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疫情尤其美國日益嚴重,孩子說病例越多越好,誰讓他老欺負我們。家長怎樣應對呢?

喜行碼英語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不光孩子有這樣的想法,甚至是很多受過高等教育,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成年人也有同樣的想法。乍一聽這樣的想法好像是愛國的一種體現,還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和贊同。

但事實上,成年人有這樣的想法是有些幼稚膚淺的。面對孩子有這樣的想法和說法時,需要告訴他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理由有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處於一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全球是一個經濟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

舉個簡單的例子,可以告訴孩子,很多人使用的蘋果手機,他的零部件有很多都是在不同的國家進行生產和組裝的。只要其中一個國家由於疫情影響導致的部件停產,就會導致無法進行最終產品的組裝及銷售。這樣的在全球不同國家都有涉及生產及組裝的產品及品牌還有很多,或許你會說你不用蘋果手機,這些與我無關,但事實上,這些都是各國間協作達成貿易的體現,外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很多商品都依賴出口型貿易,外貿直接或間接帶動數量龐大的人口的就業(將近2億人)。無論是對個人的就業,還是對中國經濟全局,外貿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國外的疫情不盡快好轉及恢復,對我國商品的需求持續下降或停滯,對我國國內的就業乃至整體經濟,都是非常大的影響。

全球疫情結束,整體經濟情況好轉,我們國家的經濟也會隨之好轉。


第二,對於疫情的受害者,我們應該報以同情的心態。


同我們國內的民眾一樣,國外正在遭受疫情襲擊的,絕大多數都是無辜的民眾。這些人與挑起事端、發起威脅的他國政府機構和軍隊不同,這些民眾也都是熱愛和平、努力生活的普通人,他們也有家人朋友。他們在這場疫病中被奪去了生命,我們不應該幸災樂禍,對於無辜生命的逝去,我們應報以同情的心態。

另外,疫情只要在全球任意一個角落裡沒有結束,對全球所有的人都是存在安全隱患的。只有全球的疫情徹底結束,我們所有的人才可以恢復到之前的正常生活,才有機會去那麼大的世界看看。


第三,用理性和勵志的方式愛國。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從小教育孩子有正確的三觀,不用打嘴仗的方式愛國(詛咒別國疫情嚴重),不用極端主義的方式愛國(盲目抵制他國商品)。真正的愛國體現在行動上,從小樹立學習的目標,奮發圖強,用自己的學識和技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創造自己最大的價值。如果每個人從孩童時期都是這樣做的,長大成人,在自己的領域做出貢獻,聚沙成塔,何愁長大後我們的祖國不強大?何愁我們還會被人欺?


最後,希望全球疫情早日結束。中國少年奮發圖強,國雄於地球!


易荷天空


每一個生命都是寶貴的,病毒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敵人。

孩子本意是處於對自己國家的一片熱愛之情,愛憎分明,但是混淆了政府與國家的概念。

孩子一定想說自己討厭特朗普政府們,希望藉助疫情讓他們吃點苦頭,受點懲罰。

可是孩子不知道,受苦的都是一些平民百姓,他們都是無辜的,生病了都值得同情和救治。

作為家長可以好好跟孩子談一談:

首先,當然得肯定孩子已經有了家國情懷和集體意識,這是孩子萌發愛國主義的基礎。

可以乘機好好講一講我們國家抗疫戰士英勇戰鬥的故事,還有無數普通人默默奉獻的故事,從而激發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和規則意識,激發孩子學習科學知識的決心,樹立偉大理想,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其次,給孩子一個清晰的地球村的概念,繪本上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唇亡齒寒”等成語故事能讓孩子認識更清晰,別國疫情不消除,我們國家也不能正常復工復產,外貿等都會受到嚴重衝擊。


再次,給孩子好好上一堂生命教育課吧。現在的孩子缺少深刻的生命體驗,不能很好的理解生命的意義。不管哪國人們,他們的生命都是最寶貴的。疫情不分國家不分種族,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由於政治意識等原因,面對疫情,有些成年人都發表一些幼稚狹隘的言論,比如“祝英國首相染新冠去世”“特朗普怎麼沒確診”等等,可是他們不知道一旦疫情嚴重,我們將面對多麼可怕的局面。

雖說童言無忌,但還需家長好好引導,樹立正確的三觀,對生命多一些憐憫與尊重。


小鹿成長堂


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引導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歡迎點贊關注。

目前大部分孩子都沒有開學,在家接觸到大量的新聞信息,對於國外日益嚴重的疫情,我們家長應該好好利用這次機會,給孩子進行正面的格局教育。

國內疫情得到控制,正是由於全國上下一心,齊心協力的結果,我們在看到一線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地為同胞奮戰,甚至無數的醫護人員倒在了戰疫前線。

對於孩子,我們應該更多地給予正面的格局教育,培養孩子有高度地看待這個事情。

疫情無國界,面對國外日益嚴重的疫情,我們不應該置若罔聞,更不該幸災樂禍,就像習大大說過的,我們是一個全球命運共同體。

孩子的世界不僅僅只有家庭,他在以後還要面對社會,等他長大了還要具備社會責任感和世界使命感,他應該胸襟寬廣,更應該心繫民生。

很多家長在疫情期間帶著孩子參與一些公益捐贈,甚至分享一些讓人淚目的戰疫情景,目的就是為了通過一些影視資料培養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孩子從小明白,人生不僅僅是愛國情懷,還有感恩和風險,更要用博大的胸懷擁抱這個世界。

我們可以通過和孩子的討論,分享疫情中人性的多面性,讓孩子明白世間的善惡,引導和教育孩子如何區分,自己未來該做什麼樣的人。

就像我們的“國士”鍾南山院士,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後,毫不吝惜地將抗擊疫情的經驗和數據分享給國外,這是大愛無疆,這是值得我們尊敬的胸懷。

我們注重家庭教育,更應該在點滴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通過自身的努力和修為影響孩子,教育並不僅僅是學業和成績,更應該教育心胸和格局,我們應該重視社會貢獻和社會責任的培養,讓孩子心繫別人,有格局、有胸懷、有愛心、懂得感恩,相信這樣孩子的未來會走得光明、精彩!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我是微笑老師,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