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城市小馬拉大車

近二三十年來,關於地級市市區經濟體量面對強勢的縣域經濟沒有優勢、以致於形成“小馬拉大車”局面的說法一直盛行,但始終缺乏相對全面、準確的數據支撐和量化分析,因此在網絡論壇上逐漸陷入了人云亦云、以訛傳訛的狀況。

早起閒來無事,就此做了一個統計,大概比較了山東各市如下幾個維度的數據:1.市區經濟總量(GDP);2.市區經濟總量佔全市的比重;3.市區常住人口;4.市區常住人口占全市的比重;4.市區人均GDP與全市人均GDP的比值。

在統計之前,面臨一個“究竟哪些區算市區”的問題。大致想了幾種口徑:1.該市現有的全部市轄區;2.該市劃區時間超過十年或二十年的市轄區;3.該市與核心城區實現或基本實現建成區毗連融合的市轄區。經過思考,個人傾向並最終選擇了第三種口徑,認為這種口徑能夠比較客觀的反映一個區是否真正脫離了縣域經濟的底色而真正融為核心市區的一部分。

為此,主要參考了2016年12月版山東省地圖出版社的《山東省地圖集》,首先因為該圖集很權威,由兩任副省長親自主抓;其次是年份較近,圖上信息距今不超過三年;第三是比例尺較大,單幅的縣區地圖比例尺通常在1:150000左右,很清晰。

選擇這個標準來圈定“市區”的範圍,是本人一家之言,歡迎不同意見的吧友重新確定標準後再做統計與整體比較。

閒言少敘,上圖,期望藉此對吧友進一步分析“小馬拉大車”現象有所幫助。【圖片】

16城市小馬拉大車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