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河源將納入深圳都市圈?官方數次提及深圳都市圈規劃

4月28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公佈2020年工作計劃,在該份工作計劃中,深圳市發改委表示將加快推進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據瞭解,今年以來,官方已數次提及編制

深圳都市圈規劃,而此次深圳市發改委的工作計劃中明確提及將協調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參與。


惠州、河源將納入深圳都市圈?官方數次提及深圳都市圈規劃

深圳市發改委2020年工作計劃中還提到,今年將加快推動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編制實施,出臺實施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光明科學城發展規劃以及相關支持政策。


官方數次提及編制深圳都市圈規劃


今年1月,《廣東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計劃草案的報告》在2020年工作部分提到,編制廣州、深圳、汕潮揭、湛茂、珠江口西岸等都市圈發展規劃,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深圳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計劃草案的報告》在2020年工作部分提到,做好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強化空間規劃銜接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深莞惠協同一體化發展。到今年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發佈《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在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部分提到,加快編制深圳都市圈規劃,推動深莞惠聯動發展。

今年以來,官方文件中已數次出現“深圳都市圈”的提法且明確提及編制相關規劃,引發外界關注,但對於“深圳都市圈”概念的內涵,外界還未有全面清晰的瞭解。4月28日,深圳市發改委公佈2019年工作總結和2020年工作計劃,在2020年工作計劃加快打造開放發展新格局部分,市發改委介紹,今年將加快推進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充分借鑑三大世界級灣區發展經驗,協調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參與,合理確定都市圈發展重大任務舉措,助力河源、汕尾融入大灣區建設。“協調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參與”的信息意味著,深圳都市圈的概念在深莞惠外,還將涉及河源、汕尾兩市。


交通基礎設施升級提速為都市圈構建打下基礎


值得留意的背景是,2019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當中指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指導意見》從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強化城市間產業分工協作、加快建設統一開放市場、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構建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工作方向。

涉及深圳、東莞、惠州、汕尾、河源5市的深莞惠經濟圈(3+2)建設已推進多年,在推進合作過程中亦面臨到不少挑戰,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還處於推進階段,需要莞惠河汕四市的共同參與,而未來經濟圈如何升級為都市圈,會帶來哪些新的實質變化,還需持續觀察。從近年的情況看,乘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深圳與莞惠河汕四市間,新增了不少建成、在建或規劃中的軌道交通項目,交通基礎設施的進一步互聯互通、升級提速將為都市圈的構建打下基礎。

公開信息顯示,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此前已經啟動。2019年12月,深圳市發改委就曾組織到東莞開展深圳都市圈規劃調研,並召開座談會。《惠州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中,也提及要參與編制深莞惠都市圈發展規劃,但未使用深圳都市圈的表述。


加快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深圳市發改委2020年工作計劃中還提到,今年將加快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包括加快推動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編制實施,出臺實施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光明科學城發展規劃以及相關支持政策。

據瞭解,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中,光明科學城和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重要的承載區。深圳市發改委2020年工作計劃顯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光明科學城的發展規劃有望正式出臺。在相關支持政策方面,近期,《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光明科學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若干意見》已正式印發。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位置獨特,涉及跨境問題,此前已獲批首批5條先行先試政策,還在積極爭取新的政策支持。

深圳市發改委在工作計劃中介紹,將在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探索實施“境內關外”的科技創新管理制度和國際科技合作機制,加快推進先行先試政策、科研項目創新“政策包”落地實施。在光明科學城,面向產業需求集中佈局一批重大科研平臺,加快推進合成生物研究設施、腦解析與腦模擬設施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先進表徵綜合粒子設施、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平臺等重大設施,加快打造世界級科學城。

圖片及信息來源:南方都市報、省臺、我家深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