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全國第三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北川片口保爾村—— 隱匿白草羌文化的“世外桃源”


走進全國第三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北川片口保爾村—— 隱匿白草羌文化的“世外桃源”

在四川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片口鄉的深山峽谷裡,有一個山環水繞的村莊保爾村,這裡是片口鄉場鎮及政府駐地。作為白草羌人的聚居地,保爾村在漫長的時光長河裡,形成了自己獨特而豐富多彩的文化……今年1月,國家民委決定,命名595個村寨為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爾村榜上有名。近日,筆者走進山高水遠的保爾村,探尋白草羌人傳承悠遠的文化。

  多民族風情的“世外桃源”

  山間的早晨,籠罩在安寧靜謐中,不時被幾聲清脆的鳥鳴打破。汽車穿越北川唐家山隧道群,又行駛約一小時後,片口鄉保爾村已在眼前。道旁,是一座座濃郁羌風羌貌的石木房屋,路上行人不多,空氣中氤氳著淡淡的酒香,一些身著民族服裝的老人們坐在自家屋簷下,烤著火盆……

  在片口保爾村,有150多年曆史的天主教堂至今保存完好。而在片口鄉場鎮上老街和新街之間,還保存著一座民國時期修建的古碉樓,名為盧維仁碉樓,是白草羌鄉最耀眼的標誌。碉樓建於上世紀40年代,全部為土石建構,共4層,高約15米,屋頂為小青瓦,以前主要用於軍事防禦和居住。

  清代教堂和民國古碉樓,靜靜矗立,見證著白草羌人的歷史變遷,百年老街演繹著無數的古今傳奇。

  片口鄉黨委副書記母志文告訴筆者,位於茶馬古道上的這座保爾山村,在清末明初時已發展為商貿重地,當時人稱“小成都”。經濟交流的繁榮,讓這裡古老的羌藏漢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但是,當地的羌族婚嫁儀式、高蹺獅燈、上九會龍燈、三月三搶童子、六月十九觀音會耍水龍、傳統打鐵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至今。

  保爾村老街:七百年風雨彌堅

  沿著保爾村老街,走在青石板路上,見村落似船,一條主街連接,街中有一條明渠從上到下貫穿整個村落,流水不斷,實感愜意。街沿巷寬,隨著街道分佈,下坡上梯,彷彿在山城裡走著,還有當地人在坡下襬攤售賣臘肉。街道兩旁多為木質房屋,四合院佈局、還有吊腳樓等,很有羌族民居特色。

  駐足在保爾村老街十字路口那座羌族碉樓前,見門鎖緊閉,石牆上掛著“歷史文化建築”的銘牌,上面寫著:土石碉樓建於1943年,佔地90平方米,共4層,高約15米。

  走進碉樓旁的茶坊小憩,圍坐在暖烘烘的火爐旁邊。當地人盧偉毅講道,那棟碉樓是為防土匪而建的,樓上的外牆上面至今還留有一些十字形缺口,就是用來架槍的。當年的修建匠人憑著高超技藝與經驗而建的這座羌族碉樓穩固牢靠,經受歷史風雨至今仍保存完好。近百年來,這座碉樓幾易其主,就如這片口,在歷史雲煙裡幾多發展,但不變的是人們對平安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