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各诸侯性格,淋漓尽致反应现所有性格

先说说三国时期《三国演义》里面各路诸侯 1、公孙度,占据辽东 2、刘虞、公孙瓒,先后占据幽州 3、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 4、王匡、张扬,先后占据河内(非越南首都河内) 5 、孔融,占据北海 、 6、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一部分 7.刘表,占据荆州 8、刘焉,占据益州 9、张鲁,占据汉中 10、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 、11董卓、李傕等,先后占据司隶和凉州东部 12、马腾、韩遂,占据凉州西部 13、士燮,占据交州(今两广及越南中、北部) 14、张绣,占据宛 15、刘度,占据零陵 16、孙策,占据江东 17、曹操,占据兖州

三国各诸侯性格,淋漓尽致反应现所有性格

公孙度占据辽东,是一名实干家东伐高句骊,西击乌丸,公孙度野心。满足现状,不进则退。现实理想是动力,野心过大容易膨胀,“野心”没有止境要在一个度字上面。

刘虞占据幽州,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刘虞一心为公,为人和善

公孙瓒占据幽州,虽贵族出身但是庶出(家庭地位很低。庶出,旁支也。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妾死后不列入宗族牌位,所生子女为"庶出"不可袭爵),也师出(卢植),好战好勇。从以孝廉出一步步成为封疆大吏(任辽东属国长史,历涿县县令,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升奋武将军、蓟侯,官爵至前将军、易侯。)刘基(辽西郡太守)流放,瓒乔装成侍卒赶车陪护,后被举为孝廉。真是“爱拼才会赢”

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袁绍都有所了解,刚愎自用,不听意见,靠着家庭背景。袁术常常说袁本初庶出也!。官渡之战前袁绍还能说英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杀宦官、八校尉之一,十八路联军盟主,和公孙瓒争夺河北平定北方。袁绍年少忠义奋发,中年后权利改变他一生不听意见、独断专行、刚愎自用、败于官渡之战。

三国各诸侯性格,淋漓尽致反应现所有性格

王匡被任命为河内太守,他与名仕蔡邕为好友,轻财好施。因妹夫亲属联合曹操被杀,一句老话“往往伤害你的,就是你最亲密的人”

张扬被任命为河内太守,张扬一直在河内平定山贼抵御外族,因和吕布较好(2次收容吕布)又因救吕布被部下杀害。张扬能对一个吕布品性口碑那么差的人“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可见张扬对朋友那种“义”字

孔融,占据北海,孔融让梨名声在外。又是孔子世孙。带着金钥匙长大,饱读诗书可以说刚直不阿,又有点“书生气”兵败还在城楼看书。后常常蔑骂曹操最终被杀。孔融一代大儒最终还是以“书生气”结束。一个民族没有“书生气”那是很可悲,难以进步。宋朝被元灭。成千上万军民选择自杀。我想这就是“书生气”吧!

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一部分。袁术出身名门,董卓也对袁术有所忌惮,孙坚也一开始跟着袁术。但是袁术太猖狂,如果袁术不要太狂跟袁绍一样平定江东之后称帝。孙权之后也不称帝了吗!所以现实不要太猖狂。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做人与做事,千万别太过。饱谷总弯腰,智者常温和。行走人世间,低调没有错。天外还有天,人外皆是人。风飘云彩过,水落石头出。物大值千金,人大不值钱。自己有多沉,心里要有数。

三国各诸侯性格,淋漓尽致反应现所有性格

刘表,占据荆州。刘表年轻时候也算有所作为。爱民养士,交袁绍、近张绣、抗曹操、带甲十万。但是爱与空谈。说去了头头是道,做起来畏手畏脚,顾及颜面。死后蔡家废长立幼。如果刘表不坐享空谈、多留意一下长子不听蔡氏胡搅蛮缠,联合江东抗击曹操结局不会一样。现在家和万事兴,一家人想到一起怕没有办不成的事情。男人要有主见、有胸襟、听意见、拿出自己认为的事情!

