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解:帛書《老子》第1章

前言

古今解老的文章,估計不少於上萬篇,然而絕大多數並未完全解明白,一是通行本的《道德經》改得太沒譜。例如為了避漢文帝劉恆的諱,硬是把《道德經》裡的“恆”改成“常”,意思就變了。;二是你用中古時期的字的意思來解,顯然不行;須知老子是東周時期的人,他用的文字是甲骨文或金文,所以,解《道德經》必須用甲骨文、金文。

離老子年代最近的、比較條理、完整的《道德經》文本,是從漢墓裡挖出來的“帛書老子”,是故,在挖墳沒有挖到春秋時期的、比較條理、完整的《道德經》文本之前,欲解老,也只好解漢代的“帛書老子”了。

道經——就是對宇宙、自然的看法

道——可以解釋為正道;但是道不是直的,所謂:“一切真理都是彎曲的”;

徑——斜路。

第一章[經文]: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有玄,眾眇之門。

1.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宇宙大道,是可以認知、表述的,也可以遵循它的途徑來走的,但它不是恆定不變的。

2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東周前時的“名”和“明”,這兩個字是一個字,畫的是一個月牙照進了窗口;後來也引申出“名字”、“名義”、“名望”等。

他說:月光可以照亮、照進窗口,但並不是恆定的,因為月亮不會天天都發光。

如果用“名望”也解得通,那就是:名望是可以有名望,但這個有名望不是恆定不變的,會過時的。

3無名,萬物之始也——無名:就是:無月光照進窗口。他說:“萬物之初應該沒有月光照進窗口的。”說的應該就是盤古開天地之前的混沌時期。

4. 有名,萬物之母也。——他說萬物一定有一個母親,不然怎麼會有月亮來照窗口呢?

5,恆無慾也,以觀其眇—— “眇”字的金文,畫的是一個人在那裡眯縫著眼睛想努力看清楚;例如《漢書 . 敘傳(上)》裡有:“離婁眇目於豪分。”就是說:離婁這位老兄,他在那裡眯縫著眼睛想努力看清楚一絲一毫。 另外,“眇”還有細微的意思。例如:《管子 . 水池》裡有:“察於微眇。”

無慾無求,就不會去參與,也叫無為,無為就是無人為地想怎麼怎麼樣。

他說:你蠻久時間無人為地想怎麼怎麼樣,就可以觀察到事或物在自然狀態下的細微變化。

6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噭”古代同:叫,就是呼叫。古代天黑看不見時,就只好用呼叫來找同伴,有人呼應就能辯別出是誰,以及通過相互呼應、應答就知道同伴現在的情況。

就是說你想幹嗎的時候,或者你幹了什麼的時候,你要觀察萬物與你的呼應情況。

例如,你蠻久的時間有想談戀愛的慾望,你要觀察對方會不會呼應你,對方會不會跟你“來電”(所有生物都帶電)。

有個詞叫“風馬牛不相及”,就是說,馬找牛談戀愛是白忙的,因為牛不會“來電”,然而,我們知道,馬跟馬多半會“來電”,馬跟驢有時也會來電,生出的孩子叫騾子。

7.

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有玄,眾眇之門。——他說,有欲無慾、有為無為,都是事物的一體兩面,兩者都是很玄的東西,並且是觀察眾多細微變化的門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