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分子和傳統書法愛好者的字差在了哪裡

思想差距

眾人皆知,書法中有傳統和江湖兩大流派,傳統書法愛好者在乎的是內在的東西,而江湖分子則恰恰相反,他們在乎的基本就是名和利,甚至有的書法愛好者原本寫的好好的,到了一定程度,就覺得自己是掌握了書法中的精髓,於是到處進行宣傳,再把字拿去變賣,獲得牟利,這使很多書法愛好者嚐到了甜頭,於是他們的寫字意圖就發生了變化,以前就是單純想把字寫好,而紅眼之後想的就是怎麼把字賣成錢,這樣一來他們發展的重心就發生了變化,所以,他的字就慢慢的失去了“真正的價值”。

江湖分子和傳統書法愛好者的字差在了哪裡

魏碑書法

我在高中的時候,我的老師給我說過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臨帖是在掙錢,而創作就是在花錢,如果不去掙錢,老師花錢,就會入不敷出”,這句話一下子就顛倒了精髓,書法家變賣的字大多都是創作的,而不是臨的帖,但是想要創作就得有本事,本事從何而來,當然是從臨帖中去激發的靈感、總結的經驗而來,從我們平時看的、聽的、想的而來,但是你設想一下,一旦想著吧自己的書法作品拿去變賣,他還會老老實實的臨帖、去看、去聽、去想嗎?答案很明顯,肯定不會,那他的本事從何而來呢,他不需要本事,因為他想的是怎麼去撈錢,他需要的也只有這一點,其他的根本就不用考慮,而又有很多人的確分不清江湖和傳統這兩大流派的字有何差距,這就給了江湖分子的可乘之機。曾今有一位水墨畫家,還算有名,畫也不錯,一平尺市場價在三千塊錢左右,但是後來這位畫家嚐到了甜頭,於是,他想的就不是怎麼把畫畫好,而是怎麼把畫賣出去,怎麼掙更多的錢,於是他還成立了一個團隊,專門負責銷售,而自己則待在家裡成批的“生產”他的作品,準備的還挺充分的,像是要擼起袖子加油乾的樣子,剛開始起色還不錯,後來就出現了一個情況,他的畫買的人越來越少,而且市場上的評估價格也越來越低,直到最後直接變得一文不值,送人都不要了。後來有人說他的早期作品的確不錯,耐人尋味,而後期作品,就只有金錢的氣息,沒有內在價值,那位畫家哪怕再怎麼努力也找不回來了,因為傳統的味道一旦失去了,就真的很難找回來了。也正是這一原因,才導致後面的種種差距。

書者謹記“對於吾輩而言,賣畫餬口乃恥辱之事,只是偶爾迫不得已,乃丹青玉米之舉——陳垣”。

江湖分子和傳統書法愛好者的字差在了哪裡

書法家陳垣

學習方法差距

傳統的書法愛好者都會老老實實的去臨帖,在古人的作品中去尋求書法的真諦,而且善於思考,臨帖不僅僅是臨的字的寫法,如果只是單單的想弄懂一個字是這個樣寫的,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都會,我們要學的是作品中的法度、風格、韻味、等等等等。之前一個人對我張口就來了一句“我寫了一百遍蘭亭序”,其實他這一百遍,可能啥也沒學到,純屬就是在瞎寫,亂寫,你想想王羲之這樣偉大的書法家,一生的巔峰之作就屬蘭亭序了,而他一個初學者上來就是蘭亭序,你得有多大本事,反正我是不會去寫,我們學習書法的必須掂量出自己幾斤幾兩,學習書法絕對不能迎難而上,而是要學會知難而退,當然,我不是說你直接放棄寫字,而是說當我們遇到了一個困難之後,要是解決不了,我們就先把這個問題放著,先學習簡單的,然後你就會發現,之前解決不了的問問題,抬手就能解決。

人們都說學習楷書可以延年益壽的功效高於其他書體,這個我還沒有研究,先不下結論,我想說的是一提起楷書,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歐顏柳趙之類的書法家了吧,這個問題我之前也說過,唐代的楷書的確很好,但是他只是單純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對我們學習開始是否有很大幫助,我看未必,李世明酷愛書法才讓當時有了這些書法家,他們的法度,實在是達到了巔峰,就像行書的巔峰是蘭亭序一樣,我們後人,沒有點本事,還真碰不得,他不適合初學者,因為對於初學者來說,很難衝出唐代楷書的法度,就只能在裡面原地打轉,可能寫了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都沒走出來,不信,你就去看看那些國家級的書法展品,裡面你看看有幾件楷書是歐顏柳趙的書體的,當然有一件書體除外,就是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有人說為啥,其實這也不難理解,褚遂良學習的一直都是秦漢魏晉的字,你可以看看他的早期作品,如《伊闕佛龕碑》,他的早期作品裡面流露的秦漢風骨的氣味是很足的,到了晚年,他的這種秦漢風骨的味道逐漸的流露到了骨子裡面,所以看起來雖然是像行書的楷書,但是他真正流露的是秦漢風骨的東西。說道秦漢風骨的東西,我們就不得不想到南北朝的魏碑,這才是我們楷書學習的重中之重,褚遂良可以作為入門,而魏碑才是以後我們需要駕馭的書體,作品選好了,還得好好用功,多看、多寫、多學、多問、多思,臨帖不能是走走過場,每一次都一定要有所收穫, “

寧拙勿巧,寧醜勿媚,寧支離勿輕滑,寧真率勿安排”這句話各位書友一定要好好去理解一些,實在重要。好多自學的書法愛好者墮入江湖也正是這個原因!

