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年對外交往回顧——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永遠是中國心

中國百年對外交往回顧——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永遠是中國心

今天是宜律陪伴你的第873天

近來,新冠肺炎疫情在美、意等國大有趕超武漢之勢。很多海外國人寧花十幾萬元,自費接受十四天強制集中隔離,幾經輾轉也要回到疫情初得控制的祖國。中國大陸外交部、移民局、民航局依《出境入境管理法》等規定,頒佈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但實際效果仍待觀察——境外輸入病例九成以上是中國公民,國家雖沒有準許外國人入境的義務,但也無禁止本國公民入境的權力。如此一來,輸入型病例只是算到哪天、哪個省的數據裡的問題。


尤為引人擔心者是留學生,正所謂“國內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留學生打全場”,他們在中國疫情嚴重時受歧視,在外國成震中時又要面臨生命安全與事業、學業的抉擇,很多人的規劃被驟然打斷。還有不少讀中小學的“小留學生”,有人提議包機將他們接回,也有人反對,政府最終決定派包機接回但由家長自費。“祖國建設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的言論雖有失偏頗,但確實反映了國人對境外輸入病例葬送疫情防控成果的擔憂。加之一些中國公民入境後以“海歸”身份耍大牌,要求高人一等的待遇或違反防疫措施,引起國人憤慨。更深層次的討論在於,這樣一大群價值觀尚未成型、國家觀念和祖國意識尚不牢固的人自幼在外留學,將來能否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或者至少認同祖國、客觀看待祖國、不危害祖國?此次如果包機將他們接回,會否造成國內新一輪疫情傳播風險,他們又是否懂得感恩祖國和人民,還是把這也視作理所當然,將來仍然翻臉攻擊祖國?

“封疆之界”從來封不住人,世界那麼大,一代代中國人都想去看看。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都不乏走出國門艱難求取知識的人。今天,我們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不同時代的“留學生”。


PART 01

“留學生”一詞始於隋唐時期的中日交流。當時,日本派出遣隋(唐)使,來華學習中國文化,其中一部分人留在長安、洛陽繼續學習,故被稱作“留學生”。以隋唐為代表,朝鮮、俄羅斯、日本等國都有留學生在古代中國求學的記錄,他們一樣受到中國朝廷的嚴格管理。

不過,我們還是主要回顧從中國走出去的“留學生”。在唐朝,有不少高僧出國傳播佛法和中國文化,鑑真東渡就發生在那時。他到日本傳播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先進文化,為後來日本的發展貢獻不小。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早已為國人所熟悉,86版西遊記陪伴數不清的中國人走過了兒童時光。在小說裡,唐僧每到一國,頭等大事就是倒換通關文牒——這是中國古代通過關戍的證件,歷史上有牙璋、符節、封傳、度牒、堪合、關照等稱謂,唐朝時應稱“過所”,明朝才稱“通關文牒”,清末起稱護照。“過所”一詞與西文“passport”可謂不謀而合,作用也基本一樣,“至關津以示之也”。在真實的歷史中,玄奘法師其實並沒有得到唐太宗李世民頒發的證件,身邊也無三徒弟保駕護航,而是“私度”,歷經數年艱辛才到了佛教的發源地——天竺。他在當時天竺國內最大的佛學院那爛陀寺修行學習五年之久,佛學造詣超過了所有當地僧人,還受到天竺戒日王的欣賞。接下來,他帶著大量經書回到唐朝,這才得到唐太宗的認可。唐太宗下令修建了大雁塔,以存放經書。這可算得上是最有名、最早的真正意義的“中國留學生”。


