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丨程氏燒酒,“燒”的不光是瓊漿玉液

看點丨程氏燒酒,“燒”的不光是瓊漿玉液

看點丨程氏燒酒,“燒”的不光是瓊漿玉液

在隴西縣鞏昌鎮靛坪村,有一家傳承了百餘年的家庭式燒酒作坊。2016年7月,被省博物館協會命名為“程氏燒酒”博物館。“程氏燒酒”始於清末民初,酒坊當年的商號為“合裕永”,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其釀造技藝2016年被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看點丨程氏燒酒,“燒”的不光是瓊漿玉液

據1986年出版的《隴西縣誌·飲料製造業》,以及2003年出版的《定西史略·食品製造業》記載,隴西傳統技法釀造的白酒,以西川靛坪村的酒坊最為著名,產品質量好,銷量也大。除了滿足本地城鄉的需求外,還遠銷到周邊各縣市。

看點丨程氏燒酒,“燒”的不光是瓊漿玉液

現年58歲的程萬里為“程氏燒酒”的第四代傳人。據他介紹,清末民初,程氏家族從外地遷入隴西時,就已經開始釀酒。當時的釀酒原料以高粱為主,制曲用大麥和小豌豆。釀造主要設備有曲室、酒窖、灶臺、蒸鍋、汽鍋、木甑桶、酒匙、曲模、酒罈、酒櫃等,俗稱“燒坊”。“程氏燒酒”的釀製融合了清香型和醬香型白酒的特點,採用泥土做的窖池發酵,且把窖池的形狀挖成長方形,使酒醅最大程度地和泥土窖池充分接觸,促使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這樣釀出的白酒,兼有清香型和醬香型的特點,被稱為“兼香型”。

看點丨程氏燒酒,“燒”的不光是瓊漿玉液

曲為酒骨。冬天釀酒,夏天制曲,這是釀酒界的傳統工藝。制曲是釀酒的第一道工序,夏天溫度高,微生物繁殖旺盛,製成的酒麴品質最佳。制曲時,先把小麥、小豌豆、大麥等糧食磨碎,混合在一起,壓緊,再進“曲房”。一般要在曲房裡自然發酵40天左右,存放三至六個月,然後才能用來釀酒。制曲的每一道工序,一點也馬虎不得。

看點丨程氏燒酒,“燒”的不光是瓊漿玉液

酒魂好水才能釀出佳酒,所謂“瓊漿玉液”,指的就是水的品質和酒品之間的關係。“程氏燒酒”所用的水,是當地從地下自然湧出的一股泉水,當地人稱“暖水”。何謂“暖水”?就是一年四季都長流的泉水。冬天水溫高,還冒著熱氣;夏天水流清澈,喝起來冰涼清冽,味甘甜,是釀酒的好水。

看點丨程氏燒酒,“燒”的不光是瓊漿玉液

糧為酒之肉。為了釀出好酒,程萬里在糧食的選擇上可謂煞費苦心。在市場上選購糧食,一定是最好的,不惜成本。釀出的白酒,還必須窖藏三年以上,才能上市。白酒的酒精度,在50至60度之間最佳。據喝過的人介紹,該酒當時喝進口裡感覺很烈,但回味悠長,有一種獨特的香味。一旦喝多了,酒力也很快就會發散,不頭疼,第二天也沒有後遺症。

看點丨程氏燒酒,“燒”的不光是瓊漿玉液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程氏燒酒”根本用不著“上市”,在家裡就被訂購一空。在敦煌舉辦的“絲路記憶·西北五省區非遺展演展示”活動上,隴西縣“程氏燒酒”頗受消費者青睞,所展200斤樣品酒一銷而空,現場還簽訂了大批量訂單,成為本次展會的“明星”產品。

看點丨程氏燒酒,“燒”的不光是瓊漿玉液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消費”理念的流行,運用傳統工藝生產的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白酒行業也不例外。“程氏燒酒”的釀酒工藝,不僅符合“健康、綠色、環保”的消費時尚,更重要的是,它保存了一份傳統工藝,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留給後人的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

非遺傳承人展播

山丹太平車之王正義

看點丨程氏燒酒,“燒”的不光是瓊漿玉液

王正義,生於1947年,張掖市山丹縣人。1962年開始在本村太平車戲劇中扮書童在各鄉演出。1972年開始獨立組建班子到各鄉演出。主要演出的劇目有《西廂記》,在劇目中,太平車作為主要的道具,把戲劇以獨特方式展示給觀眾。現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山丹太平車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須知:非遺項目、圖片、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