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新聞」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進清華系列活動舉辦


「清華大學新聞」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進清華系列活動舉辦


清華新聞網11月30日電 11月21-27日,清華大學舉辦了“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公益展演”活動。該活動是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清華大學承辦的“梨園雅韻—戲曲進校園·2018校園戲曲節”的一項重要內容,由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藝術報社主辦,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承辦。

為期一週的時間裡,商丘四平調《小包公》、內鄉宛梆《潼關臺》、太康道情《張廷秀私訪》以及越調《老子》、豫劇《北魏孝文帝》等劇目先後在清華大學精彩亮相,每場演出還特別設置戲曲體驗、互動直播、八大倉開啟儀式以及演後專家研討會,同時,也舉辦了“下社區”和“進小學”系列活動,總計舉辦活動22場。


「清華大學新聞」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進清華系列活動舉辦


「清華大學新聞」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進清華系列活動舉辦


「清華大學新聞」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進清華系列活動舉辦


「清華大學新聞」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進清華系列活動舉辦


「清華大學新聞」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進清華系列活動舉辦


演出劇照

此次參演的五個劇種均為國家級非遺項目,極具地方特色。“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公益展演”也是清華大學首次迎來最基層級別的“區縣級院團”演出。五個劇目的內容扣人心絃,既有表現少年包公成長經歷的傳統戲,也有用越調講述的老子故事,以及氣勢磅礴,展現北魏孝文帝銳意改革的新編歷史劇。

作為展演活動的發起人之一,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表示,此次活動的初衷是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走進校園;只有培養年輕的觀眾,戲曲才能發展和繁榮,進而不斷創新。

清華大學藝教中心主任趙洪認為,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公益展演通過演出、直播、互動、研討等多種形式,讓師生在文化認知層面更加了解戲曲藝術,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懷、責任與擔當,有助於戲曲藝術在校園的傳播與傳承的同時,也極具教育意義。

此次展演活動的一大亮點是,為拉近青年人與傳統戲曲的距離,每部劇目演出前都安排豐富的戲曲體驗活動,如走臺步、穿戲衣、化戲妝、拍戲照等,並進行全過程直播、互動,讓現場的清華師生與網友都能真正領略中國戲曲的魅力和風采。


「清華大學新聞」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進清華系列活動舉辦


「清華大學新聞」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進清華系列活動舉辦


觀眾沉浸在藝術的欣賞體會中

「清華大學新聞」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進清華系列活動舉辦


「清華大學新聞」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進清華系列活動舉辦


「清華大學新聞」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進清華系列活動舉辦


每場演出前的八大倉啟動儀式

五場演出後的研討會也彙集了來自戲曲界、文化藝術界多位專家、學者,為河南戲曲的發展出謀劃策。


「清華大學新聞」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進清華系列活動舉辦


專家座談會現場

不少師生觀眾也感慨良多,一致認為賞析這些劇目不僅感受到多樣的戲曲藝術,更深刻地領悟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地方特色。觀眾中有曾欣賞過豫劇的中國臺灣地區的學生與瑞士同學結伴而來,期望能讓國際友人通過觀賞演出領略到中華戲曲之美,也有一家五口走進新清華學堂,在鄉音中度過難忘夜晚。

此外,11月23日,李樹建還帶領戲曲演員及稀有劇種傳承人走進清華園荷清苑社區為老教授們奉上精彩的戲曲表演,帶去關心與祝福。11月28日,又將“八大倉”帶進清華附小,通過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載體給予孩子們唱唸欣賞、身段體驗、表演互動、色彩內涵、服飾文化、歷史知識、道德教育的傳遞和普及。


「清華大學新聞」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進清華系列活動舉辦


藝術家到清華園街道荷清苑社區慰問演出

「清華大學新聞」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進清華系列活動舉辦


藝術家走進清華附小音樂課堂

供稿、供圖:藝術教育中心

編輯:華山 審核:襄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