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為什麼要搬離中國?對中國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日本企業為什麼要搬離中國?對中國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日本企業

近日,隨著疫情在海外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開始搬離中國,而日本政府也在不斷出臺政策出資幫助日本企業搬離中國。

日本企業搬離中國,對日本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事兒自然是不言而喻。因為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來看,資本主義不斷追求的就是高額利潤。

早期的資本主義發展主要是集中在生產力上,18世紀60年代,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提高了紡紗效率,比舊式紡車的紡紗能力提高了足足8倍,儘管依然使用人力,但使大規模織布廠的建立成為了可能,而在後人阿克萊特的改進中,出現了水力紡紗機。

1785年,理髮匠卡特萊特發明水力織布機,使織布工效提高了四十倍。

日本企業為什麼要搬離中國?對中國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工業革命

紡紗機、織布機由水力驅動,使工廠必須建造在河邊,而且受河流水量的季節差影響,造成生產不穩定,這就促使人們研製新的動力驅動機械。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機開始用做紡織機械的動力,並很快推廣開來,引起了第一次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高潮,人類從此進入了機器和蒸汽時代。到1830年,英國整個棉紡工業已基本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到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機器大工業的轉變。

棉紡工業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對棉花需求,而隨著惠特尼軋棉機的發明,軋棉效率得到成倍提高,一人操作機器每天可軋棉五十多磅,充足的原料更加有力促進了棉紡工業的發展,而棉紡工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操作工人,工人們都需要吃喝拉撒睡,機器需要有人制造,有人維修,又催生了一大批圍繞著棉紡工業展開的各類輕重工業,從而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團體:工人階級。

資本主義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國內市場已經趨於飽和,為了獲取足夠的利潤,資本家們需要對外發展,向外擴張市場,尋求更加廉價的原料產地,以及更加廉價的勞動力來源,因此資本主義國家的海外擴張慾望也越來越強烈。

日本企業為什麼要搬離中國?對中國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蒸汽機

但資本主義國家很多,為了爭奪更多的海外市場,資本家們進行商品競爭,除了政治、軍事等手段,經濟手段是最簡單有效的,簡單來說就是:低價傾銷。

為了維持低價傾銷,同時又能獲得足夠利潤,就必須壓縮生產成本,除了物料,人工也成為了壓縮剝削的對象,從而導致工人階級處於水深火熱的地步,工人運動此起彼伏,最終迫使資本家做出妥協,維護工人利益,同時將企業向海外擴張,尋求在人工、物料都更便宜的地方建廠。

而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恰恰就淪為了資本主義的掠奪對象,中國憑藉龐大的人口基數成為了廉價勞動力供應地和廣闊的商品傾銷市場,給錢就賣的方式成為了廉價原料產地,外資企業在中國開工辦廠,甚至出個加工費,就能賺的可是盆滿缽滿。

而中國企業則苦逼兮兮地拿著微薄的加工利潤給跨國企業打工,鑄就了無數如“富士康”這樣現代的血汗工廠,也成為了當時的“世界工廠”。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工工資也在不斷提高,原材料成本也在不斷提高,再加上本土企業的競爭,外國企業看到在中國辦廠利潤降低了,自然也得去找下一家接盤俠。如今日本企業搬離中國,不就是最好的註腳。

日本企業為什麼要搬離中國?對中國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中國製造

對日本來說,企業搬離中國自然是有相當大的好處,對企業來講首先人工成本就降低了,因為像東南亞等地的人工工資比中國真的低很多;其次在如今物流發達的今天,運輸成本的增加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並不會過分影響原材料價格以及成品的價格;而在貧窮未開發的地區開場辦公可以開發新的商品傾銷市場,為企業繼續貢獻高額利潤。

不過實際效果如何,實際上有待觀察,中國企業在緬甸等地遭遇了重大經營危機,就是因為這些地區的人不想工作又想拿高薪,沒有公主命卻得了公主病。日本企業是否能拿出更加切實有效的辦法,還有待商榷。

而且如今全球疫情緊張,中國卻在穩步推進復工復產工作,日本卻主動撤離中國,又或許是一招不能再臭的棋了。

日本企業為什麼要搬離中國?對中國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中國企業

對中國來講,日本企業的搬離有利有弊,對於許多技術實力並不日企雄厚的企業來說,日本企業的搬離為他們騰出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至少在國內市場他們將減少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不過對地方政府來講,企業的搬離導致其稅收失去了很大一塊;對員工來講,他們必須要重新找工作,而之後的工作是不是比原來的工作好,這個猶未可知;對供應商來說,他們的原材料需要供應到海外,就額外增加了一筆關稅支出,屆時成本就會上升,難保日本企業不會重新尋找供應商;對於某些不思進取的企業來講,他們就可以更加安心用劣質產品坑騙國人了。

對於日企搬離中國,你們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