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作文,難倒多少人?

斥候探路


八百字作文難倒多少人?這個問題的關鍵其實就是回答如何寫作文,有話可寫。很多人一寫作文就頭痛,咬著筆頭在那裡想啊想啊想半天,還是一個字沒寫出來。作文真的很難嗎?突破作文的關鍵是什麼?很多人會給學生講如何開頭,如何佈局,如何謀篇,如何結尾,其實這些都不是寫作文的關鍵,反而是影響孩子們寫作興趣的關鍵,作文的關鍵是讓孩子要認為寫作不難,跟說話一樣容易,你只是把口語化的東西轉變成文字而已,寫作文應該是想寫就寫的東西,給孩子定的條條框框越多,越不利於孩子寫作能力的培養。我們平常培養孩子寫作文,特別是初學者,我們的訓練方法叫馬路牙子作文,就是把孩子們拉到馬路邊上,找一個地方坐下來,觀察從你面前走過的人,走過的車,看見的所有的事情,看見什麼就寫什麼,比如一個人從你身邊走過了,你觀察一下他的表情,是高興還是愁眉苦臉,然後讓學生瞎猜他高興的原因,他愁眉苦臉的原因,然後讓孩子們寫下來,初學者不會寫的字,寫拼音也行,畫個小圖也行,只要你自己一會兒讀的時候明白就可以,更重要的是,我們限定每個人只能寫30個字,不可以多寫,所以結果是很多孩子一下子就寫夠了30個字,急切要求多寫一點,我們不讓他寫,他們那種想寫的慾望就被憋在那,特別想多些,訓練久了,他們一寫就是一兩百字,攔都攔不住,所以寫作文的關鍵是,要讓孩子們認為寫作文是一個特別好玩的事情,是一個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的事情?寫作文一開始千萬不要給孩子們列太多的條條框框,一開始要求的字數一定要很少,讓他們很容易就寫完,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寫作文的過程中,他不會的字,千萬不要去教他,讓他畫個圈,畫個符號就好,寫作的這種流暢感,對於寫作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但以上說的都不是寫作的最重要的部分,最重要的部分是我現在要說的最後一句話,寫作文最重要的開頭,一定要引導他們看見題目,想起來什麼就馬上把什麼寫下來,馬上寫是初學寫作最

核心的方法,千萬不要在那裡想,在那裡構思,這都非常容易影響孩子們寫作的興趣,一旦開始動筆寫了,他就會源源不斷的寫出很多東西。我的作文都是建立在寫作興趣基礎上,慢慢磨練出來的,關鍵是馬上寫多寫多練。我寫的太多了,不能再寫了。


張震撼超級運動創始人


寫800字的作文需要一定的表達能力和一定的文字組織能力。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因為他們知識儲備還比較少,生活閱歷也不多,所以讓他們寫800字的文章,有點難度。

對成年人來說,雖然成年人都有比較豐富的閱歷,但不一定都有比較好的表達能力和一定的文字組織能力。如文化不高,只有小學生文化,這對他們來說也是比較難的。

就是對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來說,寫記敘文和說明文,應該是還可以的,如果是論述文,就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論述文在初中才剛剛開始接觸。

但對於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來說這應該不是太難的。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不管是記敘文、說明文還是論述文,在學校還是都學過的。而且高中生也有了一些生活閱歷,懂得了一些生活的知識和各方面的常識,寫這樣的文章應該沒有問題。寫好、寫賴都應該能寫出來!

當然寫文章也不能只按文化程度來論,有的人文化程度並不高,學歷證書也沒有;但人家本人愛學習,愛看書看報,注意觀察周圍生活,能親身體會到生活的真諦;而且表達能力又好,也有一定的文字組織能力;不但說起來口齒清楚,頭頭是道,邏輯性很強;而且寫出來照樣生動有趣,條理分明,內容清晰,主題突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又有很強的欣賞性。這是人家努力自學的結果,也可能是人家的一種天賦,這就另當別論了。

總之寫800字的文章不是太難,難的是怎樣寫好!怎樣寫得生動有趣,條例分明,怎樣能夠抓住讀者,這就有難度了。





綠色昨天


你好!我是北岸羊,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800字作文,難倒多少人?

一、如果僅僅從字數去要求一個寫一篇800字作文,我覺得應該是很多人能做到的。但是,如果要求800字數,寫一篇好作文應該要難倒很多人,寫一篇得到大家認可和肯定,被傳誦的美文不容易。

二、文采要好,語言要美。我覺得一篇作文的語感很重要,讓人讀起來很舒服,很順暢,就像一首歌曲一樣,首先旋律要優美,節奏感要強,讓人一聽就愛上了。文章也一樣,文采好,語感美才讓人百讀不厭。

三、結構合理,立意新穎。一篇好文,在結構的編排上一定要合理,不能讓人感覺雜亂無章,開頭寫什麼,中間寫什麼,最後寫什麼,一定要想好,不能想到什麼寫什麼,讓人覺得鬆散,不緊密。要有自己獨立思考,不一樣的視角,讓人讀後耳目一新。

四、有深度,能回味。美感只是一篇文章表面的東西,就像人長得漂亮一樣,給人第一印象很好,一眼看到就很想跟你交朋友。文章的深度,就像一個人品質,這個人雖然很漂亮,但做人不行,品質不好,不能深交。如果你人漂亮,為人也不錯,久不見了還能經常想起你,這就是文章能夠與讀者產生共鳴,讓人回味的地方。

個人見解,不足不對之處請朋友們指出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