江湖分子和傳統書法愛好者的字差在了哪裡

褚遂良《伊闕佛龕碑》

看待繼承和創新的角度不同

傳統的書法愛好者,首先要求的就是去繼承古人的方法及理論,等到時機成熟,再慢慢加入自己學習的東西,所以臨帖不是為了形似,而是要神似,所以一位好的書法老師,不會說叫你把字寫的怎麼像原貼,而是告訴你你需要掌握哪些地方,這樣才能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獨特的書寫規律。我們是在創新當中去繼承,在繼承當中去創新,在實踐中去總結真理,所以我們在學書生涯中一定不能背上傳統的包袱,也不能背上創新的包袱,總之,一切都要我們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去完成每一個階段,每一個腳印都得踩到位。

而江湖分子就大不一樣,他們根本就沒有創新和繼承的理念,更別說去創新,去繼承了,他們認為的創新,就是在寫字的時候吼叫,擺出一副大師大樣子;又或者用勺子來寫字之類的太多了,那叫創新嗎,肯定不叫啊,那是對中國傳統的褻瀆!如你拿出一副作品來問,這一副字好嗎,他肯定會說好或者是不好,但是接下來,你若再問好在哪或者不好在哪,可能就尷尬了。還有就是一個眼光問題,我在這裡提一下,我們學習書法的人,一定要眼光獨到,選擇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去看,而不是隨便拿起一本書,一幅字就擺出一個欣賞的樣子出來。我麼你在看別人作品的時候,不能輕易的去說那個人的字寫得好或者是寫的壞,第一,我們是書法愛好者,這是我們應當具有的品格;第二,萬一看走眼,吃虧的就是你自己,有的時候你覺得差的作品,有可能就是真正的佳作。

我們看待創新必須是在繼承的基礎之上,只有有了繼承,才有創新,以前,書法是作為文案上的閱讀工具,現在發展成為了一種純粹的展廳藝術,這裡面肯定還是有很多東西是變化了的。學書之路創新是必然的,但是不能過度,不能褻瀆傳統。

江湖分子和傳統書法愛好者的字差在了哪裡

孫曉雲書法

學習途徑不同

一位好的書法愛好者,都會找一個好的老師,怎麼找呢,我老師就跟我說過一個方法,我覺得很實用,首先去看他的職銜,是不是市書協或者中書協的人,這樣就排除了很大一部分的江湖分子,但是還有一部分即便有職銜也不能去,就是那種純粹靠辦展覽來拉昇名氣的那一類“書法家”,你去了,那就等於半截身子已經栽在了江湖這個深淵裡了。所以看完職銜,還要研究一下他的字究竟如何,是不是真的值得去學,如果是在拜師,這件事可馬虎不得,一個好的老師基本能夠決定你能學到多少東西,他是起著一個引導方向的一個作用,就像指路人一樣,你走的路是否正確,很大一部分就是看他給你指的路是不是對的。

江湖分子的一般都不會拜師嗎,或者老師也不是怎麼好,沒有一個好的老師來指路,他字的筆法、墨法、筆法、章法定然都是混亂的,他們給人的就是一種韌性十足的精神面貌,在哪裡都喜歡展示自己,真正的好書法愛好者,是不會在乎這些的,所以他們的字也就是屬於那種舉止粗放,俗不可耐的那一類。


江湖分子和傳統書法愛好者的字差在了哪裡

洪厚甜魏碑作品

學習精神的差距

傳統的書法家始終保持著“從傳統中學來,學到傳統中去”的精神,傳統書法家做的是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做的就是單純的繼承者,這種精神流傳千古,正是我們常常提到的翰墨精神,是每一位書法愛好者都應該學習的精神,只有具備了這種精神,我們才能學到真正的東西,著名文學家楊絳說過“你的問題就是讀書不多而想的太多”,這句話我覺得完全可以用來作為我們學習書法的指南針,我們學習的東西不多,我們的能力不夠,我們做的就只應該是不斷的去充電,只有自己的牙齒足夠尖,我們才能啃的動更硬的骨頭。

對於江湖分子來說,他們追求的只有兩點,或名或利,我不多說,這種精神是不可取的,一個人的精神一旦出現了偏差,接下來影響的一定就是行動了,我想說的就是,江湖愛好者應該更正自己的思想,做點豐富自己的東西,然後慢慢的才能走向傳統,將五千年的中國文明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