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廣,回小地方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將有6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曾經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然而,城市問題一直都在。


24小時on line的高壓工作,一平方十萬的學位房,老是搖不上的汽車牌號,蝸居出租屋擁擠地鐵線……逃離“北上廣”,歸園田居,時不時總會殺回我們的視線。


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一線城市的上班族每天平均有42分鐘用在上班路上,75%的人下午6點至8點吃晚飯。而在二三線城市,步行10分鐘上下班是一種常態。70%的人下午5點至7點晚餐。

逃離北上廣,回小地方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無法緊跟社會文明步伐和現代化洗禮的鄉村也未必美好。


所謂逃離,並不是一種妥協,而是一種人生的選擇。去或留,從來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認真生活的人,到哪裡都不會差。


“北上廣容不下肉身,三四線放不下靈魂”?這一篇寫於2018年6月15日的舊文,分享阿二“逃離北上廣”的“慢生活”體驗,也許會給你新的觸動。


逃離北上廣,回小地方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今天,先生到武漢參加本科畢業十週年聚會了。


這陣子兩人的話題幾乎都和這個那個同學相關:誰誰移民了,誰又升遷了,誰誰年薪多少……


同樣的十年光陰,感覺別人的人生好像開了掛,而自己,一直原地踏步默數:“一二一,一二一。”


細細回想我們在小縣城走過的十年,又豁然。這年頭混得好的人有,但更多的人如我們,只想“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混得好,是別人看得見的狀態,而過得好,就只有自己心裡知道了。


逃離北上廣,回小地方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們應該算過得好的,物質湊合,精神充實,時間充沛。


今天就以自己為例,來說說,大學畢業,在小地方生活十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2008年大學本科畢業,和大多數人一樣,當時也想留在廣州,無奈屬予神經大條那類人,才上班沒多久就在棠下城中村被入室盜竊(人睡在房裡防盜窗被割斷),導致極度缺乏安全感,當時幾乎是倉促回家的。


當然會傻眼,因為小地方最受認可,性價比最高的工作首先公務員,其次是企事業單位,三是國企。而我,什麼試都沒考,毫無準備的回來的。


回家兩個月後參加過市裡的一次秋季招聘,發現可以去的企業屈指可數。


之後反反覆覆在工作上糾結,去過報社,當過語文老師,在國企辦公室做過行政文員,房產火爆的時候也在新浪樂居站做過主編,不坐班的時候,開過店,和大學室友做文案,也做過小小的培訓,作為一個行動派,腦子裡想嘗試的都付諸行動了……


逃離北上廣,回小地方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如今,安穩好像很不值得一提,很多自媒體大號都在一邊倒的抨擊小地方生活的無趣和不堪。


回鄉擇的就是一種平淡的生活方式。


小地方找工作難不難?


肯定是不難的,越是小的地方越缺人,只是待遇有點一言難盡,更多人通過考公務員和事業單編制,選了性價比最高的那份工作。


為什麼我沒選那條路?性格決定吧!由著興趣折騰了十年,到現在仍舊沒有那個念頭,畢竟,生活壓力不大,實在無路可退了還有一畝田一方山水一座宅可去。


逃離北上廣,回小地方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小地方創業難不難?


因人而異。以我為例,經營工作室時市場做得一塌糊塗,根本打不開局面,而開店純屬頭腦發熱之舉。


但錢和時間花出去了總有收穫,不是財富就是經驗,有些彎路註定是要自己去走的。


創業註定比日常上班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有很多人做得風生水起,然而對普通人而言,它需要付出的成本還是太高。


這十年,陸陸續續有大學同學來看過我,他們羨慕我的舒適和閒逸,又害怕自己經不起平淡生活裡的流年。


然而當年回來時,我們心氣兒也是極高的。


先生就因分到十八線小城鬧過彆扭,不肯去就職。當初校招時他籤的是市裡的合同,卻被分到縣裡,得到消息時他茫然又失望,對前來做思想工作的領導說:“我是個注重生活品質的人,這裡給不了我想要的生活”,你們可以想象一個久經人事的領導聽到一個初出茅廬的愣頭青說出這番話時的震驚。


而我亦是,一邊認真的經營著生活,又一邊憤世嫉俗的和生活較勁。


現在想想,還是當年太天真,當時自以為看盡了小地方生活的所有方式,卻不懂得每個人選擇這樣或那樣生活的意義。


逃離北上廣,回小地方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剛開始肯定是格格不入的。


喜歡宅,不喜交際,出門時總有人問:“你們一不打牌二不愛看電視三不愛出門,不無聊嗎?”


