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必讀100部經典》:閱讀是一種“癮”

文 | 黑暗中的向日葵

《青少年必讀100部經典》:閱讀是一種“癮”

讀書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也是應該堅持一輩子的事。

我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但作為80年代中期成長起來的這一代,小時候的我,發現自己能看得書不是那麼多,別的孩子都希望父母出差時帶回來的禮物是吃得玩得或穿的,而我則要再三叮囑父母給我帶幾本好書。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在我本能的價值判斷中,閱讀帶來的幸福感就遠遠超越其他東西所帶來的愉悅感。

也許從小我就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家裡書櫃上的書除了爸爸的高等數學和媽媽的醫學大磚頭書看不懂以外,其他所有的書基本上都被我翻看了好幾遍,記憶裡最深的就是《十萬個為什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等,甚至還有故事會、小說月報等各種雜誌。

那個時候不知道自己要看什麼書,也基本無書可看,所以多年以後的今天,在我看到這本《青少年必讀100部經典》還會有所觸動。

這本書不僅是作者多年醉心閱讀的積澱,更是他用心思考與費心研究的成果,書目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各推薦了25本好書,內容涵蓋了小說、歷史、文化、傳記等多種類型,並根據青少年不同學習階段認知水平的高低和能力培養的需要進行了書目排序。這是一份理想的書單,博雅通識,幫助孩子度過人生成長的關鍵期。而我,對其中的若干本也尤其感興趣,自己也讀過,在這裡也重點推薦一下。

《窗邊的小豆豆》小林校長不斷地對她說著這句話:“小豆豆,你真是個好孩子!”或許正是這句寶貴的話,決定了小豆豆的一生。

這是一種令所有孩子都向往的小學生活,也是作者自身真實的故事。書裡描述了一所充滿魅力的學校:巴學園,教室是在真正的電車中,座位自由選擇,課程也可以從自己最喜歡的那門課開始,有問題老師個別輔導。學校裡有奇特的運動會,自己種莊稼,野炊,露營等等,小林校長就是這樣以人為本,順著孩子的天性培養他們。黑柳徹子的這套書,不僅僅在日本,可以說在全球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除了笑聲和感動,更多是對教育的思考和人性的釋放。

《平凡的世界》命運總是不如人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使人成熟起來。

我第一次在看這部小說的時候就被深深震撼了,這部百萬字的長篇鉅著以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開放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更是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體現了普通老百姓在平凡的世界裡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實現屬於自己的精彩,體會屬於自己的幸福。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變化是緩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沒有什麼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樣,也許人一生僅僅有那麼一兩個輝煌的瞬間——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無奇中度過,不過細想起來,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對奇蹟的信念永遠是一個奇蹟或美妙的事情產生的首要前提。

這本薄薄的小書,茨威格用犀利的筆鋒,描述了14個或美妙、或殘酷、或驚心動魄的歷史時刻,這14個瞬間,都不同程度地改變了歷史軌跡。拿破崙、列寧、托爾斯泰、歌德等,都是這14個故事的主人。

這14個瞬間裡,有佔領新大陸的殘酷糾葛、拜占庭陷落的千鈞一髮、滑鐵盧戰役的決定瞬間、藝術家手中傳世歌曲的誕生,作者的文字有紀錄片式的現場感,讓人感同身受。書裡的這些歷史閃亮之星像是世界脈絡裡的一個個轉向路標,提醒讀者歷史車輪的轉向,啟迪思考,照亮前程。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故事的主角斯特里克蘭的原型是生前極其落魄、死後倍享哀榮的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斯特里原本是一位股票經紀人,有著可觀的收入和幸福的生活,但是他在人過中年之後,突然響應內心的呼喚,追尋自己的夢想,離經叛道地捨棄了一切,先是奔赴巴黎,後又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全身心投入繪畫,並在死後享譽世界。

在“月亮和六便士”這個書名中,月亮象徵著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世界,也象徵著離開倫敦的斯特里和遠赴埃及的亞伯拉罕所甘之如飴的清貧;六便士這種小面額的硬幣代表著世俗的雞蟲得失與蠅頭小利,也代表著卡邁克爾所引以為傲的豪奢。到底哪種生活更有意義,這一切都取決於自己。

這本書是一個父親開給兒女的書單,也是一個知識分子給廣大青少年的閱讀指南。書裡推薦的100本書,影響了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和他們的下一代,12年的讀書計劃,更讓你成為一個智慧通透的人。

閱讀是一種“癮”,只要年輕時染上,一輩子都戒不掉,無論你拿起得是一本小人書,還是一本大部頭。

(完)

文|黑暗中的向日葵

圖|手機拍攝

《青少年必讀100部經典》:閱讀是一種“癮”
《青少年必讀100部經典》:閱讀是一種“癮”
《青少年必讀100部經典》:閱讀是一種“癮”
《青少年必讀100部經典》:閱讀是一種“癮”
《青少年必讀100部經典》:閱讀是一種“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