刘焉,占据益州。刘焉汉室宗亲,20多岁出任郎中(比较高官职)悠悠混了40年,两次党锢之祸和黄巾军之乱。什么事情没有混到60岁。感觉自己要有所作为、或者给后人留点什么。自命像朝廷益州牧,封阳城侯。刘焉进入益州,派张鲁盘踞汉中,截断交通,斩杀汉使,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那时候益州属于半独立状态。刘焉位置给了刘璋、刘璋没有什么用被刘备占了。有人拼一辈子,被儿子三下五除二结束。“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张鲁,占据汉中。张鲁有传言张鲁是张良第十代子孙,也是五斗米教的第三代天师。在汉末那么乱大环境里,不要说一个教会了就算一个军阀也不好过。刘焉在世张鲁还算听话。刘焉去世以后,刘璋这个人能力不行,张鲁自行割据汉中,以五斗米教教化人民,中原战乱汉中相对比较安宁,大量流民前往汉中张鲁教化他们,张鲁在汉中20多年,信徒众多。最后“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投降曹操。张鲁投降曹操以后,携带大量的信众来到长安、洛阳和邺城三地上层和下层传播五斗米教,到东晋时,五斗米教发展很大,势力已经扩展到了北方和中原地区,书法家王羲之都是五斗米教的信众!如果现实自己有能力,宁可自己苦再多,也要选择一个好的平台。

陶谦、先后占据徐州。陶谦年幼丧父,成家后奋发图强从县令一直做到徐州牧(三国徐州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黄海以西,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山东省南部、安徽省北部。)陶谦靠丹阳兵起家(孙策就是靠500丹阳兵打下江东。西汉李陵5000丹阳兵对抗8万匈奴骑兵,无后援情况下400丹阳兵突围。)丹阳郡(辖今安徽宣城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黄山市,江苏南京市,浙江杭州市、湖州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陶谦有着劲旅所以敢和曹操叫板,《三国志》记载是陶谦派人杀了曹操父亲曹嵩和弟弟曹德,《后汉书》记载是陶谦部将贪图钱财杀的。反正曹操认定是陶谦杀的,曹操二次征讨陶谦,第一次被求援公孙瓒得救,第二次兵败曹操大肆屠城,陶谦心灰意冷逃回老家丹阳,抑郁而死。所有在你有实力的时候,不要招惹比你更强大的人。

吕布,先叛丁原杀董卓出逃,投靠袁术在袁术处肆意妄为,投张扬又转投袁绍,袁绍猜忌再投张扬,后于陈宫占据兗州,后被曹操击败投奔了徐州刘备占据徐州,吕布与袁术联盟,派高顺攻刘备小沛,破之。曹操遣夏侯惇救刘备,被高顺击败。曹操于是亲自率军讨伐吕布,吕布围困于下邳城中兵败吕布被擒后被杀。评论吕布反复无常,古语“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你想要一个好的平台给你发展,跳槽你就跳槽呗,为何你非要弄死你前任老板或者结仇呢?,这就是你的错误。虽前任老板克扣压榨,但是多少你认识知道了解新的事物,要学会感恩。所以不要犯吕布的错误

三国各诸侯性格,淋漓尽致反应现所有性格

刘备,没背景没靠山(虽老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中山靖王不算女儿的话,儿子不下于一个连队)在那个军阀混战年代,瞧得上的叫一声刘皇叔,瞧不上的刘大耳朵,颠沛流离了大半生,从一个贩卖草鞋到最后称帝,真是一个传奇性人物,桃园三兄弟打下一个江山,刘备投靠的人不比吕布少,公孙瓒、袁绍、曹操、陶谦、吕布、刘表、联合孙权抗击曹操,赤壁之战过后才打下荆州四郡的地盘,之前从来没有成功过,百折不挠一次次失败,还是没有放弃,一直到入蜀称帝。遇到困难不要放弃,就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顽强,就算失败了,你也会得到自己的尊重和释然,不要放弃可以失败十次,只需一次成功,

