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各諸侯性格,淋漓盡致反應現所有性格

先說說三國時期《三國演義》裡面各路諸侯 1、公孫度,佔據遼東 2、劉虞、公孫瓚,先後佔據幽州 3、袁紹,佔據冀州,青州和幷州 4、王匡、張揚,先後佔據河內(非越南首都河內) 5 、孔融,佔據北海 、 6、袁術,先佔據南陽,後佔據揚州一部分 7.劉表,佔據荊州 8、劉焉,佔據益州 9、張魯,佔據漢中 10、陶謙、劉備、呂布,先後佔據徐州 、11董卓、李傕等,先後佔據司隸和涼州東部 12、馬騰、韓遂,佔據涼州西部 13、士燮,佔據交州(今兩廣及越南中、北部) 14、張繡,佔據宛 15、劉度,佔據零陵 16、孫策,佔據江東 17、曹操,佔據兗州

三國各諸侯性格,淋漓盡致反應現所有性格

公孫度佔據遼東,是一名實幹家東伐高句驪,西擊烏丸,公孫度野心。滿足現狀,不進則退。現實理想是動力,野心過大容易膨脹,“野心”沒有止境要在一個度字上面。

劉虞佔據幽州,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劉虞一心為公,為人和善

公孫瓚佔據幽州,雖貴族出身但是庶出(家庭地位很低。庶出,旁支也。嫡為大宗,庶為小宗。妾死後不列入宗族牌位,所生子女為"庶出"不可襲爵),也師出(盧植),好戰好勇。從以孝廉出一步步成為封疆大吏(任遼東屬國長史,歷涿縣縣令,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升奮武將軍、薊侯,官爵至前將軍、易侯。)劉基(遼西郡太守)流放,瓚喬裝成侍卒趕車陪護,後被舉為孝廉。真是“愛拼才會贏”

袁紹佔據冀州,青州和幷州,袁紹都有所瞭解,剛愎自用,不聽意見,靠著家庭背景。袁術常常說袁本初庶出也!。官渡之戰前袁紹還能說英明。袁紹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殺宦官、八校尉之一,十八路聯軍盟主,和公孫瓚爭奪河北平定北方。袁紹年少忠義奮發,中年後權利改變他一生不聽意見、獨斷專行、剛愎自用、敗於官渡之戰。

三國各諸侯性格,淋漓盡致反應現所有性格

王匡被任命為河內太守,他與名仕蔡邕為好友,輕財好施。因妹夫親屬聯合曹操被殺,一句老話“往往傷害你的,就是你最親密的人”

張揚被任命為河內太守,張揚一直在河內平定山賊抵禦外族,因和呂布較好(2次收容呂布)又因救呂布被部下殺害。張揚能對一個呂布品性口碑那麼差的人“你若不離不棄,我便生死相依”可見張揚對朋友那種“義”字

孔融,佔據北海,孔融讓梨名聲在外。又是孔子世孫。帶著金鑰匙長大,飽讀詩書可以說剛直不阿,又有點“書生氣”兵敗還在城樓看書。後常常蔑罵曹操最終被殺。孔融一代大儒最終還是以“書生氣”結束。一個民族沒有“書生氣”那是很可悲,難以進步。宋朝被元滅。成千上萬軍民選擇自殺。我想這就是“書生氣”吧!

袁術,先佔據南陽,後佔據揚州一部分。袁術出身名門,董卓也對袁術有所忌憚,孫堅也一開始跟著袁術。但是袁術太猖狂,如果袁術不要太狂跟袁紹一樣平定江東之後稱帝。孫權之後也不稱帝了嗎!所以現實不要太猖狂。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做人與做事,千萬別太過。飽谷總彎腰,智者常溫和。行走人世間,低調沒有錯。天外還有天,人外皆是人。風飄雲彩過,水落石頭出。物大值千金,人大不值錢。自己有多沉,心裡要有數。

三國各諸侯性格,淋漓盡致反應現所有性格

劉表,佔據荊州。劉表年輕時候也算有所作為。愛民養士,交袁紹、近張繡、抗曹操、帶甲十萬。但是愛與空談。說去了頭頭是道,做起來畏手畏腳,顧及顏面。死後蔡家廢長立幼。如果劉表不坐享空談、多留意一下長子不聽蔡氏胡攪蠻纏,聯合江東抗擊曹操結局不會一樣。現在家和萬事興,一家人想到一起怕沒有辦不成的事情。男人要有主見、有胸襟、聽意見、拿出自己認為的事情!

