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題本需要經常看嗎?

HYD知


錯題本要經常看。

首先,錯題集直接說明了你的知識短板。

而能稱之為錯題本的必然是你在出錯的基礎上的再整理,有錯題和正解,你在看錯題本的時候潛意識裡會重視這些曾經出錯的地方,這樣知識點在你的腦海裡又重溫了一遍,常記常新。

其次,錯題本可以給你新的啟發。

當時的錯題是可能由於當時解題的思維問題,或者由於當時你對知識點的不理解,或理解得不透徹。整理為錯題本以後,你除了要規避曾經的錯誤,還要尋找當時錯誤的原因,最珍貴的意識是:尋找方法。

方法總比困難多,很多時候,一道題目並不只有一種解法,在數學方面這個不難舉例。思維應該是發散的,當你在重溫錯題本的時候,你再想想,這個問題還有沒有什麼其他方法?還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也許經過舉一反三的學習以後,你對這個問題有一些新的領悟,這個領悟能幫你以全新的視角去解決問題。

比如說,英語單詞的記憶。以前你習慣死記硬背,abnormal 反常的、abject可憐的、abscise切除……這些英文單詞,你可能是這樣記的:a-b-n-o-r-m-a-l abnormal ,逐個記憶;你也可能是這樣記的:ab-nor-mal abnormal ,這是音節記憶。前面兩種方法是我們最常用的方法,就單個記憶來說,不難。但是若是需要記憶很多很多單詞的時候,我們腦瓜子可能就應付不來,這也導致我們在很多形近單詞那裡吃虧。吃虧多了以後,你會發現,這些單詞其實都有共同點,還是拿剛才這三個詞彙來舉例:abnormal 反常的、abject可憐的、abscise切除 ,它們都有ab 放在前面,叫前綴。而ab-或abs-充當詞彙的前綴時,往往有一個共同的意思“相反、變壞、離去”,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用法。綜合記憶,abnormal 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ab,另一部分是normal,還有其他很多的詞彙都是這樣拆裝組合的。你發現了共同點以後,大致也能猜出意思來。比如

abject這個詞彙一開始你不懂,但是你知道ab有“相反、變壞、離去”的意思,而ject是投擲和扔的意思,綜合起來,大致可以得到扔下後離去、丟下後變壞等等意思,那麼這些意思和“可憐”就很接近了,因為你只需要在“扔下後離去、丟下後變壞”這個意思的基礎上去理解就明白了,abject是可憐的意思,一個孩子被人丟下後狠心離去,那自然是非常可憐。這麼積累下來,你就能對英語的詞彙有新的看法,同時可以舉一反三。

最後,我們來講講錯題本怎樣整理才能讓你事半功倍,換句話說,你整理了錯題本,但如果裡面只有錯題,而沒有正解和分析、拓展這些內容,那依然無法讓你有更多的收穫,無異於浪費時間。

可以從以下幾點去操作:

1.準備小夾子。錯題本進行分類,試卷類型的錯題本你就按照新到舊的順序來整理,新的在最上面,舊的在最下面,方便你及時翻閱。抄本類型的錯題本,你在小夾子上貼上各個科目的標籤,一目瞭然。還有一些散裝的紙片,就更需要小夾子了。

2.在內容上進行分類。錯題+正解+思考。基本上錯題集包括這三個部分就夠了。

(1)錯題的原題是什麼,你哪裡出錯,出錯的原因是什麼,是不知道方法還是知識點沒掌握,還是馬虎大意,還是其他的原因。

(2)正解是什麼,老師在講解的時候你肯定做了筆記的,那麼老師的思路是什麼,標準答案是什麼,你也要按照自己的情況寫下來。

(3)這道題目給你什麼啟發,是掌握了一條公式、知識點、解題思路,還是明白了自身的一個弱點……那麼,類似的題目你能不能遷移運用。

3.用不同顏色的筆作筆記,養成自己的認知習慣。我一般用紅黃藍黑四種顏色:黑色是原題和原解,紅色是訂正以及老師的正解,藍色是分析自己出問題的原因以及正解的思路,黃色是舉一反三的思考。

總之,整理好錯題對你的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一本實用的錯題本對你的進步也有著重要意義。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成績日日高升!