三国各诸侯性格,淋漓尽致反应现所有性格

董卓、李傕等,先后占据司隶和凉州东部。李傕以前就是董卓“飞熊军”的统领之一,大破朱儁,击败过吕布、战胜马腾、韩遂后于猜忌樊稠、李蒙刺杀了 二人,郭汜害怕内讧李傕,被曹操联合讨伐夷灭三族。董卓成长于凉州少年好结交羌人,董卓杀耕牛款待羌人首领,董卓不仅武艺高强、力大无双、擅骑擅射、戎马一生、没进洛阳前可以算是中规中矩,董卓南征北战其部下《三国志. 郑浑传》中称,当时天下的勇士,也就是并、凉两州的军士,匈奴屠各部、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等人。这些军队当时全都在董卓麾下。可见西凉军精锐。入京后立威废刘辩立刘协,袁绍、曹操等弃官逃跑、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入长安羞辱皇甫嵩跪拜迎接,大臣公卿全部下车跪拜,而董卓不需要回礼,那时候所有工作都要向董卓汇报,为充实郿坞“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之人统统以死刑加没收全部财产,叛逆罪杀关中旧族,当时长安上到官员下到百姓生灵涂炭,引起关中世族、百姓、官员仇恨,王允有心刺董,他说服了董卓的义子吕布(三国演义美人计吕布反目董卓)。董卓被义子吕布所杀,命丧长安城。猜忌产生误会,误会产生猜忌、误会越多猜忌越重、猜忌越重误会越多,这是恶性循环。以诚待人,不管对方什么身份,什么地位,跟你什么关系,包容、忍耐,退一步海阔天空,你不退我退,以后有机会了再解释,理智。董卓、你可以得罪一个人,但是你要得罪一圈人,怕你这个圈子混不下去,你有本事搞死一圈人,要么被一圈人搞死。

马腾、韩遂,占据凉州西部。马腾少年贫穷,无产业,砍材为生,而性格贤厚,人们都很敬佩他。后平定羌民族造反,步入仕途,马腾和结拜兄弟韩遂加入董卓西凉军,马腾有私事求于李傕,李傕没有答应,马腾韩遂率兵相攻被击败,后帮助曹操击败袁尚,马腾屯兵三辅,北防胡寇(边界强盗),东备白骑(鲜卑的骑兵),优待士人推荐贤才,怜悯救援百姓,受到三辅百姓爱戴。入京为官后因马超起兵反叛,被曹操夷灭三族(三国演义因“带血诏”败露,马腾的死讯传出后,马超和韩遂为了替他报仇,于是在西凉起兵反叛。)。人称“九曲黄河”的韩遂不简单杀傅燮,击败张温,董卓、孙坚、皇甫嵩等名将。,早年在凉州起兵后韩遂和边章一起被北宫玉劫了当傀儡,结果先杀边章,后杀北宫玉,一个人独掌大权,作乱三辅。韩遂和结拜兄弟马腾加入董卓西凉军,后又韩遂派兵帮助曹操击败袁尚,后来与马腾一同割据关西,对马腾反目形成压制,又和马超反叛曹操兵败不久,韩遂便病死(一说被部下杀害)享年七十余岁。马腾、韩遂这俩结义兄弟,可是却一直打打杀杀数年,结下了不少恩怨。两人最终都背叛了曹操。但是俩人根本没有情义可言,总是反复无常,追逐利益,毫无兄弟之情、利益合作但内心忌惮、利益面前那点兄弟情,能有多少?

