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草根出身的李斯這樣踩著同學韓非逆襲成為秦帝國丞相

春秋戰國時代,是個思想自由的時代,各種學派百家爭鳴,也出現各種同學互坑的故事,比如龐涓和孫臏,比如張儀和蘇秦,比如本文中韓非和李斯。

李斯和韓非是同學,都是師從於荀子,不過荀子被認為是儒家,可是李斯和韓非卻都是公認的正牌法家人物。

而且李斯和韓非的出身簡直的天差地別,李斯是楚國人,完全是草根出身,正兒八經的平民百姓,後來曾經當過楚國上蔡的糧庫管理員,而韓非是韓國王子的出身,根紅苗正的韓國王室出身,不過這樣的出身卻並沒有帶給韓非什麼好運,最初他收到韓王猜忌,後來因為韓國王室的血統,讓他走上了不歸路。

恰同學少年?草根出身的李斯這樣踩著同學韓非逆襲成為秦帝國丞相

韓非:我有個同學叫李斯是個窮草根

李斯從荀子處學成後,帶著知識來到秦國,要一展抱負,他最先得到呂不韋的賞識,後來受到秦王嬴政的看中,特別是在韓國派出水利專家鄭國前往秦國進行“疲秦”戰略(最後卻讓秦國更加富裕)曝光後,秦國曾經掀起了一股排外風潮,嬴政也下達了《逐客令》,要求在秦國的外國人限期離開時秦國,而此時身為楚國人的李斯上書陳情利害,說事實講道理,列舉了秦穆公以來那些外國人幫助秦國富強的例子,最後說服了秦王嬴政取消了《逐客令》。

此後李斯持續得到嬴政的重用,其提出的“重金賄賂六國重臣,賄賂不成的就進行刺殺”戰略得到秦王嬴政的完全採納,可以說秦國後來滅六國而統一天下,李斯起到了重要作用,秦始皇稱帝后,李斯也得以封為丞相。

而韓非在韓國因為受不到重用,但是卻寫了很多法家的書籍,並因此收穫了大量的粉絲,秦王嬴政就是其中的一個,而當秦國磨刀霍霍將滅六國的矛頭首先對準韓國的時候,韓王實在坐不住了就派遣韓非出使秦國,其實從內心上講韓非是贊同大一統的,但是從韓國的王室角度上,他又不得不站在韓國的立場上,謀求能夠保留韓國。於是韓非的存韓和李斯的滅韓就出現了嚴重的政見衝突。

恰同學少年?草根出身的李斯這樣踩著同學韓非逆襲成為秦帝國丞相

秦始皇:我雖然也追星,但是我的目標是天下

實事求是的講,秦滅六國一旦啟動,滅韓是首當其中,而且李斯在內心中也對這位同學的才華有所忌憚,害怕韓非搶了他的風頭,於是他向秦王嬴政建議既然韓非不能為秦所用,就應該殺掉,於是韓非就這樣被關入獄中後處死。

雖然秦王嬴政對於韓非的死感到過一絲的惋惜,但是嬴政僅僅是一絲絲的惋惜,相比較於鯨吞六國,一統天下來說,李斯的重要性大得多,而韓非顯得就是微不足道。

而後正式在李斯的輔佐之下,秦國得以吞併天下,可以說李斯對於嬴政來說相當於劉邦的蕭何。

秦國一統天下之後,秦王嬴政稱帝為始皇帝,而李斯位居丞相之位,成為秦帝國中僅次於秦始皇的政治人物,而且李斯與秦始皇嬴政互相通婚,還成為了親家,而李斯的長子李由也成為三川郡的郡守,三川郡的郡治就是被稱為天下之中的洛陽,曾是秦漢時期數一數二的大城市,後來劉邦也是在此稱帝,李由能夠在此為郡守,也足見秦始皇對於李斯父子的信任。

恰同學少年?草根出身的李斯這樣踩著同學韓非逆襲成為秦帝國丞相

李斯:我能夠實現草根逆襲成為帝國宰相,卻不知如何平穩著陸

不過後來秦始皇在巡遊中去世,在帝國權力交接的事後,李斯選擇了年少的胡亥,而拋棄秦始皇長子扶蘇,企圖通過扶立胡亥的從龍之功自保,沒有想到最後卻是選隊失敗,秦末大起義後,長子李由被項羽劉邦給砍掉腦袋,而李斯全家後來被趙高誣陷,最後身死族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