初聽這話時有點哭笑不得,也很想反問:“你們天天打牌看電視,生活不無趣嗎?”


如今,十年過去,發現這就是想要的生活。


在小地方,就會經歷熟人社會的無奈。


談戀愛、結婚、生子包括育兒,總有人跳出來說你哪哪做得不對或不好。


戀愛那會,總有人說我身高不夠,非先森應該找個更好的,還有人說我應該安心的去考個公務員才配得上他,也有人說我應該去北上廣,因為非先森不夠優秀,不值得我如此屈就。


結婚後,甚至有人看我們久未生子,都會跑過來問是否身體有問題,並熱心的推薦這個或那個中醫。


慶幸的是,兩個人一直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慢慢的,日子變得有味起來。


住單身宿舍時,兩個人組隊刷遊戲,餓了就煮點面拌老乾媽放點青菜充飢;


一度迷上摩旅,去張家界,去雪峰山,甚至花十個小時的時間開回老家,在摩托上看四季;


為了足球夢,2012年,兩個人費老大勁休年假跑去京城鳥巢看超級盃米蘭德比;


有娃之前,每年規劃兩次外出旅行,每個月花100塊錢買書,力圖與外面的同學在視野上保持一致。


2013年,房子裝修好,我們終於有自己的空間,兩個人又擇了時間成本較低的工作,一起閱讀,養花,健身,打理家,研究理財,日子過得有條不紊,雲淡風輕。


2016年懷孕生娃,我做了全職媽媽,直到娃一歲以後才慢慢接工作,而先森幾乎參與了帶娃的全過程,感覺生活壓力又大了些後,開始規劃他的第二職業。


逃離北上廣,回小地方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有娃後,因出門甚少,我們默默的將每月購書支出增為200元。


從最初的迷惘和不安,到現在的執著和堅定,我們不再覺得自己的生活少了什麼,也不再羨慕別人的生活,甚至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他們的生活方式了。


生活的意義本來就有多種。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我們覺得無趣的可能是別人快樂的來源,別人覺得乏味的可能卻是我們的精神支柱。


生活就在這樣日復一日的重複中前進,看似有些改變,又萬變不離其宗,因為最初的夢想還在,對未來的期待也還在。


逃離北上廣,回小地方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偶爾有落差大的時候。


畢業最初兩年,還感覺不到和外面同學的差距,大家都拿著幾千塊的薪水,不考慮房車,不考慮結婚生娃,拮据的過活。


三四年後,小地方和大城市的待遇差別拉大,外面的同學已經通過跳槽實現月薪上萬了,你還在為漲幾百塊的薪水沾沾自喜。


八九年後,人家已經通過獵頭找工作,開口閉口都是年薪了,你的工資漲幅只剛跑贏通脹而已。


失落嗎?偶爾會有!


悵然不平嗎?沒有!


就像是他們適應不了小城慢生活的節奏般,我們也追不上大都市的繁華了,拋開外面的高房價不提,我們的身心早已適應不了那樣快節奏的生活和高強度的工作。


“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這句話聽起來很讓人沮喪,但

生命本不存在浪費可言,相對於穩定,人們內心更討厭的應該是形色匆匆和奔忙吧。


居住在小地方只是生活方式的另一種存在,我們當然也想要更好的教育環境和醫療條件,也想過往大一點的城市發展,但我們更珍惜這份難得的平淡和安定。


起碼,我在小地方生活的十年,是豐富而有意義的。時間充沛,沒有多餘的社交,能夠按照自己所想一步一個腳印。


如果,我是說如果,當初掙扎和迷惘的時間再少點,也許,距離夢想還會更近一點。


逃離北上廣,回小地方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倘若有人問:“你覺得小地方快樂而富足,那你的下一代不滿足怎麼辦?”


我的下一代,我更希望他擁有快樂的能力,不管他以後是貧窮還是富有,是久居喧囂還是偏安一隅,他的生命都應該都是多姿多彩的。


擁有健康、幸福和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中實現自我,這應該就是我在小地方生活的全部意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