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雅趣 看暖心紀錄片品千年古都1

漫步一年四季的京都街頭,喝清澈甘甜的泉水,賞秋天層層疊疊的紅葉,吃軟糯又無限回味的和果子,在一年的末尾,捧著茶杯看窗外不斷變幻著的雪景。

唯美、含蓄,以及恰到好處的分寸感,一千年來,京都人在這個歷史厚重的城市裡,活出一套自己的規則。

日本京都雅趣 看暖心紀錄片品千年古都1

宅在家看紀錄片-《京都人秘密的歡愉》也可以雲旅遊千年古都!

這部由NHK出品的關於日本京都的紀錄片充滿治癒,豆瓣評分 9.3 分,也可以說是城市宣傳片。用這份私房雅趣,洗洗身上的喪氣吧!

整部紀錄片一共20集,每集30分鐘,按四季來劃分。從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多個角度,在一年四季的變換中,全面展現京都人的生活。有人開玩笑稱,這部紀錄片是最佳京都旅遊宣傳片。


日本京都雅趣 看暖心紀錄片品千年古都1


在片中的開頭,有一段這樣的話:京都,魅力之源來自何方?那便是人。而生活在這裡的人,被一種無聲的咒語束縛著..

這無聲的魔咒,來源於京都人複雜、規律、自成一派的生活方式,一起來窺探一二吧!


1.“不給人添麻煩”,是京都人心照不宣的交往準則。

他們對於人際關係距離的把控,剋制到超乎人的想象。


京都人是如何掃雪的呢?

在京都,每天早上,家家戶戶都有清掃門前街道的習慣。

一年四季,從不休止。

在打掃過程中,也會幫鄰居清理兩家邊緣的地方。

但僅限一尺,絕不越界

看起來,倒有一絲“各掃自家門前雪,不顧他人瓦上霜”的味道。


日本京都雅趣 看暖心紀錄片品千年古都1


但背後的原因,大有講究。

因為一旦越過界,就會讓人產生過意不去的感覺。

今天你幫我掃,那明天我需要幫你嗎?

掃多少,掃到什麼程度才不會打擾你?

一個簡單的動作,不經意間就插手了別人的生活。

如果因為自己給別人造成困擾,他們的心裡會感到尤為抱歉。


京都人是如何互贈禮物的呢?

親友間互贈禮物,往往會反覆斟酌。

送得太貴,別人需要回等值的禮物,徒增煩惱。

而回禮的價值過高,則會讓對方以為你瞧不起之前贈禮,傷及自尊。

對於他們來說,心意和禮節,遠大於禮物的物質價值。

裡面穿插著送禮物的一個小故事:有一次,一個小夥給鄰居送了一個上品哈密瓜,鄰居不開心反而生氣了,說我送的只是糕餅,你不應該回這麼貴重的禮,哈密瓜最後被退了回去。

小夥媽媽把兒子罵了一頓,讓小夥切了兩片哈密瓜重新過去,鄰居才笑眯眯地接納了。


京都人是如何串門的呢?

到別人家串門,也暗藏著小小的講究。

只在門廊玄關處交流,不能坐在地板上,也不進入家裡。

因為,一旦做下,意味著主人還需要準備點心和茶水。

吃喝備齊,自然還得寒暄幾句。

不知不覺間,既耽誤了時間,也耗費了主人的心力。

長話短說,禮貌離開,對於他們來說,是更得體的交往方式。


如果不想客人在自己家裡多待,京都人的表達也十分委婉。

他們會說:“要不要留下來吃飯,需要來一碗茶泡飯嗎?


日本京都雅趣 看暖心紀錄片品千年古都1


這裡面暗含的意思是,客人可以走了。

怕客人難堪,要想方設法給客人留臺階下。

從我們傳統文化的視角看過去,這裡種種習俗看起來似乎有些冷漠和不近人情。

但對於京都人來講,不失為一種禮貌而自在的處世方式。


京都人真的是常常口不對心嗎?