劉焉,佔據益州。劉焉漢室宗親,20多歲出任郎中(比較高官職)悠悠混了40年,兩次黨錮之禍和黃巾軍之亂。什麼事情沒有混到60歲。感覺自己要有所作為、或者給後人留點什麼。自命像朝廷益州牧,封陽城侯。劉焉進入益州,派張魯盤踞漢中,截斷交通,斬殺漢使,對內打擊地方豪強,鞏固自身勢力。那時候益州屬於半獨立狀態。劉焉位置給了劉璋、劉璋沒有什麼用被劉備佔了。有人拼一輩子,被兒子三下五除二結束。“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張魯,佔據漢中。張魯有傳言張魯是張良第十代子孫,也是五斗米教的第三代天師。在漢末那麼亂大環境裡,不要說一個教會了就算一個軍閥也不好過。劉焉在世張魯還算聽話。劉焉去世以後,劉璋這個人能力不行,張魯自行割據漢中,以五斗米教教化人民,中原戰亂漢中相對比較安寧,大量流民前往漢中張魯教化他們,張魯在漢中20多年,信徒眾多。最後“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投降曹操。張魯投降曹操以後,攜帶大量的信眾來到長安、洛陽和鄴城三地上層和下層傳播五斗米教,到東晉時,五斗米教發展很大,勢力已經擴展到了北方和中原地區,書法家王羲之都是五斗米教的信眾!如果現實自己有能力,寧可自己苦再多,也要選擇一個好的平臺。

陶謙、先後佔據徐州。陶謙年幼喪父,成家後奮發圖強從縣令一直做到徐州牧(三國徐州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黃海以西,範圍相當於今天的江蘇省、山東省南部、安徽省北部。)陶謙靠丹陽兵起家(孫策就是靠500丹陽兵打下江東。西漢李陵5000丹陽兵對抗8萬匈奴騎兵,無後援情況下400丹陽兵突圍。)丹陽郡(轄今安徽宣城市、池州市、銅陵市、蕪湖市、馬鞍山市、黃山市,江蘇南京市,浙江杭州市、湖州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區),陶謙有著勁旅所以敢和曹操叫板,《三國志》記載是陶謙派人殺了曹操父親曹嵩和弟弟曹德,《後漢書》記載是陶謙部將貪圖錢財殺的。反正曹操認定是陶謙殺的,曹操二次征討陶謙,第一次被求援公孫瓚得救,第二次兵敗曹操大肆屠城,陶謙心灰意冷逃回老家丹陽,抑鬱而死。所有在你有實力的時候,不要招惹比你更強大的人。

呂布,先叛丁原殺董卓出逃,投靠袁術在袁術處肆意妄為,投張揚又轉投袁紹,袁紹猜忌再投張揚,後於陳宮佔據兗州,後被曹操擊敗投奔了徐州劉備佔據徐州,呂布與袁術聯盟,派高順攻劉備小沛,破之。曹操遣夏侯惇救劉備,被高順擊敗。曹操於是親自率軍討伐呂布,呂布圍困於下邳城中兵敗呂布被擒後被殺。評論呂布反覆無常,古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你想要一個好的平臺給你發展,跳槽你就跳槽唄,為何你非要弄死你前任老闆或者結仇呢?,這就是你的錯誤。雖前任老闆剋扣壓榨,但是多少你認識知道了解新的事物,要學會感恩。所以不要犯呂布的錯誤

三國各諸侯性格,淋漓盡致反應現所有性格

劉備,沒背景沒靠山(雖老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這中山靖王不算女兒的話,兒子不下於一個連隊)在那個軍閥混戰年代,瞧得上的叫一聲劉皇叔,瞧不上的劉大耳朵,顛沛流離了大半生,從一個販賣草鞋到最後稱帝,真是一個傳奇性人物,桃園三兄弟打下一個江山,劉備投靠的人不比呂布少,公孫瓚、袁紹、曹操、陶謙、呂布、劉表、聯合孫權抗擊曹操,赤壁之戰過後才打下荊州四郡的地盤,之前從來沒有成功過,百折不撓一次次失敗,還是沒有放棄,一直到入蜀稱帝。遇到困難不要放棄,就跟打不死的小強一樣頑強,就算失敗了,你也會得到自己的尊重和釋然,不要放棄可以失敗十次,只需一次成功,

