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學霸抑鬱焦慮恐懼上學,在家玩遊戲,如何勸導做心理諮詢?

想去北京


孩子恐懼是有原因的,可以幫助孩子一起找到恐懼的源頭。找機會和孩子敞開心扉聊一聊,聊天的切入點可以不是學習,可以用生活的某事做切入點。因為直接了當說學習,孩子可能比較抗拒也很敏感。

就是不知道孩子有這樣的狀況有多久了,之前應該是有前兆的。多陪陪孩子,出外活動一下,曬曬太陽,聊聊遊戲,聊聊當年你學習的狀態。你要告訴孩子,不管有什麼困難,都是可以一起去承擔的,不會留孩子一個人去面對,而逃避不是勇敢的方法。

現在人生活環境複雜了,生活和學習的壓力大了,做心理諮詢和輔導都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可以專業的疏導心理問題。告訴孩子,心理輔導不是說明你有病,而是心理有解不開的事,需要找個人幫一下忙。就像平時我們肚子痛,需要醫生告訴我們吃什麼藥能不痛一樣,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情。

好好和孩子溝通,我想信孩子可以幫自己走出陰霾。


桐寶幼兒詩詞故事


對於“初三學霸抑鬱焦慮恐懼上學,在家玩遊戲,如何勸導做好心理諮詢?”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具體如下:

第一,初三學生已在家休學半年,存在抑鬱焦慮而恐懼上學。鑑於時間已經不是太短,最需要的還是要和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溝通,弄清楚孩子產生抑鬱焦慮的真正原因,才能有更加的解決措施。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只看孩子表面存在的恐懼上學問題

第二,上述所分析的

有效心理溝通,是指打開學生心結的過程。因為父母與學生的關係最親近,應該最清楚學生的心理問題。所以,有效心理溝通要從父母開始。這裡要分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說,學生是沉迷於遊戲,那麼抑鬱焦慮就是藉口,需要重點解決學生的“網癮”。這就是,問題出在學生自身方面。

第三,當然,不可否認。由於之前學生是初三學霸,那就說明學生在之前的學習問題上不存在問題。

還有一種原因是,初三有升學壓力,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也或教師方面有升學率指標,對學生要求太高。學生因為心理壓力太大,不敢面對失敗的壓力,而恐懼上學。那就需要,聯繫學校詢問情況,與老師共同來勸導,形成家校合力。這就是,問題出在家長老師方面。

綜上,在面對初三學霸抑鬱焦慮該如何勸導的問題上。首先最需要做的心理諮詢是靜下心來進行有效的心理溝通,而不僅僅是詢問學生需要什麼或為什麼恐懼上學。最關鍵的是打開學生的心結,或許可以讓他的同學或同伴來協助。除此之外,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原因還是家長、老師的原因採取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博知苑


題主的問題的關鍵詞是:初三學霸抑鬱焦慮恐懼,不上學有半年。一直玩遊戲。怎麼勸導?

對於題主提出的問題,我有幾個疑問。

1、孩子一直是學霸嗎?孩子之前的學習動力是啥?

2、突然輟學,有什麼突發事件發生?

3、孩子焦慮抑鬱恐懼,具體有啥表現?

4、在家輟學,家人對孩子態度怎樣?

由於題主寥寥幾句,對於孩子具體情況不十分清晰,所以嘗試著給題主幾點建議。

一、建議家長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解決自身的焦慮和情緒。

原因很簡單,只有你改變了,孩子才會跟著變化。

孩子輟學前是學霸,現在輟學在家,天上地下的落差。想必家長內心必定難以接受,應該有很大的焦慮和情緒反應。

焦慮和強烈的情緒反應,對孩子的情況不但沒有任何幫助,只會加劇孩子的狀況。

二、接受孩子輟學在家的事實,家長要做的是抱持和鬆綁。

假如你看到一隻受傷的小鳥,飛不起來了。你會斥責它,強迫它繼續飛嗎?

抱持就是在孩子優秀的時候給予肯定,在孩子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

家長要意識到,此時的孩子,一定是遇到了難以逾越的困難了。這時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家的溫暖。

想想初三的孩子,本身學習壓力就大。何況學霸的名頭在身,不想被超越,不允許自己失敗。

父母的期待是,考上好大學,成為人上人。壓力,期待像一道道“繩索”,把孩子緊緊地捆綁住,讓TA窒息。

三、嘗試用心陪伴孩子,給TA面對問題的信心和勇氣。

用心的陪伴,不是為了“打入敵人內部”,催促孩子儘快返回學校,而是要真正走進孩子內心。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遊戲,交流玩遊戲的技巧和體驗。目的是瞭解孩子,獲得孩子的信任,解開TA的心結。

只要孩子願意和父母交流了,感受到了被尊重和信任,慢慢的就會放下防禦和抗拒。一步步地主動走出來。

返回學校是早晚的事

當然,父母也要有這樣的準備,就是孩子有可能堅決不回到學校了。我想說,父母這時也要接納這個結果。

因為不上學總比把孩子逼瘋或者發生極端的結果要好吧。

孩子是正在成長髮展中的人。他們的可塑性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一切皆有可能。有些彎路是他們人生必由之路,有了這些不尋常的經歷,精彩會隨之而來也說不定。

有個真實的案例:有六年級的孩子,爸爸在外地工作。迷上了打遊戲,後來就乾脆天天泡在網吧,不上學也不回家。

媽媽毫無辦法,爸爸只好辭職回家。每天爸爸定時給孩子送到,沒有指責訓斥。

不久,爸爸也開始玩遊戲,還不時地向兒子請教。父子兩人關係越來越融洽。

再後來,孩子主動回到學校了。其實這種變化,源於孩子能和父母正常交流了。孩子內心對父母的信任度增強,

父母不再訓斥和嘮叨,而是用心地陪伴孩子。於是孩子才有勇氣改變自己。

結束語:

孩子從弱小的嬰幼兒,一路走到泥濘不堪的青春期,真心是個不易的過程。

需要的是父母給予他們支持與陪伴,給他們信心力量。陪伴他們順利地走過風雨雷電,應該精彩的人生。

不知道我的建議對於題主有沒有幫助。教育培養孩子也是家長不斷學習成長的過程。家長的學習進步,將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我是心理學工作者張淑娟。歡迎您留言,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贊。我們一起探討如何陪伴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