士燮(xiè)(越南语:Sĩ Nhiếp),占据交州(今两广及越南中、北部)。士燮从灵帝末年就担任交趾太守,兄弟四人分据四郡,在当地权势极大,是实际上的“交州王”享年九十岁(曹丕同年死的)。交州当时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中原地区也没有发生严重的战乱,汉人还没有大举南迁躲避战乱,虽说离中原地方偏远人口不多但是地盘大啊。交州属下设立南海(广州番禺及粤东、粤北地区)、苍梧(梧州等桂东一带)、郁林(玉林等桂中地区)、合浦(桂南沿海一带到珠江入海口,包括雷州半岛等粤西地区)、交趾(现越南北部,包括越南首府河内)、九真(现越南北部,在交趾南面)、日南(现越南中部)珠崖(琼东地区,包括海口)、儋耳(琼西地区),交州九郡,治所苍梧广信,(相当管理三个省,刘备打下荆州四郡,武陵(今湖南常德西),长沙(今湖南长沙西)、桂阳(今湖南郴县)、零陵(今湖南零陵北)四郡全在一个省里)士燮雄长一州、但没有不争霸,不夺权金工许昌汉献帝(曹操当家),也想孙权进贡。但赤壁之战后孙权大败曹操后士燮投靠孙权,士燮逝世后,孙权吧交州划分三州,引起士徽不满起兵反叛,最后被吕岱击败斩首。孙权是出了名的隐忍,夷陵之战前想刘备求和,向曹丕称臣,打赢了人家又开始了围困合肥了“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司马懿隐忍30年“韩信胯下之辱”努尔哈赤隐忍40年。忍字头上一把刀,还要插进心里。

三国各诸侯性格,淋漓尽致反应现所有性格

张绣,占据宛,后降曹操,曹操(人妻控)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张绣怀恨在心,曹操知道张绣不高兴决定诱杀张绣,消息泄露张绣猛攻曹操大营,曹操未来接班人曹昂(让马给曹操)、侄儿曹安民、心腹爱将典韦、战死宛城。如此沉重的打击曹操悲痛欲绝,留下心理阴影,以至于在临死前都引以为恨。次年,曹操再征张绣、半路后院失火(袁绍偷袭许都)曹操被迫撤退,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贾诩对张绣说:“赶快再追,追必胜。”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张绣对贾诩大为佩服,从此言听计从。官渡鏖战之时,袁绍派人劝降张绣偷袭曹操,张绣答应袁绍,贾诩却认定袁绍必败,不如现在投靠曹操捞点功劳,张绣一直对贾诩言听计从,毅然率众投降曹操,曹操计较杀子之仇还结成儿女亲家,从此张绣跟着曹操南征北战,张绣屡立战功食邑2000户(当时曹军将领没有达到1000户)唯独张绣。当自己智慧不够时候听听别人意见,增加自己的智慧。智慧是怎么来的最容易,做人谦虚“不好意思,这个我不是太懂,麻烦您在给我多讲讲好吗?”人家听的都会很开心会很细心和你讲。会学后把人家智慧或者见识,变成自己的智慧或者见识。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智慧与见解,多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或者见解没有坏处。

刘度,占据零陵(今湖南零陵北),刘备征讨荆南四郡时,零陵首当其冲(当时刘备被任命为零陵太守,而刘度也不是皇室宗亲)刘度望风而降。后刘备也没有为难刘度让他继续当零陵太守,之后刘备简历蜀汉政权也让刘度继续在蜀国当官。没有足够的能力的时候,不如跟一个好的老板。“很多人刚进入社会的时候都想怎么暴富,现在现实中想这怎么脱贫。”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能力还驾驭不了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古语说的很好“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孙策,占据江东,孙坚战死时孙策才十七岁,在家守孝广结豪杰,从舅舅吴景募兵几百(丹阳兵)又继承父亲旧部一千多士兵,195年开始孙策东征西讨200年,占据江东六郡 一统江东,狩猎时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五岁。孙策为人喜好修饰外表,善于谈笑,性格豁达开朗乐于接受意见,又善于用人,严申军令,不得掳掠民间财物,受到百姓的欢迎。所以兵士和百姓对待他,没有不尽心尽力的,都愿意效死于他。骄傲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学识、有能力,然而骄傲的真正原因是无知。列夫·托尔斯泰的巧喻:“如果把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比作分数值,那么他的自我评价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就越小。”

三国各诸侯性格,淋漓尽致反应现所有性格

曹操,占据兖州,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实行屯田制、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官渡之战、远征乌桓、赤壁之战、望梅止渴、割发代首、宁可我负人,毋宁人负我、耳熟能详的事迹。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有人说曹操是一代枭雄,有人说曹操是一代奸诈之臣。

三国各诸侯性格,淋漓尽致反应现所有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