PART 02

和古代“留學生”既學習也輸出不同,到了近代中國,留學生出洋是學習先進知識、挽救國運的重要途徑。中國留美幼童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他們迅速克服了語言障礙,成績超過美國人。他們中的很多人,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學習,在美國社會引起轟動。但留美幼童的求學之路並不順利,阻力主要來自國內的保守勢力,他們故步自封而且蔑視貧寒子弟。當然,這也與留學生漸漸排斥中式服裝和四書五經、剪掉髮辮有關。當時《申報》有報道言“國家不惜經費之浩繁,譴諸學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後不知自好,中國第一次出洋並無故家世族,鉅商大賈之子弟,其應募而來者類多椎魯之子,流品殊雜,此等人何足以與言西學,何足以與言水師兵法等事”,國內也有大臣上疏曰“各學生腹少儒書,德性未堅,尚未究彼技能,實易沾其惡習,即使竭力整飭,亦覺防範難周,亟應將局裁撤”。最終,幼童們大多未完成學業,被召回國內。後來,還有以庚子賠款支付學費的“庚款留學生”以及一大批赴法德等國勤工儉學的青年。黃興、鄧世昌、劉步蟾、薩鎮冰、嚴復、唐紹儀、胡適、蔡元培、魯迅、竺可楨、侯德榜、詹天佑、錢學森、錢偉長、梁思成,都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出國留學,後來回國作出貢獻的佼佼者。當然,這個群體裡總也少不了櫻花樹下成群結隊、辮子油光可鑑“標緻極了”了的“富士山”。


中國百年對外交往回顧——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永遠是中國心

中國百年對外交往回顧——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永遠是中國心

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

——詹天佑


尤其不可忽視者,抗戰時期,偽滿、汪偽政權曾為推行奴化教育而組織學生留日。彼時中國留日人數創近代之最,但他們並沒有盡數淪為漢奸,而是有相當一部分堅持民族大義,以所學報效祖國。很多偽政權派遣的留日學生抱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看敵人的巢穴去!”的心態嘗試此行,也免不了“不能到後方去,對於做國民的職責,實在是一種大的過錯,大的汙辱……假如到日本去,那麼別人的責難,一定更難想象”的顧慮。他們在日本也並未獲得侵略者渲染的“日滿華親善”待遇,而是被日本軍警肆意監視、拘捕。


PART 03

從1951年起,中國大陸基於當時與蘇聯的關係以及獲得蘇聯先進知識的強烈願望,除接受蘇聯援華項目外,還成立了由聶榮臻、李富春、陸定一主持的留學生派遣工作領導小組,開始大規模向蘇聯和東歐國家派遣留學生。當時,一大批經過思想政治、外語、專業課程層層淘汰選拔,在“留蘇預備部”補習數月俄語,立志學成回國作棟樑的“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分佈在莫斯科、列寧格勒等不同城市。至1963年,共派遣近萬人。

和近代留美幼童一樣,那時的中國留學生多貧苦出身,知識底子薄、文化偏低,俄語不行,又肩負光榮學成改變祖國的貧窮落後面貌、使祖國早日躋身強國之列的重託。他們是公費派遣出國(本科生每人每月五百盧布,研究生每人每月七百盧布,中蘇各負擔一半,蘇方先發放,中方再結算),公費置辦行李,由駐蘇大使館發零用錢。平均每個小時(包括睡覺在內)要花掉國家一塊錢,一天的費用就是一個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就連他們讀的國內報紙,也是從國內空運到蘇。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是在這時候第一次吃西餐、穿“布拉吉”、付小費、聽唱片。

對祖國而言最幸運的是,那時他們中的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所享受的待遇對祖國而言意味著什麼。“一步登天”的負債感伴隨著“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的鞭策,促使他們以“門門功課五分”為目標。他們每天學習十幾個小時,甚至以片刻閒暇為罪惡,都沒有時間和心思到蘇聯各地走一走。第一批留學生沒有經過補習俄語就直接被派出,後面派出的學生也只有數月補習,很多學生甫到蘇聯時聽課存在極大困難。在蘇聯大學裡,他們只能硬著頭皮坐在第一排聽課。生活中,也曾有學生因不懂俄語,把黃油錯當肥皂買回來洗衣服,把“早上好”說成“廁所好”。他們靠狠掐大腿克服因睡眠不足和聽不懂共同導致的“犯困”,課後還要花數倍時間傳抄筆記、準備討論,第二天又餓著肚子開始新的課程。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節省日常開支近乎苛刻,以求日後把剩餘的外匯捐獻給國家。戲劇、表演等有關專業的學生,更是為了學習,硬從嘴裡摳出音樂會、歌劇的門票。長此以往,他們中的一些人健康出了問題。大使館不得不專門派工作人員勸導留學生“四分也可以”,高等教育部不得不專門把鍛鍊身體、休息好、吃好飯作為政治任務下達給中國留學生。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學期中國留學生日日向蘇聯學生借筆記傳抄,到了第二學期就變成蘇聯學生向中國留學生借筆記考前突擊。還有學生白天上課晚上夜校繼續“充電”,最後學通了英語、拿了“雙學位”。很多學生硬是一年考過了兩年功課,以儘快回國參加建設。他們的專業也是根據國內建設需要和蘇方高校設置重新統一安排,很多人從文改理,從機械物理改學核物理,組織讓學什麼學什麼,讓改行就改行,沒有人講價錢。歸國之際,“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了他們的共同願望。他們返抵國門後,都成了各自行業的中堅力量甚至大師級人物。

