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進入調整期,未來3-5年沒房的還是輸家嗎?現在知道還不晚!

縱觀房地產近20年發展,從新興事物逐漸形成了產業鏈,同時也讓許多人從平頭百姓搖身一變成了千萬富翁。做什麼能讓人幾年之內就賺得盆滿缽滿?開大工廠做實業,勞心勞力所掙的利潤,卻追不上別人輕輕鬆鬆賣一套房子多,因此眼紅的人越來越多。而近兩年樓市進入了轉型期,各種新制度接踵而至,房價的波動也是令人摸不著頭腦。總有人問該不該買房,諸葛小編一般都是勸大家可以再等等,但也總有人會質疑:早先就聽勸沒買房,現在更買不起了!那麼,到底該不該趁早買房?2019年出現的這5大變化,現在知道還不晚!

樓市進入調整期,未來3-5年沒房的還是輸家嗎?現在知道還不晚!
/
/
/


第一大變化:供求關係的變化

1998年房改之前,通常是單位分房,員工耗工齡去爭取購房指標,可也有很人幹了一輩子也沒有等到指標,那個時候房少人多,屬於“房選人”的時代。而從房改起至今,住房逐漸商品化,建造速度和數量猛增,平均下來的面積以足夠所有人居住。也由於多數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空置率高成為了如今很棘手的問題。很多城市的新房銷量很好,可二手房卻每況愈下,有人分析稱這就是炒房客還沒清醒,而普通購房者已經清醒了所造成的。未來,房子持續增多,供求關係就會發生改變,即將迎來“人選房”的時代。

第二大變化:購房者心態的變化

老一輩人比較講求奉獻精神,為了家庭子女會選擇犧牲很多。而且早些年人們生活節奏沒有現在這麼快,只要解決溫飽問題就別無所求,也沒什麼需要花大錢的活動,所以一般都喜歡存錢。而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想得開,很多都離開家鄉去外面闖世界,外界誘惑很多。很多在大都市生活的90後和00後對存錢和結婚生子已沒有太深的執念,信用消費很普遍,享受當下生活的快樂顯得更重要。所以,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並享受租房生活,對於買房不強求。

樓市進入調整期,未來3-5年沒房的還是輸家嗎?現在知道還不晚!
/
/
/


第三大變化:價格走向的變化

考慮到各地發展水平不同,“一城一策”登上樓市的歷史舞臺。各城市的房價不再是同升同降的,而是產生了分化,人口流入量高的熱門城市,房價走高,過火時需要當地措施的策略打壓。人口流失嚴重的城市,則出現了“菜價房”,需要當地措施加以扶持。因此,判斷所在城市是否處於高位接盤點從這一因素分析很重要,熱門城市畢竟只有那麼幾個,因此未來出現“菜價房”的中小城市可能會更多。

第四大變化:供給渠道的變化

房地產近40年,從最早的國家供給,轉型成商家供給,如今也即將出現更多方式。多渠道多主體的供給是未來要大力扶持的一項措施,這樣就能夠顯著緩解商品房的高熱度。低收入群體可以住進國家主建的保障性住房,工薪階層的員工可以享受企業主建的指標性住房,高收入群體追求居住品味,可以購買高質量的商品房,同時又有了更多選擇權。

樓市進入調整期,未來3-5年沒房的還是輸家嗎?現在知道還不晚!
/
/
/


第五大變化:支柱地位的變化

幾十年前,中國經濟百廢待興,房地產行業的出現起到了助推作用,迅速拉動了GDP,所以得到了許多扶持。而如今,所有行業的經濟都在穩步提升,只有房地產行業處於危險境地,已到了必須出手打壓的地步,再縱容將可能要因走極端而釀成大錯。中國要摘掉“房地產大國”的帽子,未來“科技興國”和“製造業興國”將可能取代房地產支柱性的地位,獲得扶持。

“房住不炒”是未來三五年都不會動搖的方針,該不該趁早買房不同立場的人該有不同的覺悟。為了結婚生子去買房的剛需,要真是很急迫的話也沒人能勸得住,想買能買任何時候都是好時機。並不急迫的人該量力而行,租房舒服就別效仿別人去買房,要有自己的主見,沒房也不一定是輸家。而從上述幾大變化中可以看出,未來並不具備大漲的條件,漲到如今的價格還需要很長時間去消化,因此利用高槓杆去炒房的人還是趕快收手吧,“儘早買房”這句話已經不適合有房的人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