半壁江南


當然需要。

如果不經常性地讓孩子回頭看,錯題本的存在就沒有意義。

我的孩子有物理、英語、數學錯題本。我一直在幫孩子整理錯題本,我的做法是用作業幫,查找出錯題然後截圖原題,答案和語法,形成電子文檔,打印下來,隔一段時間就讓孩子回頭看一下(參加下圖)

當然,我這個還屬於笨辦法,現在有錯題打印機,據說更省力,便捷。

關於錯題本的使用,我現在的做法是這樣的:孩子題做錯或則不會做,我及時給總結成電子文檔(現在居家學習,一般都是當天總結),然後孩子需要看答案後,給我講解一遍,總結一下做題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然後過3-4天,孩子需要再回頭看一次,再給我講解。然後就是隔1、2周,再重複上述步驟。然後就是半個月或者1個月,依次類推,時間軸會慢慢拉長,然後就是期中考試前和期末考試前再來一次大複習。

在孩子回頭做的時候,我發現,距離錯點時間越近,孩子再做的準確性越高,但一旦時間拉長,孩子再做錯題的準確性就會下降。這也證明,錯題一錯再錯是確實存在的,因為孩子的記憶曲線問題。

所以,對錯題不斷回頭看很有必要。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學,每個階段的升學都是對幾年知識的一個大彙總大考核。為每個階段的錯題本建立一個電子檔案,然後到大複習的階段重點鞏固,我覺得這是事半功倍的一種學習方法。

以上,供參考。


思並快樂著


錯題本不需要經常看。錯題本不僅不能幫你降低繼續犯錯的幾率,還有可能因為強化了錯誤意識而繼續犯同樣的錯誤。

錯題本,也叫錯題集、糾錯本。很多學校強行要求學生必須建立自己的錯題本,目的是防止學生“不要在同一個問題上犯兩次錯誤”。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師們也開始推行錯題本。相信有很多學生每一門學科都有一個錯題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自己在作業及考試中做錯了的題目。

錯題本上內容豐富,既有詩題來源,原題再現,自我診斷,教師指點,知識點梳理,又有錯誤分析,思維誤區,正確答案。密密麻麻,洋洋灑灑,而且顏色多樣,藍、黑、紅、黃、白(塗改液)。

一張薄薄的紙上圈圈點點,寫寫畫畫,每一個符號、記號、批註、文字、圖表等,無不傾注學生的心血,無不見證學生所下功夫。

但是,這樣將功夫用在整理“錯誤”的題目上,真的就值得嗎?為什麼不建立“對題本”而要苦心孤詣弄什麼“錯題本”?

錯誤不會因為警示就是消失,相反還會因為重複閱讀而加深錯誤的印象。與其大量時間花費在抄寫和強化“錯誤”,不如用一段時間強化正確的信息。

任何行為,如果反覆強化都會留下記憶。錯誤也一樣,強化的次數多了,不僅不會避免,還會重複犯錯。這樣,就會與建立錯題本的初衷背道而馳,學習效果反而還會下降,因為我們腦子裡反覆強化的是我是如何犯錯的,而不是我是如何正確的。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與其建立錯題本,經常查看錯題本,不如建立對題本,經常用正確的知識、正確的思維、正確的語言來提醒自己、暗示自己、改變自己。所見是正確的思路,所寫是正確的答案,時間久了,就會正確。

因此,我的觀點是,與其經常查看錯題本,不如經常書寫正確的答案。與其負面強化,不如正面激勵。正如一個人不能老盯著他的缺點一樣,錯誤的題目也不可以長久盯住不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