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關於“鬼神”,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寒衣節關於“鬼神”,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它是我們孝道精神的一種傳承。

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還有下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

那麼,關於神鬼,你知道哪些事呢?他們真的存在嗎?我們又該如何看待?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神?相信每個人都想過這個問題。一般人的態度都是似是而非的,不確定有,也不確定沒有。

孔子不語怪力亂神,事實上並沒有否定神的存在。又主張敬鬼神而遠之,就是因為一般人對鬼神不容易瞭解,很容易引起誤解,所以才採取存而不論的態度。

對這些不能見到,不能聽聞,不能碰觸的鬼神,可以敬而不必近,至少對民智未開,知識不普及的時代而言,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方式。

到目前為止,鬼神仍然不是人類科學知識所能夠了解的。一般人不懂的鬼神,不必勉強自己一定要嘗試著去追究,以免掉入怪力亂神的陷阱。

當然,現代人和孔子時代相比較,民智已經高出許多,而且對於神鬼的認識,也複雜得多。我們嘗試著對鬼神加以瞭解,應該也是一種有益於人生的事情。

早在春秋時代,中國人已經產生一種與當時其他民族都相信有靈魂的不同觀念。譬如鄭國的子產就指出人活著的時候,已經有魂魄,意思是魂魄兩字都有鬼旁。魄指人的形體,而魂則是人的種種覺識。兩者配合,才能做出各種活動。

形體,看得見,摸得著,屬於陽的部分。覺識看不見也摸不著,應該是陰的部分,相當於今日的物質與反物質。

人活著的時候,有魄也有魂,死亡之後,有形的形體埋葬在地下,復歸於土,所以稱為鬼。而無形的覺識,則發揚升於上而歸於天,成為神。

死後的鬼神,就是生前的魂魄,生前魂魄合和,死後鬼神分散。生前身體覺識合一,死後骨肉形骸與靈氣一是分開,肉體成鬼,靈魂為神。

東漢時王充更進一步指出:天地間的鬼神,都是人思念所產生。古代中國人,對鬼神的觀念,十分合乎相對論的精神,時有時無。和現在一般人的看法相當不一樣,古人不迷信,現代人反而迷信。

鬼神不在別處,其實都在我們心中。鬼神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觀念,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怕鬼。嬰兒單獨睡覺,就算房間再大,也不需要有人陪伴,為的是不怕鬼。小孩子也不怕鬼,他們啼哭是由於怕黑或者喜歡有人給他們一些溫暖的感覺。一直到有一天,大人有意或無意給他們鬼的概念,既可怕又模糊,這才開始怕鬼。

心中有鬼才怕鬼,心中根本沒有鬼的印象,當然不會怕鬼。中國人喜歡說,都是自己想出來的,簡單一句話就是心想事成。心想有鬼,就活生活現,好像真的碰到鬼。詢問長的什麼模樣,彼此說的不相同,因為個人想的也不一樣。

同樣的道理,拜祭的時候心中有神的存在,神就真的好像在那裡,拜同一尊神,個人的感覺也不相同。緣的厚薄,從人和神互動所建立的關係,可以看出來。

寒衣節關於“鬼神”,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到了宋朝,讀書人還是把鬼神看作陰陽的變化,譬如朱子,就十分明白的指出,鬼神不過陰陽消長而已,人有精也有氣,精即有鬼神,不是人的專有。

朱子把氣的陰陽,分屬鬼神。他說:上午屬神,下午屬鬼。日是神,月是鬼。人自少自壯是神,衰老是鬼。呼吸時呼是神,吸是鬼。甘蔗的味道是神,而甘蔗汁則為鬼。因此推論人生的時候,一半是神一半是鬼。未死以前神為主,已死之後,鬼為主。

子孫拜祭祖先,是因為祖先雖已死亡,而氣息尚未散盡。到底還有多少?只有子孫最容易感通。如果子孫不忘本,心中有祖先,自然感覺有氣的互動,若是心中已經沒有祖先的地位,根本用不著祭祀,徒然形式而已。

人為萬物之靈,具備萬物所趕不上的神通,能夠造福社稷,推及天下,死後魂氣長存,得以不朽。

錢穆先生指出,人之所以能夠在生後成神,全憑其生前所修養的一種明德,一種靈性。神明,就是人的明德與靈性的作用,在死後仍然長存不朽,並且越累積越強大。

可以說,人死後為鬼、為靈、為神,都決定於生前的一念之間。人並不是靈魂不朽,而是人的德性不朽。中國人特別重視德性的陶冶,原因即在於此。

鬼神存在,並不表示天地之間,實在有什麼神鬼,而是人死後的種種作用,所形成的現象。其實人生時就帶有神和鬼的成分。

說到底,神魔鬼怪,都是我們內心的意念。

心正意誠,就會和神明接通,獲得相當的神靈,我們稱為靈感,至誠可以預先知道未來的變化,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前知的神通。

一念邪惡,就會和魔、鬼和怪接軌,做出和魔鬼和鬼怪的,同樣的行徑,而令人厭惡、痛恨,事後自己也悔恨不已。

寒衣節關於“鬼神”,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多和神明接通,猶如時常聽某一電臺的廣播,習慣之後一打開就十分自然的轉到那一臺,聽到邪惡的呼聲反而不習慣,很快就轉過去不去聽他,就不至受影響。

常常收聽魔鬼的廣播,同樣會養成習慣,邪念越動越多,而且越來越強,似乎不做壞事就停不下來,越來越壞,因為惡魔已經成為我們的主宰,可以任意指使我們。

可見,鬼神都是我們一念之差的產物,我們有時像神明一樣的神聖,有時卻像魔鬼一般那樣邪惡,說起來都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

由此可知,心無外物,心無外理,一切都在我們心裡,所以我們要知道敬神遠鬼。

遠鬼,就是除去我們心中的邪念,讓心地光明。敬神就等於尊敬自己,把自己的神聖一面供奉起來,使自己不敢稍有怠慢。以此激勵自己,多發揮神性而減少獸性的殘留,對於自己向上提升,是一種有利的助力。

總之,鬼神也可以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順與不順,心裡要常思自己的意念是正是邪。正所謂一念成神,一念成鬼。所以,敬神遠鬼非但不迷信,而且是一種好事情。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