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怎樣一步一步通過頭條自媒體改變自己生活甚至命運的?

地球瞭望


關注頭條好多年了。以前睡覺前必須看一會書或報紙,近年來睡前不刷一會頭條睡不著。我喜歡旅遊,一直在頭條上面看風景,看美文。也喜歡頭條的風格 ,雅俗共賞。

看著看著,就參與了。最大的改變,就是用在頭條上的時間更多了,流量統計頭條穩居第一。每天像上班一樣,查資料、找照片,回答問題,分享旅途風景,趣聞軼事;欣賞條友作品,評論點贊,忙的不亦樂乎。畢竟上了年紀,有點累的,特別是眼睛,但生活充實了,有趣了。

有時我也想,這是何苦呢?我如此普通,水平也不行,發表的東西誰看啊。再一想,不行就當美好時光的一個記錄吧。還有,至少我是認真的,盡力而為,釋放陽光與美好。

總之,頭條自媒體改變了我的生活,但沒有改變命運,至少目前。





行行不繫舟ZR


想聽故事嗎?我有故事,就等你的瓜子、板凳和酒了!


程序員的“心酸”

做自媒體之前,我在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做技術總監,年薪40W+,這是我畢業後參加工作的第10個年頭,雖然工資在業內不高,但對生活沒有太高追求的我,在廣州這座有爭議的一線城市,也能勉強過上小資生活,也算知足。


從踏入IT這一行的那一天起,每天與我相伴的就是電腦,以前上學的時候,我是一個十分活波且幽默的人,但在IT這行幹久了,臉上的笑容彷彿就越來越少了,整天不是在思考新技術,就是在想bug該如何解決,再或者技術難題該如何攻關。


且不僅僅如此,這十年,幾乎沒有雙休過,也很少在晚上10點前回到家,在行外人眼裡,我們出入高檔寫字樓,吹著空調,從不風吹雨曬,但是這一行的苦逼,不足為外人道也。

催化劑

隨著年紀的增長,加班熬夜,越來越吃不消,之前熬到凌晨兩三點,第二天八九點照常上班,精神飽滿,現在需要兩三天才能恢復元氣,有人是這麼形容程序員的,“錢多”人傻死得早,這種日子看不到頭。


有一天晚上,我凌晨2點下班回家,推開門,地板上全是血,把我嚇得夠嗆,老婆和父母都不在臥室,猜測一定出了大事,趕忙撥通了家人電話,才知道,我父親高血壓鼻孔突然血流不止,緊急送往醫院,因為我家就在醫院旁邊,為了不影響我工作,也怕我擔心,就沒有通知我,看著地上的一片片血漬,內心五味雜陳。


每天晚上,70歲的老父親都要等我回到家才肯睡覺,無論多晚,一直如此,即使是凌晨回到家,桌子上也會給我留著飯菜,電飯煲裡的飯依然還保著溫。


來廣州打拼十年,父母也隨我定居廣州七年,一心只想給家人過上一個安穩的生活,可是現在,似乎一切並不是往我預期的方向發展,他們的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需要我的陪伴和照顧,而我感覺自己越來越“身不由己”。

轉型

我要轉型,我要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我懷疑我是喝了李笑來的一碗雞湯“中毒”了,他在《時間的朋友》這本書裡說,最容易改變人生的兩個技能,一個是編程,另一個就是寫作,因為有且只有這兩個,可以花一份時間,然後反覆出售,終身受益。編程幹了十年,我已經死心了,寫作正好又是自己熱愛的,於是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2018年我開始間歇性地寫公眾號,後面又轉到簡書,雖然仍在公司做著技術,拿著安穩的固定工資,但這些已與我的夢想和未來無關,後來一個朋友邀請我加盟他的公司做顧問,薪水減半,但是時間更加靈活自由,我想都沒想,一口就答應了下來,於是有了一些時間可以做自媒體,終於入了自媒體這個“坑”。


由於沒有做好長期規劃,在頭條做自媒體也是一波三折,寫過足球,健身,科技,房產,但幾乎所有寫作收入都來自於公眾號投稿,沒有系統規劃,沒有準確定位,打造自己的個人IP自然也是無從談起,自媒體賬號運營收入在2020年之前也是微乎其微。


每個月的收入,勉強維持在廣州生活,做了自媒體之後,社交更少了,能不花的錢儘量不花,居然過上了節衣縮食的日子,彷彿又回到了十年前初到廣州的那段時光,簡直酸爽,以前在公司加班,現在變成了在家裡加班,只不過是換了地方而已。

每天臨睡前,有一件事是必須要思考的,如果自媒體三年內都沒有太多收入,該如何度過,我的命運彷彿真的要被改變了!


(本故事純屬巧合,如有雷同,絕對虛構)

葉老師自媒體


我沒這個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