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天下女人之大敵——朱熹、朱元璋

知史以明鑑,查故以至今

貞操,特指女性的貞潔操守。其含義包括婚前不與男人發生性關係,婚後不與丈夫以外的男人發生性關係,丈夫死後不改嫁從一而終等內容。中國古代,社會對貞操觀的看法是階段性的,明清時期發展到極致。

漢唐時期是開放的社會,守貞僅限於提倡

  對於女人的貞操觀要求,是從先秦時期的西周開始的,《周易》記載“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易傳》記載“女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周易》和《易傳》,為女人守貞操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女人從一而終,對男人恆久,大吉大利;而男人對女人感情恆久,反而是大凶。對女人的要求從一而終,對男人的要求卻是“花心”,所以男人可以一夫一妻多妾,去花街柳巷尋歡做樂沒什麼,而女人如果“花心”,則是淫婦狐狸精。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天下女人之大敵——朱熹、朱元璋

先秦時期雖然提倡女人守節,但對女人改嫁並沒有抵制,到了秦漢時期,對於女人守節更加提倡,朝廷對女人守節持提倡態度,但並沒有強行抵制女人改嫁。在朝廷提倡向貞婦學習的同時,也出現了朱買臣的妻子離婚再嫁、焦仲卿的妻子被休後太守、縣令一再遣媒議婚、蔡文姬連嫁三次演義出“文姬歸漢”的故事現象。可見當時的風氣是女人改嫁很正常,但守節卻得到大力提倡。

  唐朝的皇帝具有漢人血統和鮮卑人血統,唐朝人對於女人守節和漢朝差不太多,甚至更為開放。唐朝的公主改嫁、再嫁,武則天公開選拔面首,李治娶了父親的妃子,唐玄宗娶了兒子的老婆,所謂“髒唐臭漢”,從上面就開了一個“好頭”,下面豈不上行下效?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天下女人之大敵——朱熹、朱元璋

所以在漢、唐民間,對於女人守節沒有那麼嚴格。大詩人白居易有一首詩,名字叫《婦人苦》,公開為女人守節抱不平,他的觀點代表了當時的社會主流媒體,雖然朝廷提倡守節,但社會上並未嚴格遵從朝廷的提倡。說是那麼說,怎麼做就不一定了。

宋朝,古代婦女貞操觀的分水嶺

  對於女人守節的嚴格要求,始於宋朝。具體說始於宋明理學的重要人物“二程”與朱熹。在程顥、程頤、朱熹之前乃至同時期,宋朝和漢唐一樣,僅限於對守節的提倡,但並沒有嚴格執行,民間也沒有形成守節的風尚。

  北宋時代是古代婦女貞操觀的分水嶺時代,一方面是范仲淹與王安石為代表的“開放派”,一方面是司馬光、周敦頤、二程為代表的“保守派”。司馬光著有《家範》,對如何做好女人提出了嚴格要求,周敦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萬物各得其理後和,故禮先而樂後”,給女人做出了卑下的定位,而二程的四傳弟子朱熹繼承了周敦頤、二程的衣缽,創出了一套朱子理學,提出女人“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正式為女人守節定了調子。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天下女人之大敵——朱熹、朱元璋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天下女人之大敵——朱熹、朱元璋

朱熹為女人劃了一個圈,這個圈子嚴格限制了女人的性自由。可怕的是,朱熹是一個文化人,他劃的這個圈子,由於文化的傳播,化為女人的自覺行動。朱熹之後,女人徹底演變為男人的奴僕和附庸,“曲不可爭,直不可訟”,男人可休女人,而女人沒了離婚、改嫁的自由,只能一棵樹上吊死,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但確定下嫁給了誰,哪怕只是訂婚,就將一生寄於這個人身上了。這個人死了,或守寡終生,或自殺殉夫,不許別的男人碰一下。從這個層面上說,朱熹是女權運動的仇敵。

元明清時期,婦女守節發展到極致

  朱熹之後的元明清時代七百年間,中國的女人彷彿進入了地獄時代,在朱熹思想的影響下,這個時代的女人甘受男人的奴役,女人守節成為烈女節婦成為社會的主流。“男女授受不親”正是從這個時代開始的。

朱元璋這個明朝的開國皇帝,對於朱熹的主張是極為推崇並從制度上大力支持的,明《會典》規定“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後不改節者,旌表門閭,除免本家差役”,一家出了節婦,本家的差役都免了,所以造成宗族勢力爭先推出節婦的後果。而女人為了給本家族“爭光”,義無反顧地爭當烈婦、節婦,烈女的出現曾出不窮。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天下女人之大敵——朱熹、朱元璋

據歷史記載的節婦烈女,《唐書》五十四人;《宋史》五十五人;《元史》一百八十七人,而《明史》不下萬人,重點表彰對象也有三百零八人,至於清朝,更是比比皆是了。

這個時期的烈女節婦,讓現代人想來,真真的有點不可思議。

烈婦蔡松陽,嫁給葉三為妻,葉三因病早死,臨死前心疼妻子,勸她趁自己未死改嫁,結果蔡松陽揮刀自刎,先葉三而死,以明心志;

金華方氏嫁給了一個酒鬼袁堅,酒鬼丈夫死後,她在丈夫的棺材旁邊放了一口自己的棺材,活活餓死殉節;

一位姓戚的女子,在新婚之夜丈夫暴亡,她隨之殉節而死,一天福沒享上;

一位姓陳的女子,嫁給了一位生理功能不全的男人,無法享受性生活,跑回了孃家,結果父親將她生生縊死,父親也因羞愧自殺;

一位姓李的女子,僅僅因為幾個軍爺說了幾句汙辱他的話,就羞愧自盡;

更有甚者,一位王姓女子,因為風吹門簾,懷疑有人偷窺,自盡而亡。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天下女人之大敵——朱熹、朱元璋

而這些人烈婦之死,都是她們自願的,並沒有逼迫的成分在內,殊為可悲。

  至於不死守寡的人,生活其實也是非常悽苦的。正所謂“慷慨赴死易,從容守節難”。有一位節婦守寡六十年,每天晚上拿出百枚銅錢灑在地上,摸黑尋找,直到找到後身心疲憊方才睡覺,這樣的日子竟然忍了六十年,臨終才告訴後人她內心之苦。

女人的苦日子,直到民國方才興起解放運動,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女人方才徹底成為與男人平起平坐的“半邊天”,不再是男人的附庸。而女人能夠驕傲地站起來,則是改開以後的事了。而女人開始嘚瑟起來,就是現代的事情咯。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天下女人之大敵——朱熹、朱元璋

知曉更多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請關注道人,為你帶來不一樣的訴說解答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天下女人之大敵——朱熹、朱元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