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或是很深的絕望

懂事,或是很深的絕望


文/若水希言

(一)

很多年前,聽到大人們在一起聊天說我是個懂事的孩子時,我很自豪。然而,多年以後,我卻對“懂事”深惡痛嫉。

記憶中,上小學前我很調皮,學前班就和一群小夥伴在操場打雪仗,一個人翻小雙槓,結果一頭栽下去掉進了雪水裡,每天放學後也會遲遲不回家,和朋友們到處亂逛。很瘋,但很開心,會因為不聽話被我媽批評或被我爸打,那時的我,一點也不懂事,但卻活得很隨性。

直到後來突然有一天,我不再去做那些讓大人們不開心的事了,我也理所應當地成了他們眼裡“懂事”的孩子,也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我努力學習,成為了老師眼裡的“好學生”,我不給父母提任何要求,不亂花錢,不逃學,不早戀……我是大人們心中的乖孩子。

在學習上我不會讓他們操心,生活中更是如此,因為除了看書,我很少和朋友們出去玩,就算去玩,也會詳細地告知自己和誰一起,去了哪個地方。因為我怕自己的不懂事,讓他們過度擔心。


懂事,或是很深的絕望


(二)

十三歲那年,管爸爸要錢,他說我怎麼又要錢,最後雖然給我了,但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主動問他要過錢了。哪怕是學生時代,也習慣給自己攢些錢,因為怕某一天被拒絕,怕自己的不懂事讓他們不開心。

同樣是十三歲那年,我收到了人生中第一封情書,一個平時和我關係很好的男生寫的,夾在了我的作文書裡。其實看完我便把信撕了,我已經做出了決定,肯定是要好好學習的,不會把大把時間浪費在一些沒有意義的事上。

當我給我媽說這件事時,其實是想聽聽她的看法,可沒想到她很生氣地說,“你幹嘛要收他的信,當面撕了不就行了。”

我知道我媽是真不高興了,她肯定覺得我不懂事。後來我和那個男生再也沒有說過話,再後來遇到有人給我表白,關係好的差不多成了陌生人。我已經習慣了聽話,懂事,拒絕別人。


懂事,或是很深的絕望

(三)

直到成年以後,我依舊活得懂事,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成了大人們眼裡“不懂事”的孩子。

我知道乖孩子是不能提要求,不能發出聲音的孩子,所以我便把自己的一切需求扼殺掉。

大家都說我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可不曾有人知道我的心早已不堪重負,越懂事顧及的越多,也就越累。

當一個人的需求不能被滿足,也就不能活出自我,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懂事的孩子只會離自己的內心越來越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逐漸成為父母意志的完美產物,而不是一個自由的個體。

懂事是因為害怕被拋棄,被拒絕。

就像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季說:在一個否定基本人權的制度內,恐懼常成為一種時尚――害怕坐牢,害怕拷打,害怕死亡,害怕失去朋友、家庭、財產或謀生手段,害怕貧窮,害怕孤獨,害怕失敗。所有的一切源於害怕,而這些害怕只是為了保存所謂的自尊與內心的滿足感。

當懂事讓人不能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吃喜歡的食物,去想去的地方,愛想愛的人時,懂事就會變成很深的絕望。是一種向內攻擊自己的絕望,生活會逐漸失去應有的活力,變得蒼老而麻木。

“不懂事”的孩子未必不好,至少他們健康充滿活力,可以發出自己高興與不高興的聲音,提出自己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

希望每個生命都能夠活出自己本來的狀態,走進內心,學會“不懂事”,健康而有活力的存在。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