三國各諸侯性格,淋漓盡致反應現所有性格

董卓、李傕等,先後佔據司隸和涼州東部。李傕以前就是董卓“飛熊軍”的統領之一,大破朱儁,擊敗過呂布、戰勝馬騰、韓遂後於猜忌樊稠、李蒙刺殺了 二人,郭汜害怕內訌李傕,被曹操聯合討伐夷滅三族。董卓成長於涼州少年好結交羌人,董卓殺耕牛款待羌人首領,董卓不僅武藝高強、力大無雙、擅騎擅射、戎馬一生、沒進洛陽前可以算是中規中矩,董卓南征北戰其部下《三國志. 鄭渾傳》中稱,當時天下的勇士,也就是並、涼兩州的軍士,匈奴屠各部、湟中義從、八種西羌等人。這些軍隊當時全都在董卓麾下。可見西涼軍精銳。入京後立威廢劉辯立劉協,袁紹、曹操等棄官逃跑、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入長安羞辱皇甫嵩跪拜迎接,大臣公卿全部下車跪拜,而董卓不需要回禮,那時候所有工作都要向董卓彙報,為充實郿塢“為子不孝,為臣不忠,為吏不清,為弟不順”之人統統以死刑加沒收全部財產,叛逆罪殺關中舊族,當時長安上到官員下到百姓生靈塗炭,引起關中世族、百姓、官員仇恨,王允有心刺董,他說服了董卓的義子呂布(三國演義美人計呂布反目董卓)。董卓被義子呂布所殺,命喪長安城。猜忌產生誤會,誤會產生猜忌、誤會越多猜忌越重、猜忌越重誤會越多,這是惡性循環。以誠待人,不管對方什麼身份,什麼地位,跟你什麼關係,包容、忍耐,退一步海闊天空,你不退我退,以後有機會了再解釋,理智。董卓、你可以得罪一個人,但是你要得罪一圈人,怕你這個圈子混不下去,你有本事搞死一圈人,要麼被一圈人搞死。

馬騰、韓遂,佔據涼州西部。馬騰少年貧窮,無產業,砍材為生,而性格賢厚,人們都很敬佩他。後平定羌民族造反,步入仕途,馬騰和結拜兄弟韓遂加入董卓西涼軍,馬騰有私事求於李傕,李傕沒有答應,馬騰韓遂率兵相攻被擊敗,後幫助曹操擊敗袁尚,馬騰屯兵三輔,北防胡寇(邊界強盜),東備白騎(鮮卑的騎兵),優待士人推薦賢才,憐憫救援百姓,受到三輔百姓愛戴。入京為官後因馬超起兵反叛,被曹操夷滅三族(三國演義因“帶血詔”敗露,馬騰的死訊傳出後,馬超和韓遂為了替他報仇,於是在西涼起兵反叛。)。人稱“九曲黃河”的韓遂不簡單殺傅燮,擊敗張溫,董卓、孫堅、皇甫嵩等名將。,早年在涼州起兵後韓遂和邊章一起被北宮玉劫了當傀儡,結果先殺邊章,後殺北宮玉,一個人獨掌大權,作亂三輔。韓遂和結拜兄弟馬騰加入董卓西涼軍,後又韓遂派兵幫助曹操擊敗袁尚,後來與馬騰一同割據關西,對馬騰反目形成壓制,又和馬超反叛曹操兵敗不久,韓遂便病死(一說被部下殺害)享年七十餘歲。馬騰、韓遂這倆結義兄弟,可是卻一直打打殺殺數年,結下了不少恩怨。兩人最終都背叛了曹操。但是倆人根本沒有情義可言,總是反覆無常,追逐利益,毫無兄弟之情、利益合作但內心忌憚、利益面前那點兄弟情,能有多少?

