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敬”也三杯 “罰”也三杯

在社交場合的酒桌上流傳著一套不成文的規矩,敬酒三杯,“罰酒”也是三杯”,甚至連一些民族風俗習慣也是如此,廣西貝江苗寨有個習俗,被敬酒客人必須一口氣喝三杯。那為什麼是三杯呢?


為什麼“敬”也三杯 “罰”也三杯


不少人以為是現代人發明的,其實不然,是我國傳統文化延伸出來的。

《禮記·玉藻》記載:“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古人倡導飲酒有節,飲不過三爵,過則違禮。不做“三爵不識”之人,即是說正人君子飲酒,三爵而止,飲過三爵,就該自覺放下杯子了。


為什麼“敬”也三杯 “罰”也三杯


古時的三爵酒是指:喝酒時,主人必須先於客人飲酒,是為“獻”。這種禮俗起源很悠久,主人先飲,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裡無毒”,可以放心飲用之意。

主人飲過之後,客人亦須飲酒以回敬主人,是為“酢”,亦稱“報”。之後,主人為勸客人多飲,自已必先飲以倡之,是為“酬”。客人在主人飲過之後也舉起酒杯暢飲,是為“應酬”,即以此回應主人的厚意。普通的敬酒,即以這三爵為度。


為什麼“敬”也三杯 “罰”也三杯


再者,自古以來,人們對“三”就有一種特殊的理解。從人類一般經驗看,現代幼兒數學啟蒙,一般從“一”到“二”比較容易,到了“三”就會略感困難,“三”曾經是原始先民使用的最高數字,是最圓滿的。

敬酒用“三”,說明敬酒者的情已很圓滿了,三巡勸酒也是這個意思;而罰酒三杯,也是由“圓滿”之意引申而成的“極限”之意,被罰者飲了三杯酒,說明他已有了完全認錯之意了。再如,古代科舉考試要求飲三杯酒,所謂“文人飲三盅進三場連中三元”,三杯含有祝福高中之意。


為什麼“敬”也三杯 “罰”也三杯


如今,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端酒敬酒不再是一種勸酒的方式,它已經成為一種純粹的酒禮。希望酒友們,在日常生活相聚會的酒筵中,還能夠迴歸酒禮,“適可而止”。


【我是酒吏子老陳,大千江湖一愛酒人士,每飲必醉,喜交友,佳釀款之,不在話下,恭請加關,共商酒事。老陳正以綿薄之力,宣揚大家摒棄當代惡俗的酒桌文化,呼籲大家一起傳承真正的中國酒文化,做有品有內涵的酒友!從大家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