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制內上班您一年能存多少錢?上班什麼感受?

用戶8790060369254


住在江蘇蘇北,夫妻兩人都在體制內上班,雙方父母都是農民,沒有收入。我家兩個娃,一男孩一女孩,男孩上幼兒園,女孩母乳還未滿週歲,一輛十幾萬的車。說實話,生活還是挺累的。我家婆婆來給我們帶孩子,每個月給她兩千多元買菜錢,其餘米麵油醋等還有水電氣費用都是我們自己繳納。平時我們都比較節儉,衣服只買必須的,幾乎不在外面吃飯,由於孩子小也不出去旅遊等,除了孩子花費,家裡日常開支,車的消費,衣服護膚品消費和必要的人情開支,我們基本上沒有別的消費,生活簡單而又節儉,這樣我們兩個一年基本上能節省個10萬左右。其實,體制內的工資待遇說高不高說低不低,想要奢侈高檔的消費是肯定不夠的,要是節省著花費還是錯錯有餘,看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就像我們,都是從小過過窮日子的生活,我們只能選擇簡單的生活,節省開支生活的也很富足。


麻雀嘰喳332


首先聲明,我覺得體制內和體制外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作為一道人生選擇題,選擇左還是右,要考慮清楚自己很長一段時間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你最看重什麼。任何抉擇都會帶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欣然接受益處的時候,也會相應付出負面代價,那麼要儘量自己去降低負面影響就可以了。

先說說我個人情況,本人女生,文科類碩士研究生學歷,沒背景沒人脈,全靠自己努力,畢業擇業定位就是通過考試找一份體制內工作,希望能夠有個相對輕鬆工作環境,業餘時間能夠照顧家庭、提升綜合素養等。通過筆試面試自己如願考進一家事業單位管理類崗位,在這個體制內崗位已經快10年了。

關於待遇,我覺得體制內帶給你最大的益處就是穩定性。例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所在單位的福利待遇都是正常發放的,薪資正常發放對於自己正常生活沒有產生負面壓力。體制內待遇方面,正常情況下,處於當地收入群體中等水平,餓不著也不會暴富。一年下來,作為一個三觀正、理性消費的普通人,不算公積金、住房補貼等一時拿不到手的收入,能存下個八萬元左右。

總體感覺,在體制內上班要知足常樂,享受當下。一方面要有為人處世的淡然,另一方面也要有緊迫感,閒暇時間,我會多閱讀、自我學習各類知識技能,努力追尋一種平衡。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

自身經歷,有感而發而已。



職場碎片


作為一個體制內的人員,我來闡述一下我的觀點:體制內上班一年能存多少錢,這個決定因於兩點:一是收入情況,二是支出情況。至於上班是什麼感受,我只能告訴你,忙的忙死,閒的閒死。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能存多少錢這個問題,這個真是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主要取決於以下兩點:

1.收入情況。說實話現在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基本都是透明的,每個月固定的收入就是到手工資,還有年底的目標獎、文明獎之類的,另外還有一些車改補貼、取暖補貼、降溫費、出差補貼,加班補貼等情況。小編所在的城市,體制內人員科員收入也就是一年7萬左右,副科8萬,正科9萬多的樣子。

2.支出情況。每個人條件不一樣,支出可能千差萬別。一般小編周圍的人,主要支出就是房貸,車貸,孩子的保險、教育等,另外還有一些柴米油鹽等吃喝拉撒的支出。小編周圍的同事,年齡都是30多歲,一般每個月房貸都是3000-4000元,孩子教育支出每個月2000元左右,另外還有其他的日常支出。每年支出一般會在12萬元左右。

如果體制內兩名公務員,那麼每年能夠積攢生下來大概是3-4萬元的樣子。如果學會理財,讓錢生錢,或者有副業收入,那就另當別論了。

另外我們再來說一下體制內人員的工作狀態,我的感覺就是忙的忙死,閒的閒死。

比較忙的人員就是剛招錄的年輕人員和新提拔的領導幹部。一般都是年齡在40歲以下,這部分人員工作狀態就是天天寫總結,天天寫分析報告,天天寫領導講話,另外還要準備各類檢查的臺賬、記錄。加班加點是常態。

但也有一部分人員比較輕鬆,就是年齡比較大的公務員,有一定職務或者職級,這個年齡段領導一般也不會安排勞累的工作給他了,而且平時有什麼工作,都會安排給年輕人去幹。所以這些人現在是很舒服的。


最後,總結一下,就是體制內人員和體制外人員一樣,每年能存多少錢,需要看個人的收入和支出情況,但是一般保證小康,有車有房是沒問題的,能不能剩餘錢,這個真不好說。關於體制內上班,有時候感覺就是圍城,裡面人員想出去,外面人員想進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