囊。


在這一層皮囊裡,親情便尤為痛心,生命的消逝可以很緩慢,也可以很快速。


《皮囊》,探索人性的光,這是一本認人,認心的書


二、正視死亡是我們都需要的一層皮囊

醫院一樓是門診大廳和停屍房。可以隨意打發的疾病,和已經被疾病廢棄了的身體,比鄰而居。生和死同時在這裡盛放。


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死亡真的不是疾病的真正目的,疾病是想摧毀你的意志,疾病是想要完全駕馭你的肉體,原來死亡才是最低級的疾病。

這就是為什麼一場大病會改變一個人,一個非常樂觀的人,被告知患有癌症,你說他能一點也不崩潰嗎?

一個身體健全的人一覺醒來成了殘疾,你說他能不懷疑人生嗎?

這一切都是疾病的產物。

疾病會讓一個人變得害怕,之前我有一個朋友,得了慢性什麼管炎,還挺嚴重的,做手術,只能維持,還會再犯病。以至於一個小感冒,她都會擔心,是不是發作了,她一定要去醫院排查一下,甚至就是天氣熱了,感覺有點悶,她也覺得可能是犯病了,要去醫院排查一下。

疾病也會把一個人原有的皮囊抽掉,為什麼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安樂死呢?因為那是最低級的死法,簡單,快速,不折磨。

疾病可以讓一個瞬間瘦,也可以讓一個人瞬間胖,它會把一個強壯的人變成手腳無力,它會把一個口齒伶俐的人變成舌頭凍住,說不出話。

很多人離開的時候,瘦的像柴火一樣,和以前的自己相比,像是氣球乾癟了。

沒有人會享受疾病,但我們都應該正視死亡,因為它是生命的結局。

三、理想,離鄉,禮像,皮囊是變化的也是不變的


你知道那種舒服,我認識這裡的每塊石頭,這裡的每塊石頭也認識我;我知道這裡的每個角落,怎麼被歲月堆積成現在這樣的光景,這裡的每個角落也知道我,如何被時間滋長出這樣的模樣。


你有理想嗎?

我問過很多人這樣的問題,答案各種各樣。

有人說要做個厲害的人,有人想買車子和房子,有人要做想做的職業,有人只想做自己。理想可大可小,無論是什麼,我們都會一路堅持,一路拼搏。


書裡說離鄉,多少人年紀輕輕就一個人外出打拼。

背井離鄉的人總是有很多感慨,距離拉扯出他們心底的那份歸屬感,風景滋養出他們只增不減的思念。

換了一個環境之後,會遇到不同的人,發現自己的渺小,知曉還會有更多的可能。


禮像可能會讓大家看到更多的人性。禮物的群像,送父母,送親戚,送上司,送朋友,送對象,禮物不同,含義不同,效果也不同。

所以我想說,學會抓住禮物的“像”,才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皮囊》,探索人性的光,這是一本認人,認心的書


四、蔡崇達,其實每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個有意義的皮囊

阿來說,當下寫作中的一個驚喜。《皮囊》這個書名具有指向本質的意味,他對故鄉和親人的深情,用一種客觀,細緻,冷靜的方式敘述出來,講述一個一個生命的故事。


韓寒說,我會講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慢慢看。他寫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讀更久。慢一些,不爭一些,也許得到更多,到達更快。


白巖松說,蔡崇達在這幾年時間裡從作者到主編,快卻紮實。但這本書並不是與這種事業有成關聯的成功學販賣,他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別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內心,真正直視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有很多人都讀過蔡崇達老師寫的《皮囊》,很多人被這本書所震撼,很多人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裡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筆下的每一段話都能引人深思,都可以直達心靈。

我第一次看蔡崇達老師,是在文學英雄。他沒有很帥氣,但足夠吸引人。那是一檔由作家和明星組隊,完成任務,完成創作的節目。

蔡崇達老師在一期以《為你寫詩》為題的文學英雄裡,他了解了演員張曉龍的家庭,然後寫了《民國的親人》這首詩。


《民國的親人》


告別的夜晚 天那麼深

一隻鳥飛過

投入湖水一般的森林

橋下的大運河,河邊的羊腸路就在此地

我的親人,我們開始相互地別離,

我在北平告別我的父親,

他的聲音像長安街一樣破敗漫長,

我在十六歲殺死過他,

而這次別離讓我重新看到了他,父親說

兒子你趕緊逃,

逃到遙遠的江南,或者更遠的嶺南

他說不要為我難過,

如果你會看得見,

你會看見你的骨頭裡我的血,

你會看見你的臉龐裡我的鼻樑

這樣我們永遠不要相互道別,

我在北平告別我的父親,

我在別離的三十歲重新生下我的父親,

我在南京

告別我的母親。

玄武湖假裝很安靜,

它的胃說著自己的疼痛

它的腸說著自己的疼痛

它的心說著自己的疼痛

一疼痛他們就會唱歌,一唱歌我就會哭,

母親說兒子你不要哭,

哭是因為悲傷在你身體裡生了鏽,

這生出的鏽水,就是你最好的詩歌

你把詩歌寫出來,也把我寫進去

我在南京告別我的母親,

我在無能的三十歲重新生下我的母親

別離成了我新的父母,

生下了我,以一個孤兒的身份

我在成為孤兒後艱難地想生下我的親人

我在成為孤兒後艱難地想生下我的家鄉

我巴巴地喝水,

在一杯杯的水中尋找家鄉的味道

我巴巴地呼吸

在一口口的吞吐裡

尋找家鄉的味道

我吃飯吃藥

吞下乏味的生活,我在南方不斷地往北望

我望見過去的生活以及還沒到來的生活

擁擠地排列在模糊的天邊

我看到從南方到北方

稻禾挨著麥梗 月光挨著日光

我看到世間萬物

在這孤獨的大地

相互取暖

閃閃發光


這首詩拿了當場的冠軍,也感動哭了很多觀眾。


其實看完《皮囊》這本書之後,我才真正的體會到那種平淡生活中的不易,那種人性的光亮,正如評論所說,《皮囊》是認心,認人的書。


我們每個人本身就自帶一副皮囊,從外看,它有美醜之分,從內看它有善惡之分。


願我們能勇敢的做自己,正面自己的缺點,擁有獨一無二的美好的皮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