為了幫助中國學生克服難關,也因為知道中國留學生肩負的特殊使命,蘇聯共青團組織號召中蘇學生一對一互相幫助,蘇聯導師、實習單位也積極幫助中國留學生,對中國留學生的關心甚至超過對本國學生的關心,對其他國家保密的設備、資料,特批中國留學生參觀、閱讀,這被稱作“中國式的待遇”。

當時,中蘇雙方黨團組織都有規定不許學生間戀愛,蘇聯法律還禁止和外國人通婚。因此,雖然當時中蘇同學(包括異性)之間常有約會,但一切友誼止步於蘇方同學將中方同學送上歸國列車。這個戒律,還是1956年一名蘇聯女生向蘇聯外交部和中國大陸使館聲稱“不批准結婚就臥軌”,驚動了周恩來而打破的。自此,一大批蘇聯女生對不抽菸、不喝酒、不打架,守紀律、得高分,性格外冷內熱、生活三點一線的中國男生的傾慕之情才告公開(據大使館公佈,沒有中國女生和蘇聯男生戀愛結婚)。中方儘管公開規定中蘇婚姻自由,但仍然持對此不提倡、嚴管理,儘量做“勸說工作”的口徑,但這阻擋不了兩國青年人的熱戀。後來,中蘇關係交惡造成了很多在這個時期組成的家庭長期分離,互通書信被斥作“裡通外國”,在華一方直到80年代末才能赴(回)蘇探親;還有很多蘇聯姑娘來了中國才知生活之艱辛、政治壓力之無孔不入,很多對夫妻為彼此安全和前途選擇離婚,從此天各一方。


PART 04


1978年,中國國門經過三十餘年封閉再次打開。那時,人民幣出境才剛剛解禁,中國公民出境更是障礙重重,嫁給外國人是很多中國女性的追求,涉外婚姻大多屬於這種情況。去不了英美去墨西哥、阿根廷,到外面做苦力也比內地掙得多,這是個比“農轉非”還難得的絕佳機會。鄧小平說:“我贊成留學生的數量增大……要成千上萬地派,不是隻派十個八個。”由此,中國大陸公安部於1978年開始受理自費出國申請,允許和支持出國留學。經歷了十年蹉跎歲月的人們,格外想出去看一看。

國家留學工作方針是“廣開渠道,力爭多派”,但由於國家和個人財力都有限,公派留學機會少,自費留學更不容易,但出去一趟就意味著人生命運從此轉折,很多人擠破頭也要取得留學機會,學英語用的收音機、錄音機都成了緊俏商品。還有的人人到中年開始補習第二外語。1981年12月11日,中國內地首次舉辦托福考試——當時,報名費還要用外匯兌換券支付。不過,那時候護照的辦理非常嚴格,需要工作單位批准、辭去公職,再拿單位介紹信去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申請。如果申請人被審查發現有歷史、家庭、海外關係等方面的問題,這一申請就會被無限期拖延,能馬上拒絕你都是你三生修來的福氣。如果辦理自費留學又走不成,就意味著失去一切,一夜之間丟掉鐵飯碗而成為社會閒散人員。

如果幸運地拿到了出國許可,就要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過甘於清貧的生活,努力學習、打零工貼補生活學習費用——當然,清貧是相對於當地而言的,在國內這已屬於大富大貴,留學生在外打零工的錢幫很多中國家庭用上了冰箱彩電洗衣機。留學生們打不起國際長途,一般會在出國前和家人約好何時打電話,響三聲不接掛斷意味著一切都好,如果三聲不斷,就意味著出事了,必須要接。

自然,沒有了50年代留蘇學生自始至終由國家包辦的優厚待遇,也沒有了為國而學、學成歸國的巨大政治壓力,很多人自此留在了國外,那一批留學生的回國率低,很多人甚至拋棄了在國內已經成立的家庭。也不能說人家就是背叛祖國、拋妻棄子的漢奸、渣男——誰不想過小康,至少是溫飽的日子,而這在國內是不可能的。然而,也有很多留學生,抱著不把“留學”變成“學留”的堅定信念,回到最需要他們的祖國。陳竺、白春禮都是他們中的代表人物。


