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來兒女家帶孩子,和別人說這不是自己家,若你是兒女要怎麼做?

蔥花媽媽


不同的父母這樣說,有不同的意思,所以我認為還是需要區別看待。我這裡從兩個角度來說我的理解,希望對您有幫助。

有的父母相對開明,思想上也比較前衛,這樣的父母這麼說,也並未有什麼不妥。我們都知道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成人禮”這樣的儀式。成人禮是為承認年輕人具有進入社會的能力和資格而舉行的人生儀禮,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成人禮一般會舉行隆重儀式。難道“婚禮”就不是了嘛?婚禮不僅是獲取社會的承認和祝福,防止重婚,而且重要的另一點是宣告新婚夫婦應適應新的社會角色和要求,準備承擔社會責任。這正是從原生家庭步入到自我小家的一個儀式。而開明的父母這麼說,是一個很明確的定位和聲明,意味著不會過多幹涉兒女小家庭的其他事務,自己只是幫忙來帶孩子的。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能力承擔責任和家庭事務,而不是因為父母過來了,而變的過分依賴父母。這樣明確劃分界限是很不錯的處理方式,彼此不過多幹涉。那麼兒女在日常與父母的相處中,要注意不要因為父母來了,而又變成了一個處處需要依賴父母的孩子,要明確自己是小家主人,協調好家庭成員以及與另一半的關係。

另一種父母往往喜歡用說反話的形式,來激起孩子對他們的認可、看重 。往往和孩子界限不清,即使孩子成家立業,他們希望在孩子的小家中也有很強的主人地位。如果這麼和別人說了,說明他們不滿意兒女的態度,需要更多的情感需求或是話語權,不然就讓他們有一種不是在自己家,不好說話不自在的感受。面對這種情感需求的父母,兒女們應多關心老人的內心與需求,多去溝通,時常也可以買一些小禮物作為愛的展示。多去承擔家務勞動,尊重父母,肯定父母的功勞。

……

在中國特有的國情下,養育下一代確實是個很不容易的現實問題,這需要我們每個家庭成員都做出努力。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儘量自己養育比較好。我們的社會都是以家庭單位組建的,更多家庭的幸福,才能造就社會、國家的幸福。清官難斷家務事,所以不同的家庭問題,也需要不同的解決方式,但不管什麼方式,基於愛與尊重的家庭模式才是最容易幸福的方式。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愛折騰的萬里


如果是我的話,當我聽到這話時,我會反思一下,父母為什麼這麼說,是不是我們那裡做不對?按理來說父母會說俺家或俺兒女家,不會當成別人的家。接下來我們要改變一下自已的態度,跟父母熱情交流,消除誤會,這是我的觀點,謝謝大家。


阿亮1134


這個問題其實你不要有什麼顧慮,我的孩子已經結婚了,我去他家就是感覺那不是我家,這本來就是不用糾結的一件事。

在過去,家裡都沒條件,大多數家庭孩子結婚沒房子,只能與父母同住,那時的家就只能有一個,大家都回去一個地方,所以也分不出你家還是我家,可是那會婆媳矛盾也很多,鍋碗瓢盆一大堆問題,每天的日子過的是哀怨不斷,那時總是盼望著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後來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感覺這才是我自己真正的家,可是父母他們還是會留在原來的地方,因此從感官上你們的小家屬於你們,與他們無關,自己的老宅才是自己的家,他們說這裡不是他們的家也是一種習慣造成的,沒有必要去計較,歲數大了,隨他們去說吧!我是感覺無所謂的事情!因為這點小事你對他們有偏見,那是真的不值得的!

現在條件好了,大多數子女都不與父母同住,即使需要帶孩子,他們有時間也是很想回自己的家,只有自己的家住著才舒心,這是一種感官上的認識,以後這種認識會更明顯了!所以不是什麼大事,慢慢就適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