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如同遊戲廠商為玩家們精心製作的遊戲BOSS一樣,在現實中,各個國家的遊戲監管部門也如同遊戲BOSS一樣,為遊戲廠商們製作的遊戲帶來各種的考驗。

一款遊戲要獲得在一個國家的發售權,就必須符合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而如何判斷這些繁雜的遊戲內容是否違規就成為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遊戲監管機構最重要的工作。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在遊戲審查中,有些違規內容是廠商們的無心之失,而有些內容則夾帶了濃重的個人色彩。每一個違規內容都是安插在遊戲中的內鬼,隨時可能終止一款遊戲的發行,因此在遊戲審查中,充滿了廠商與監管部門的博弈與妥協。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馬克思曾說,“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敢犯任何罪行。”

為了更吸引玩家,遊戲廠商們時常會在遊戲中為玩家們設置一些“出格”的內容,去吸引玩家的注意力,激發玩家的購買慾望。而這一部分內容就成為了監管機構和遊戲廠商們的博弈主戰場。

R星的當家遊戲《GTA》系列在發售之初就是各國審查機構的關注重點。原因就是遊戲中充滿了飆車、犯罪、色情元素。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在製作遊戲之初,為了吸引足夠多的玩家,R星就將原本命名為《Race'n'Chase》的飆車遊戲賦予了更多的內容:搶車搶錢,頂撞警察,飆車販毒。隨後R星還將遊戲命名為《Grand Theft Auto》(俠盜獵車手)。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在美國,Grand Theft Auto是一項罪名——盜取車輛重罪。由此可見,在遊戲之初R星就對自己的遊戲定位和賣點非常清楚。這也引發了R星和遊戲監管部門曠日持久的博弈。而關於《GTA》的博弈與妥協在《GTA:聖安地列斯》和《GTA4》發售時達到了巔峰。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R星誕生至今最大的危機“熱咖啡”事件,正是由《GTA聖地安列斯》而起。在未經修改的原裝遊戲中主角與女友進行“熱咖啡”時,只會聽見主角與女友親熱時的聲音,鏡頭一直只在女友家外晃動。

但經安裝修改文件的遊戲程序,可進行一個小遊戲,玩家需控制主角與女友在床上的姿勢及順著節奏點擊,但不含裸體圖像。而最近推出的新版

“熱咖啡”文件則把女角的衣服移走。

要知道,《GTA聖地安列斯》最初發售時被美國監管機構ESRB評為“M”級這個評級以為這17歲以上的玩家都可以通過正常渠道購買和遊玩遊戲。而在“熱咖啡”被發現後,分級委員會宣佈已經將遊戲評級從“M”級更改為“Adult Only”(僅限成人)這一改變對R星來說是致命的。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澳大利亞分類委員會取消了遊戲的“MA15+”評級(這是當時澳大利亞電子遊戲中的最高評級),改為“RC”(拒絕評級)級,這意味著遊戲的原版不能在澳大利亞發售。

儘管R星認為“熱咖啡”事件是黑客們別有用心的陷害,但是面對其引起極大轟動,R星還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最終在R星召回全部遊戲,重新進行代碼編寫,老闆山姆·豪斯在聯邦貿易委員會工作人員面前接受了了9個小時的調查,賠償20,115,000美元給聯合起訴方以撤銷訴狀才結束了這場對R星的曠日危機。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而在隨後的《GTA4》中,R星為了能夠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發售遊戲,不得不對遊戲中的部分內容進行和諧和修改,以滿足兩地的審核規定。這些修改包括但不限於:去除從屍體流出聚成的血和血腳印;用“輕微變色”代替子彈傷口和血跡。

可見,即使強如R星,想要在遊戲中夾帶私貨,一旦被發現,也會迎來終止銷售的後果。而更多的遊戲廠商則不願意在審查評級時觸黴頭,早就將各地的審查法案熟記於心,以避免召回和賠償帶來的損失。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由於二戰的原因,在德國“不得以任何形式對納粹執政時期的暴行與專政予以贊同、否認或者為其辯護”被寫進了《刑法典》中。

這種“不得以任何形式”當然也包括了音像製品與電子遊戲。於是一個和大多數發達國家相似、但卻更為嚴格的分級審查機構——娛樂軟件檢驗局(德語簡稱USK)便在 1994 年應運而生。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德國的遊戲審查級別和歐盟以及北美並沒有特別大的區別。除了被視為禁忌的“USK ab 18”級別(可以參照ESRB 制度的“Adult Only”(僅限成人)級別:幾乎全平臺的禁售)以外,對於其它幾個級別遊戲的銷售和發行並沒有太多的限制。

但是為了讓自家的遊戲被評為“USK ab 16 freigegeben”(最後那個詞的意思是“准許發售”)或者為了拿到“USK ab 18”,遊戲廠商要付出的努力,要比從任何一款分級制度都多得多。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遊戲廠商們的手段通常只有、也只被限制為一種,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和諧”。而USK的紅線各大廠商也都瞭如指掌,一個是“納粹”另一個是“血腥暴力”。

對於全世界而言,反對“納粹”是絕對的政治正確,因此許多遊戲都將“納粹”定為遊戲反派,玩家扮演的主角們通過不懈努力擊敗“納粹”為世界贏得和平。

我們玩過的許多遊戲都是如此進行背景設定的:無論是《盟軍敢死隊》、《榮譽勳章》還是《狙擊精英》等等,你最終都要扳倒納粹;再科幻一些的,《超級戰士》、《德軍總部》;也都是同樣的設定。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但在德國例外。USK進行審查時,才不管“納粹”在遊戲裡是以正面、中立或者反面角色出現,只要你出現了“納粹”元素,那就統統斃掉。