PART 05


現在,僅從這次境外輸入病例的數量就能看出,海外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留學生也越來越多,實非四十年前、七十年前所能比。近代和五十年代的時候,留學生主要面臨的首先還不是經濟上的問題,而是維護國家形象、儘快利用所學改變祖國落後面貌的巨大壓力;到了八十年代,留學生面臨經濟上的困境,同時負有改善家庭生活條件的使命。留學的目的不同,面臨的難題自然不同。現在留學生的學習生活也不能說容易,但不論如何,跟那時比條件已經極大改善,而且揹負的家庭、國家使命也不及當年沉重。

今天來看,五十年代、八十年代留學生的很多想法、做法未必全然可取。以留蘇學生為例,國家如果在乎你帶回來的幾百個盧布,又何必勒緊褲腰帶也要派你出去呢?是你滿身傷病帶回幾百個盧布,還是你帶著資料、帶著知識回國精神飽滿地參加工作,對國家貢獻更大?國家栽培的確應當感恩,沒有國家也就沒有你的機會;但全國青年千千萬,為什麼你有這種機會?不管什麼時代的什麼樣的機會,歸根到底都是自己的辛苦努力換來的,沒有人一步登天,沒有人靠學校、組織、國家的恩賜掙得錦繡前程,也沒有人應該為此負罪、負債。祖國對他們,有優待和投入,也有虧欠。現在,留學生更能保持平常心,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個人前途和家庭計劃,這何嘗不是件幸福的事。

儘管如此,那些年的留學生前輩們留給今天最寶貴的遺產,是對祖國、對家庭強烈的使命感和不服輸的勁頭,以及由此而來的節約每一分錢、做好每一門功課、一言一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精神——並不是說每個留學生都必須具備這些品質,但至少不要與之背道而馳,弄成你可以不為祖國作任何貢獻甚至傷害祖國,祖國卻是你無條件的堅強後盾兼保姆,救了你還要對你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妨害國境衛生檢驗檢疫、妨害傳染病防治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後果,本號已有不少文章推送,與此同時外國的防疫措施也日趨嚴格。在國內違法將面臨國內法懲處,在外國違法也將面臨外國法懲處,祖國的外交、領事保護只能為你防止外國的不法侵害而不能為你謀求特權和免除法律責任——一國行使外交、領事保護,須尊重外國的主權和屬地管轄權,要符合有關公約、條約。日前,還有留學生公然謾罵醫護人員和國家。不知此人有沒有想想,且不說病毒的源頭尚未明確,而且即便是起源於中國、起源於武漢又如何?如果有人瞞報、防控不力、封鎖消息自應依法問責,但要求國家道歉一說從何談起?世界何曾要求美國為各種流感病毒道歉?中國全面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已二月有餘,在此期間,美國病例卻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還不知何時才能擰緊水龍頭。這些已知和未知的病例總不是中國瞞報造成的,誰又該背這個鍋?

另一方面,人們常說“出去是為了更好地回來”,但不回來也是人生選擇,只要不危害國家、不觸犯雙方法律,定居外國無可非議;如果實在對祖國沒有感情,也沒有為國效命的動力,加入外國國籍也是他的權利。海外疫情日趨嚴峻,只要還是中國公民一天,在外的留學生等人就有回國的權利,其患病者也有在國內享受治療的權利,祖國就有義務接納、保護他們(當然,自費還是公費,應依法區分不同情形對待,有義務不等於無償),沒有人有權力要他們在入境時寫下切結書曰“我誓與帝國主義為敵,決不留在國外工作、決不加入外籍”。加入外國國籍者,只要他們遵守中國法律,也有入境回家、探親的權利。留學生不面臨五十、八十年代的問題,不等於他們過得容易。謾罵留學生者也當想想,他們學成後不論是紮根當地還是回國報效,難道對你有害?將心比心,如果是你的小孩在外留學、你的父母在外務工做生意,聽到這樣的謾罵你又作何感想?

希望所有中國留學生,不論留駐於外還是返抵國門,都做好個人防護並遵守規定,都能健康平安!

來稿請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錄用即有稿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