士燮(xiè)(越南語:Sĩ Nhiếp),佔據交州(今兩廣及越南中、北部)。士燮從靈帝末年就擔任交趾太守,兄弟四人分據四郡,在當地權勢極大,是實際上的“交州王”享年九十歲(曹丕同年死的)。交州當時遠沒有現在這樣發達,中原地區也沒有發生嚴重的戰亂,漢人還沒有大舉南遷躲避戰亂,雖說離中原地方偏遠人口不多但是地盤大啊。交州屬下設立南海(廣州番禺及粵東、粵北地區)、蒼梧(梧州等桂東一帶)、鬱林(玉林等桂中地區)、合浦(桂南沿海一帶到珠江入海口,包括雷州半島等粵西地區)、交趾(現越南北部,包括越南首府河內)、九真(現越南北部,在交趾南面)、日南(現越南中部)珠崖(瓊東地區,包括海口)、儋耳(瓊西地區),交州九郡,治所蒼梧廣信,(相當管理三個省,劉備打下荊州四郡,武陵(今湖南常德西),長沙(今湖南長沙西)、桂陽(今湖南郴縣)、零陵(今湖南零陵北)四郡全在一個省裡)士燮雄長一州、但沒有不爭霸,不奪權金工許昌漢獻帝(曹操當家),也想孫權進貢。但赤壁之戰後孫權大敗曹操後士燮投靠孫權,士燮逝世後,孫權吧交州劃分三州,引起士徽不滿起兵反叛,最後被呂岱擊敗斬首。孫權是出了名的隱忍,夷陵之戰前想劉備求和,向曹丕稱臣,打贏了人家又開始了圍困合肥了“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處人之所不能處”司馬懿隱忍30年“韓信胯下之辱”努爾哈赤隱忍40年。忍字頭上一把刀,還要插進心裡。

三國各諸侯性格,淋漓盡致反應現所有性格

張繡,佔據宛,後降曹操,曹操(人妻控)納了張濟的遺孀鄒夫人,張繡懷恨在心,曹操知道張繡不高興決定誘殺張繡,消息洩露張繡猛攻曹操大營,曹操未來接班人曹昂(讓馬給曹操)、侄兒曹安民、心腹愛將典韋、戰死宛城。如此沉重的打擊曹操悲痛欲絕,留下心理陰影,以至於在臨死前都引以為恨。次年,曹操再徵張繡、半路後院失火(袁紹偷襲許都)曹操被迫撤退,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追必敗”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賈詡對張繡說:“趕快再追,追必勝。”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張繡對賈詡大為佩服,從此言聽計從。官渡鏖戰之時,袁紹派人勸降張繡偷襲曹操,張繡答應袁紹,賈詡卻認定袁紹必敗,不如現在投靠曹操撈點功勞,張繡一直對賈詡言聽計從,毅然率眾投降曹操,曹操計較殺子之仇還結成兒女親家,從此張繡跟著曹操南征北戰,張繡屢立戰功食邑2000戶(當時曹軍將領沒有達到1000戶)唯獨張繡。當自己智慧不夠時候聽聽別人意見,增加自己的智慧。智慧是怎麼來的最容易,做人謙虛“不好意思,這個我不是太懂,麻煩您在給我多講講好嗎?”人家聽的都會很開心會很細心和你講。會學後把人家智慧或者見識,變成自己的智慧或者見識。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智慧與見解,多聽取一下別人的意見或者見解沒有壞處。

劉度,佔據零陵(今湖南零陵北),劉備征討荊南四郡時,零陵首當其衝(當時劉備被任命為零陵太守,而劉度也不是皇室宗親)劉度望風而降。後劉備也沒有為難劉度讓他繼續當零陵太守,之後劉備簡歷蜀漢政權也讓劉度繼續在蜀國當官。沒有足夠的能力的時候,不如跟一個好的老闆。“很多人剛進入社會的時候都想怎麼暴富,現在現實中想這怎麼脫貧。”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能力還駕馭不了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夢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澱和積累。古語說的很好“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

孫策,佔據江東,孫堅戰死時孫策才十七歲,在家守孝廣結豪傑,從舅舅吳景募兵幾百(丹陽兵)又繼承父親舊部一千多士兵,195年開始孫策東征西討200年,佔據江東六郡 一統江東,狩獵時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五歲。孫策為人喜好修飾外表,善於談笑,性格豁達開朗樂於接受意見,又善於用人,嚴申軍令,不得擄掠民間財物,受到百姓的歡迎。所以兵士和百姓對待他,沒有不盡心盡力的,都願意效死於他。驕傲的人,總以為自己有學識、有能力,然而驕傲的真正原因是無知。列夫·托爾斯泰的巧喻:“如果把一個人的真實能力比作分數值,那麼他的自我評價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數值就越小。”

三國各諸侯性格,淋漓盡致反應現所有性格

曹操,佔據兗州,挾天子以令諸侯。消滅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實行屯田制、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官渡之戰、遠征烏桓、赤壁之戰、望梅止渴、割發代首、寧可我負人,毋寧人負我、耳熟能詳的事蹟。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毛澤東: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有人說曹操是一代梟雄,有人說曹操是一代奸詐之臣。

三國各諸侯性格,淋漓盡致反應現所有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