為了能夠在德國發售相關題材的遊戲,遊戲廠商們開始了自我“和諧”的操作。由 貝塞斯達 發行的《重返德軍總部》系列的自我“和諧”堪稱近幾年在中文遊戲圈內影響最大的一個例子了。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遊戲將納粹標誌性的「卐」字旗替換成不那麼敏感的鷹旗,把文本中直白的“Nazi(納粹)”換成“Regime(當權者)”等等不一而足。

只要你完成修改工作,你就會獲得“USK ab 16 freigegeben”,不然等待你的將會是“USK ab 18”

而在面對“血腥暴力”的問題上,USK則體現了作為德國人的“嚴謹”。簡單概括起來就是16字箴言:滴血不見、骷髏帶肉、禁止裸露、禁菸禁酒。

當然,也不是沒有遊戲廠商敢於挑戰德國人的“嚴謹”。V社開發的《半條命》為了在德國發售,設計師玩起了小聰明。V社的設計師將人變成了機器人。一撬棍砸下去,血肉橫飛變成了彈簧齒輪亂蹦。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V社本以為這種小聰明能反敗為勝,沒想到到手的仍然只是一個“USK ab 18”。因為沒有“freigegeben”這就導致遊戲在絕大多數玩家能買到的渠道上消失。基本就宣告了遊戲的死亡。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在遊戲審查中,既然有類似R星那樣的既博弈又妥協,又有德國市場上的妥協大於博弈,那麼就必然有為了玩到“原汁原味”而努力的博弈者們。這在澳大利亞的評級審查歷史上可見一斑。

在澳大利亞分級(以及審查)的機構是澳大利亞分級委員會,雖然澳大利亞的分級機構僅比美國晚出現一年,但是很長一段時間裡,遊戲的最高評級卻僅為 MA15+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這也意味著遊戲裡不僅不允許出現任何描寫裸露、性愛活動的視頻畫面,也不能有明顯的暴力元素,因此不少耳熟能詳的遊戲也不得不選擇閹割以進入澳大利亞。

玩家們需要明白的是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評級審查機構並不是一個指導性機構,其頒佈的遊戲評級具有法律效力。

分級部門只要搬出大招“拒絕評級”即可——只要有關部門認定這款遊戲有不適合的內容,那麼他們可以拒絕給該遊戲評級,而這款遊戲就不能合法的上市。

而在澳大利亞,遊戲發行商和零售商不得出售任何未經分級的遊戲軟件,對於違反此規定的個人,將處以最高1.1萬美元罰款或長達12個月監禁。違反規定的企業將被處以更高額度罰款。

正因如此,雖然不少開發商通過自我“和諧”拿到了 MA15+ 的評級,也有很多很多的遊戲直接被禁止發行,玩家想合法玩到遊戲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求生之路2》被分級機構認為太過於血腥和暴力,並且出現了殭屍而被拒絕評級;《寂靜嶺:歸鄉》一度因過於血腥和暴力而被拒絕分級,直到開發商和諧了相關鏡頭才得以評級。如此的例子不勝枚舉。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而澳大利亞的玩家們為了玩到“原汁原味”的遊戲,展開了曠日持久的“R18+維權”之旅。

而這一切的關鍵人物就是擔任澳大利亞司法部長兼任總檢察長的Michael Atkinson。在他的任內,無數次的阻擋了玩家們“R18+維權”之旅。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幸運的是,他不可能當一輩子總檢察長;就在即將進行大選前夕一次民意調查,大約80%的受訪者支持 R18+ 分級,輿論對這種現象的強烈不滿越來越不容忽視,這次勝利的天平終於傾向了玩家這一邊。

於是,反對派們抓住時機,在一次採訪中反對派表示“遊戲分級和其他領域的情況不太一致是很蠢的......如果我們當選政府,我和你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而不少玩家們在大選時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將反對派領導人Tony Abbott選為澳洲總理。

在Tony Abbott上臺後,玩家終於迎來了 MA15+以上的評級R18+評級。 之前一些被拒絕評級的遊戲也被重新評級,玩家們也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玩自己本應就可以玩到的遊戲了。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不過玩家們也不是完全的勝利,此前遺留的“拒絕評級”仍然存在,而遊戲評級最高僅為“R18+”更高的“X18+”評級仍未出現,這也就表示部分色情以及極其強烈的暴力內容仍然有可能被拒絕。

從1995年到2003年,澳大利亞的玩家們用8年時間完成了“R18+”的爭取,不知道再需要多久才能贏得想要的“X18+”。

而遊戲廠商們為了賺錢,也在不斷的與各國的監管部門做著博弈與妥協。既有主動夾帶私貨作為內鬼來迎合玩家;也有壯士斷腕的自我“和諧”一切都是為了能在廣闊的市場上賺取更多的利潤。

遊戲審查:博弈與妥協的藝術與較量

有時候僅僅因為一個細微之處的“內鬼”就可能終止一款遊戲的發售。不知道遊戲公司的老闆們會不會也像《無間道》中的韓琛一樣,在最後一刻收到消息:有內鬼終止交易!而我們能知道的是關於審查的博弈與妥協將會一直進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