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的疫情下,中國做外貿80%

屹然德海8888999


轉型或眼光思路,也許是中國現今商人面臨最重要的決擇吧,外貿無訂單,出口商品作不了。那麼外國進口中國的商品同樣也做不了。國外進口商品的份額留下一大空缺。要在中國龎大的消費市場裡佔據一席之地。可以邊走邊看,至少不至於血本無歸吧?誰知道這場瘟疫鬧下來的是什麼結局呢?


滇海無涯


我在一家外貿企業工作,我認為“50%-80%外貿公司關門”的情況不會發生,以下幾點供參考:

1.疫情只是階段性的:

從目前發展態勢看,國內疫情已得到穩定管控,日本及東南亞預計5月底,歐美疫情預計6月底,只要度過這兩個月,即使企業暫時停工,後續也可逐步恢復正常,因為需求是存在的。

2. 出口轉內銷:

大多數外貿企業也是有國內業務的,在疫情下,積極拓寬業務面,開拓國內市場,產品得到進一步消化,也因此發現新的機遇,待疫情結束後,加上國內市場加持,業務量有望超過疫情之前。

3. 集團內部結構調整:

就我們公司而言,是做汽車零部件,出口業務下降之後,將工廠空餘產能另做集團內其他受疫情影響小的產品,也是度過危機的一種方法。

4. 節省成本,穩現金流:

外貿公司可採用休假,裁員,降薪,控庫存,融資等一系列開源節流的方式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以便度過危機。

最後想說的是,疫情期間一定會有大量外貿公司倒閉,這類公司的特點,規模小,金流不足,銷售渠道單一,抗風險能力差,這些企業預計不會超過40%,這次疫情也是外貿行業優勝劣汰的一次洗牌。


霸霸去哪啦


在嚴峻的疫情形勢下,全球經濟都大受影響,尤其是外向型產業,將面臨生與死的考驗,雖然達不到80%那麼嚴重,但三四成的企業可能很難挺過去。

外貿經營性企業可能還好,因為處於貿易的中游,做的多是倒買倒賣的生意,比如那些類似皮包公司的貿易公司,費用相對可控,基本上沒有訂單也沒有多大費用。但是下游端的加工型企業就難了,他們的利潤本身就低廉,產值不高,企業運營成本特別大,比如人員工資、社保繳納、廠房租賃、企業運行等成本,要麼關門大吉暫停生產暫停支出,但以後營業將會大受影響,要麼勉強維持,可維持就要花錢。

我有一朋友在浙江蒼山幹印染和刺繡,主要客戶都是歐美國家,從二月底短暫開了一段時間,加工完年前訂單後,從三月中旬開始放長假,平時和幾個親戚看廠,加工點本地小單維護費用。據我瞭解,在江浙廣東等地區,有一些外貿訂單式企業開始放假,越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越是艱難。

最近,美國和日本通過發放補貼或全部買單的方式,鼓勵在中企業撤退,這無疑更將雪上加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