京都方言嘴上說的和心裡說的有時會完全相反。

比如,沒什麼好吃的,意思是這頓大餐很棒吧;

我會考慮的,意思是我拒絕;

日本京都雅趣 看暖心紀錄片品千年古都1

歡迎隨時來玩,話雖這麼說,可別毫無拘束地跑來玩;

在京都住了十年,對方誇您已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京都人了,此話千萬不能往心裡去,即便祖孫三代居於此,未受此殊榮的也大有人在。


片子還穿插了一個小故事。

繁野順是洛志社大學文學部大三學生,他的爺爺是在京都六條商店街賣豆腐的,有一天,兩位觀光客開口就要買十塊絹豆腐,店裡明明有豆腐,但爺爺卻說賣完了,過了一會,鄰居過來買兩塊京豆腐,爺爺很爽快就給鄰居了。

日本京都雅趣 看暖心紀錄片品千年古都1

繁野順:剛才那兩位遊客好像很生氣呢。

爺爺:他們跑到小巷裡的豆腐店,而且一開口就要十塊,那每天來光顧的街坊鄰居都買不到了。

繁野順:既然賣得好,那多做一些吧?

爺爺:我們不想搶鄰街豆腐店的生意,京都的老百姓啊,都是這樣恪守本分做生意的。

繁野順:那和他們說清楚不就好了?

爺爺:我哪有時間一個個去解釋?再說,賣給連絹豆腐和京豆腐都分不清的人,小心他們抱怨,還以為我們給錯了,絹豆腐怎麼那麼硬。

爺爺:我們不會強迫外人按照京都人的規矩辦事,但是,如果他們無法理解我們的話,那就說“算了算了”,如果無法承受這些誤解和批評,那可當不了京都人。日本還保留著這麼一個頑固的城市,不是很好嗎?


京都人的鄰里關係如何呢?

在這座城市裡,流行一首硬核童謠:

請別管我,我不是你兒子,也不是你孫子,我跟你非親非故,等你成為我親戚,再來管我吧。

聽起來似乎非常排斥外人,實際上,他們更想表達的意思卻是:

對別人的事情點到為止,不要過分參與。

不瞭解,可能會幫倒忙。


在京都,似乎只要你願意,外界的嘈雜很容易被清掃在門外。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點到為止。

這種分寸拿捏到位的鄰里關係,成為他們傳承千年的相處之道。


這座城市的街道兩邊,房門常常緊閉。

打開門後,又自有一番自己的天地。

在推拉門慢條斯理的“嘎吱”聲裡,消解掉多餘的喧囂。


2.京都人是如何追求四時的儀式感呢?

儀式感是什麼?《小王子》裡,是這樣解釋的:儀式,就是使得某一日不同於其他日子,某一小時不同於別的小時。

日本京都雅趣 看暖心紀錄片品千年古都1


儀式感,似乎刻在了京都人的骨子裡。

在四季循環裡,與特定的食物重逢。

這對他們來講,與其說是習慣,倒不如說是對於生活的定義。

京都人,把儀式感做到了極致。京都人的和果子,一直在追逐著時令節氣,並且時令不同,名稱也不相同。

比如,立春將至,多彩羊羹就會上市,名字也浪漫:春逍遙。

日本京都雅趣 看暖心紀錄片品千年古都1

而四季都一樣的紅豆糯米糰子,也會根據季節的不同,用不同顏色的盤子盛著。

同時,賦予它們新的名字:春之牡丹、夏之夜船、秋之御荻、冬之北窗。

沒有吃到當季的和果子,那自然季節也意味著還沒來。


日本京都雅趣 看暖心紀錄片品千年古都1

日本京都雅趣 看暖心紀錄片品千年古都1

日本京都雅趣 看暖心紀錄片品千年古都1


日本京都雅趣 看暖心紀錄片品千年古都1


食物帶給人的記憶是獨特的。

夾雜著餐桌上的氣氛、季節的溫度,都在腦海裡烙下印記。


有人說,日本存在兩種人:日本人,以及京都人。

外地人詬病京都的固執和小氣。

這裡的人們似乎被一種無聲的咒語束縛著。

這個咒語引導著京都人對於生活的認知,對於人際交往的準則。

也替他們維持著恰到好處的寧靜和歡愉。

京都的美,不是景色、風土人情的那種美,而是一種壓抑中的曖昧,典雅中隱藏著悶騷的一種美。

京都人神秘的、迷人的地方還有很多,快去看片,解鎖更多京都趣事吧!


日本京都雅趣 看暖心紀錄片品千年古都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