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在走一条熟悉的路

你只是在走一条熟悉的路

我做工程这么多年,没少和农民工打交道。说他们可怜,当然很可怜。风里来雨里去,烈日下绑钢筋,下雨时拆架子,赚得每一分每一毛都是血汗钱。他们很勤劳,勤劳得我都不忍拿他们来说事。

遗憾的是,他们的勤劳总会在关键的时候“掉链子”。他们可以起早贪黑,把费力的事干得漂漂亮亮,却不愿意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算法,琢磨一下数字问题,把自己应得的拿到手。

他们不懂手机,不懂互联网,这没什么,可是有些简单的问题,明明我都告诉他们解决办法,自己再研究两分钟就能解决的事,他们就是听不进,非要跑上几公里地,找手机维修店帮忙才舒坦。

在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我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是人人都有你这样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也不是人人都能应付那些新玩意。”

可是,这说的这些较之他们牌桌上的那些复杂的“花样玩法”来说,简直是小儿科。就拿一些算量规则来说,我曾有意无意地提醒过他们很多次,个中诀窍有很多,懂一些和不懂一些的差距,能抵上他们不吃不喝干几个月。可他们就是听不进,哪怕自己搞不定,花点钱请个懂的人帮忙弄一下,挣的钱比开的工钱不知道要多多少。可是呢,他们摸摸额头,转眼就忘了。

他们的口头禅是:算了,搞不清楚,你帮我弄了算了!

我们常说穷人能吃苦,可他们只吃得了生活的苦,但吃不了奋斗的苦,思维的苦。他们可以夏日里连续浇筑十几个小时的混凝土,或者在寒风中等上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再拖着一包包行李走很远的路……可是,他们不愿意向别人请教,硬着头皮去学习一点新东西,他们吃不了这个“苦”。

按道理,“体力吃苦”是违背人性的,可是有些“体力吃苦”反而会让人上瘾。因为做多了,习惯了,就开始依赖“既有的可行路径”,习惯“过往经验”。因为可以机械的重复,可以一遍一遍地复制,不用费力去尝试新的东西,不用去忍受思维的不适,然后还能觉得充实。

其实这样的情况太多了,在学校,闷着做题常常熬夜的同学也不在少数。他们宁愿埋在习题册里多刷几页题,也不愿抬起头听老师讲一下新思路新方法。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去总结,去找方法,却喜欢做题做题,恨不得将自己做成永恒。

因为做题这条路太熟了,它相比其它“花招”来说,不让人脑壳疼。关键是,它还是一条官方认定的“正确的路”,能让自己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可很多时候,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还可怕。

鸡汤界有一句名言“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努力争取过,就不必后悔”。当然这句话本身没有错,字字在理。

可是在有些人的眼里,它的意思就变成了“想要不后悔,就让追求的过程显得努力点就好了”,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后退的港湾。只要自己“看起来努力”,就稳稳地获得某种形而上的意义上的“成功”

他们从头到尾避谈真正的结果,真正的成功。因为追求结果,追求成功的过程太“真刀真枪”了。它不仅仅是付出的无限叠加,谁叠加得多,谁就摘得桂冠,它需要你辅以思考,需要你有勇气破除“既有的可行路径”,掌握许多会让你感觉不舒服的新东西,一些“灵性”的部分,才能更上一层楼。这部分“灵性”的东西让普通人望而生畏,却一小部分人“红了眼”,所以成功属于了少部分人。

类似的,在感情中,也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善长“拼命地对别人好”。为了追喜欢的女生,他们可以起很早去为她买早餐。可以吃一个星期的方便面,攒钱为她买个礼物。可以坐上千公里的火车只为看她一眼。他们可以充分诠释什么叫做“痴情”,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行为只是爱情中“咬牙就能做的体力活”而已。这些只能锦上添花,只能给别人压力,却不是获得爱情的根本。爱情里能吸引人的地方,往往与这些无关。

很多所谓的痴情,并不是真的有多爱对方,而是在拼命地感动自己,想要证明自己拥有撑控爱情的能力,想要说明自己“很努力”。

最后,我们要想一下,自己之所以看起来很努力,是不是只是在走一条熟悉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